哈爾濱身邊事兒
我是太陽下的奔波,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1842年8月29日,大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南京,中國歷史上和外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簽訂了,史稱《南京條約》,它是西方列強強加到中國人民頭上的第一道鎖鏈。自此中國,一個西方人眼中的天朝上國、文明古國,開始了她的多苦多難的歷史。《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一、為什麼會有《南京條約》呢?
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由於中國的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在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是貿易順差。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改變貿易靜流入狀態,向中國偷運鴉片。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一時間大清國庫收入銳減,大量白銀外流,造成銀價飛漲,給人民大眾造成了極大的負擔,所以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禁菸。這樣,清廷順勢而為,才出現了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菸禁煙運動,虎門銷菸禁煙運動大大減少了英國的利益,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
1840年6月,英國侵略者為保護所謂的鴉片貿易,悍然發動了同中國的鴉片戰爭。依仗其船堅炮利,先後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並霸佔香港島。1842年8月,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進逼南京,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英國代表璞鼎查在英軍旗艦“皋華麗號”正式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二、《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中英《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如下:
1.宣佈結束戰爭。兩國關係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應加利息5銀元。中國向英國共賠償二千一百萬西班牙銀元(唯一一個賠款以“銀元”為單位的不平等條約)。
4.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6.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與英國商定;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 7.以口頭協議決定中英民間“訴訟之事”,“英商歸英國自理”;中國的司法主權開始受到侵害。
8. 中英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
三、《南京條約》的影響及後果
1.社會性質的變化。
條約簽訂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佔著統治地位;條約簽訂後,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3.社會革命任務(革命對象)的變化。條約簽訂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4、宗教及文化入侵。鴉片戰爭時,在中國約有三十萬的地下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沒有公開傳教,只有20名英美傳教士在澳門進行一些準備工作,如翻譯聖經,編寫字典。1846年,道光皇帝明詔弛禁天主教,歸還原有教堂,天主教於是轉而公開活動。耶穌會負責江蘇、安徽和直隸東南部的傳教工作。遣使會負責直隸的大部分和浙江、江西。多明我會則專門負責福建。來自英美德三國十餘個基督教(新教)差會也紛紛在五口設立教堂、學校、醫院。其中美國歸正會在廈門興建了基督教(新教)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新街堂,美北長老會的嘉約翰在廣州接辦中國第一所西醫院博濟醫院。導致“洋教”在中國迅速的泛濫,使清朝迅速喪失了對社會主流文化思想的鉗制,也給後面發生義和團運動埋下了禍根。
5、對外關係。當時的清朝沒有足夠的重視、反思這場戰爭。戰後,中國人繼續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幻覺中。清朝對外關係不善,加上鴉片戰爭的失敗,國威嚴重受損,國際地位相對下降,清廷之國力及軍事科技方面弱點盡露,引發外國侵略之野心。南京條約之後,各國列強亦紛紛援例要求訂約,向中國提出種種剝削性的要求,不平等條約遂不斷出現。
太陽下的奔波
十九世紀以前,中國基本很少買外國貨物,外國商船帶來中國的基本上都是現銀,由於中西雙方貿易呈現一邊倒的順差,這就使得不少國家挖空心思想要增加貨物的出口,在中國的外商,經過多年的試驗,發現鴉片是種上等的商品。
於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獎勵種植,統一運銷中國。雖然朝廷嚴令要求禁止入口,但是由於官吏的腐敗,銷量始終穩步增加,道光帝即位之後,雖然嚴申禁令,但是鴉片的輸入還是很快速。
鴉片的大量輸入,導致國家的白銀大量外流,全國上下都認為此事不能在這麼下去了,在道光十八年,黃爵滋上了一份奏摺,大聲疾呼主張嚴禁鴉片,認為吸食者應該處死,此奏章在朝野引起軒然大波,大部分官員都認為他的辦法太過激烈。唯獨林則徐完成贊同黃爵滋的主張,並建議各種實施辦法。
道光帝最終決定吸食和販賣都要嚴加禁止,並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辦禁菸。林則徐在當時聲望極高,士大夫階層都信任他,他自己對於禁菸也是信心十足。
本大臣家居閩海,於外夷一切伎倆,早皆深悉其詳
林則徐於道光十九年抵達廣州,經過一個星期的考慮和佈置,他就開始著手對付外國人了,他要求外國人做兩件事:第一,把已帶到中國的鴉片盡數上繳;第二,寫份保證書,以後不帶鴉片來中國。
爾等感恩即須畏法,利己不可害人,何得將爾國不食之鴉片煙帶來內地,騙人財而害人命乎?
諭到,該夷商等速即遵照,將躉船鴉片盡數繳官
一面出具夷字漢字合同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盡沒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字樣。
外國人不知林則徐的品格,以為他也能用金錢收買,但是林則徐態度強硬,眼看外國人不願交出鴉片,林則徐就下命令,斷絕廣州出海的交通,派兵包圍了十三行,先是撤出裡面的中國人,然後禁止一切的出入。
最終英國商業監督義律選擇屈服,但是他的屈服方式很不尋常,他先是要求英商將煙給他,並且由他以商業監督的資格給各商收據,轉手間,英商的鴉片變成了英國的鴉片。這就使得林則徐銷的煙從英國民間的變成了英國官方的。
英國政府在接到義律信後,就派全權代表懿律率領軍隊來華,以鴉片為藉口,發動了戰爭。起初中英雙方互不退步,大家都決心一戰,道光帝也是拼了,一軍敗了就在調一軍,但是由於自身實力問題,在道光二十二年英軍快要攻入南京之時,選擇了接受英國要求,簽訂了《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簽訂之後,中英雙方在一年後又再次簽訂了《虎門條約》,這兩份條約影響了戰後的整個局面。
第一:賠償二千一百萬兩銀元。第二:割讓香港。第三: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俗稱五口通商。第四:協定關稅。第五:英國人在中國只受英國法律和法庭的約束,即治外法權。
中、英簽訂條約之後,西歐各國和美國就派代表來華,要求與中國訂約。此時朝廷得勢的是撫夷派,他們不希望打戰,隨即決定給予各國平等的待遇,這些國家不費一兵一卒就獲得巨大好處,自然讓更多國家希望從中國分一杯羹。
當時朝堂的得勢派根本不懂國際公法和國際形勢,讓他們十分痛心的五口通商,也是因為外國人可以橫行無忌,會讓他們防不勝防。割讓土地固然被人反對,但是他們只是反對割地,不是反對割香港,畢竟那時候北京統治者連香港在哪都不知道。
對於我們後世認為不平等條約核心是協定關稅和治外法權,可是當時人卻不這麼看,他們認為夷人管夷人是最方便,最省事的辦法,對於協定關稅他們覺得也是方便省事的辦法。
總體來說,當時的朝堂大臣大多無知,我們社會的法制根本達不到近代文明的水準,看似強大的清王朝在鴉片戰爭之後被列強撕掉了唯一的遮羞布,露出了腐敗無能的本性,由此成為西方列強瓜分的目標。
弈語
《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又稱為《江寧條約》,簽訂時間是1842年8月29日。這個條約的簽訂是中國百年恥辱的開始。
一、《南京條約》的簽訂的前因,實際上就是鴉片戰爭發動的原因。
相比較閉關鎖國的清政府,當時的西方國家已經開始進行工業革命,並逐漸用機器代替傳統手工業。
英國工業的發展導致大量的產品堆積和人員下崗,國內形式極其不穩定,他們急需尋找銷路以及掠奪原材料。
當時號稱東方大國的清政府無疑就是最合適的地方,人多錢多,地大物博。
於是英國派人想要與清政府建立外交,希望能多開幾個貿易口岸,讓英國商人能夠到全國各地做生意,而不是僅僅只能與廣州十三行進行交易。
但是這種建交被乾隆皇帝回絕了,原因是當時英國主要出口的呢絨、羊毛之類的貨物,清政府並不需要。反而是中國的茶葉、陶瓷、絲綢等貨物深受西方國家喜愛,乾隆認為完全沒必要建交(乾隆時期,清政府與英國也是我國近代第一次建交,以失敗告終)。
當時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清政府的經濟學家,都認為金銀流入是對本國有利的。而英國非但沒有在清政府掙到錢財,還花了大量的錢財,並且當時清政府的關稅加上廣州當時官員的貪汙加在一起高達百分之二十,這就讓英國更加不滿意。
為了改變這種貿易不平等,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向清政府輸送鴉片。乾隆初年每年只有400箱,到嘉慶初年已經達到每年輸入4000箱之多,甚至到了道光年間,達到恐怖的每年3萬箱。
鴉片的大量輸入,使得清政府的白銀大量外流,社會風氣敗壞,人們的身體垮掉。但是英國卻從中獲利,他們對於造成的危害完全視而不見。
清政府眼看鴉片橫行,決定下手治理,這就有了之後的林則徐虎門銷煙。
林則徐在廣東發佈命令,嚴禁外國船隻運送和售賣鴉片,並且還把所有的外國船隻鴉片通通燒點。
這讓英國商人和英國政府都有點接受不了了,首先英國商人覺得鴉片屬於他們的私有財產,林則徐的做法是侵犯了他們的私人財產。而對於英國政府來說,就更簡單了,沒有鴉片的輸入,他們怎麼掙錢?於是矛盾就這樣積累了下來。
1839年,林則徐下令禁止一切貿易,並且驅逐英國人出境,成了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這些都是《南京條約》簽訂的前因,也是鴉片戰爭發動的前因。鴉片戰爭沒發生前,他們是在掠奪,鴉片戰爭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的掠奪。
二、《南京條約》的簽訂,帶來的後果便是中國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國家。
《南京條約》的簽訂,使得清政府割地賠款,打開貿易口岸還喪失了關稅權,
總得來說一個國家對外該有的權利,清政府都丟了。英國嚐到了甜頭,其餘西方國家也不放過這個機會,大量的西方列強紛紛與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比如美國、法國、比利時等等。
而清政府在一次次的條約簽訂中,也逐漸成為了西方國家商品出口國,和原材料進口國,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國家。
這就是《南京條約》簽訂的後果,或者鴉片戰爭失敗後的後果。
自大的清政府被撕去了外面的紙老虎的包裝,露出了腐敗落後卻一身肥肉的本質,成為了西方列強劃分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