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好问一起读诗6:千古第一美男人不如文?

前言

前面我们已经知晓,虽然西晋紧随在汉魏之后所以天然习得更多的汉魏诗风,然而在元好问看来除一个刘琨以外,不免有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不再是他所推崇的慷慨雄浑、雄壮悲凉的建安诗风了。再加上横空出世的东晋诗人陶渊明,以真实的生活写照,真挚的情感表达,再加上艺术与天然的结合,让元好问惊为天人,爱到无法自拔,不由感叹“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所以以此为对照,对潘岳等人的所透露出来的矫饰就更加不满,实际上元好问对于潘岳的评价是从诗到人了。今天我们先来看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论诗三十首》)的第六首,论潘岳。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6:千古第一美男人不如文?

潘岳其人

千古美男潘安

大概夸一个男人长得美,说“貌比潘安”绝对是顶级的吹捧了。潘安,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人。潘安的名字,大概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他到底有多美?多帅?史书记载“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就是说潘岳(潘安)有美好的容貌和优雅的神态仪表,文章辞采华丽,尤其善于写哀悼类的文章。他年轻时驾车到洛阳大街,有妇女遇到他,全都牵着手把他围起来,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将车丢满了,于是他只能装着满车水果又回去。据说有人想学他,结果落得个“东施效颦”,被路人吐了满身口水。

据说潘安做河阳县令时,他内心满是苦闷,觉得没有比县令更加卑微的官职了,但还是勤勉为政。他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令满县栽桃树、李树,等到春天到来,满县全是桃花李花,红的似火,白的胜雪,美不胜收。于是,此地获得了“花县”的美称,后世人也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代称潘安,也指一个地方的治理得好。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三:“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村。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6:千古第一美男人不如文?

文才高绝潘长江

潘岳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陆”,钟嵘《诗品》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所以也称潘岳、陆机为“潘江陆海”。王勃《滕王阁序》中就有“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之句。

潘岳是西晋著名文学、政治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和陆机等人领导西晋文坛进行了诗歌艺术上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繁缛艺术风貌。钟嵘《诗品》引用东晋人李充《翰林》里的评价说潘岳的诗作“如翔禽之有羽毛,衣被之有绡縠(一种轻纱织物)”,又说“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总之,就是说他的诗歌比较华美,辞采妍丽。所以说“潘才如江”。但是钟嵘又在《诗品》里说“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幹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大意就是说,如果壳子门下用诗来排序的话,那么刘桢和曹植是可以登堂入室的,张协(景阳)、潘岳、陆机等人,大概也可以坐在走廊上了。

潘岳重视辞赋,有不少名篇,如《秋兴赋》《闲居赋》等。他的部分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他悼念亡妻的《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潘岳总体风格趋于华美,感情细腻。

悼亡诗三首·其一

晋·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潘岳与妻子杨氏成婚二十余年,感情深厚。杨氏亡后,潘岳写了一些悼亡诗赋,除《悼亡诗》三首之外,还有《哀永逝文》《悼亡赋》等,表现了诗人与妻子的深厚感情。这是潘岳叙述亡妻下葬后,自己准备赴任时的所感所见。

“荏苒冬春谢……回心反初役。”是第一部分,写诗人为妻子守丧一年之后,即将离家返回任所时的心情。“望庐思其人……回惶忡惊惕。”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睹物思人,由此及彼地想开去,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如彼翰林鸟……庄缶犹可击。”是第三部分,写诗人丧偶的孤独和悲哀。

诗歌最后的“双栖鸟”“比目鱼”都是古人常用来指夫妻的意象,双栖鸟变得形单影只,比目鱼中途只剩一条,都令人悲痛。最后潘岳还用了庄子的典故,《庄子·至乐》说,庄周妻子死了,惠施去吊丧,见庄周两腿伸直岔开坐在那里敲着瓦盆唱歌。惠施说:“妻子死了,不哭也罢,竟然唱起歌来,未免太过分了。”庄子就说:“妻子刚死时,我很悲伤。后来想想,人本无生、无形,由无到有,又由有到无,正如四季循环,就不必要悲伤了。”潘岳想效法庄周,以达观的态度消愁,但却无法如庄子豁达。潘岳悼亡诗感情深沉,笔触细腻,颇为感人。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6:千古第一美男人不如文?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对妻子至情至性的人,元好问在肯定他诗歌水平的同时,深深不喜他的为人,他在这首诗里这样评价:

论诗三十首·其六

金·元好问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首绝句说潘岳不能很好地用文章来表达他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都是失真的,文过饰非,那还怎么能说“文如其人”或者“人如其文”。既然你要用自己的才华高咏《闲居赋》这样表明自身淡泊名利的志向,怎么又急着去叩拜那些权贵之人。这是元好问通过对潘岳为人为文的批评,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两面派,他的诗文根本不是真实的内心表达,都是矫揉造作之物。

据史书记载,咸宁四年(公元278),潘岳做了太尉掾,但在这里一年的秋天,他还写下了《秋兴赋》,效仿屈原的弟子宋玉借助秋景萧瑟来抒发自己为官不顺的苦闷,对仕途的厌倦。节选一段:

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迹兮,殆不践而获底。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鲦之澼澼。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岁。

他从宋玉的悲秋开始,仿宋玉《九辨》中悲秋的名句,抒发自己对“秋日之可哀”的独特理解。通过对秋哀感情的抒发,对秋景铺陈的描写,对“齐天地”观念深刻的议论,表达了对达官显贵们的轻蔑和自己处境的愤懑,从而表示了归隐避祸的决心。“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岁。”等看起来不就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所描绘那般?

然而他文是这样写,人却还是乐于仕途,对于当时得宠的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受宠,潘岳对他们很是羡慕嫉妒恨,于是编了歌谣讥讽他们:“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因此得罪这些人,被贬到离洛阳更远的河阳(种桃花、李花那里)做县令。县令还是一方的的父母官,但是他觉得这是最低微的官职,内心老大不高兴,还在自己的赋中写“位莫微于宰邑,馆莫陋于河阳”。

之后起起伏伏又做了几次官,元康元年(公元291),楚王司马玮病变,他投靠的杨骏被杀,自己因为当时不在洛阳免于一死。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真正地厌倦仕途,而是想着是因为自己的靠山不够大,所以要“

良禽择木而栖”,又和陆机、刘琨等人依附到炙手可热的贾谧门下,号称“二十四友”,潘岳居于首位。而永康元年(公元300),赵王司马伦等发动政变,贾后被废,贾谧也被杀。正好与潘岳有私仇的孙秀崛起,就说潘岳与石崇等人要谋反,于是潘岳连同自己的母亲、兄弟、子侄辈等一起被杀。

所以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由衷讨厌潘岳这样的做派。加上之前一个陶渊明为人为文的真挚、质朴珠玉在前,潘岳的一边在作品中描绘自己淡于功名,不慕权贵,情志高洁,一边又是现实中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蝇营狗苟,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争信安仁拜路尘”,说的是《晋书·潘岳传》中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讲潘岳性格浮躁,追逐世间名利,与石崇等谄媚侍奉贾谧,等到贾谧出门,才看到飞起的尘土就开始下拜

。谄媚之象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对比不要太明显。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6:千古第一美男人不如文?

小结

元好问还是本心不改,坚持推崇真挚的内心表达,提倡慷慨悲壮的汉魏诗风,而尤为重真。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在元好问看来都不能绝对化,美男子潘安就这样一个典型。当然,也是因为他太出名,所以被元好问抓典型了,“二十四友”中也不止他这样。但在这里,文与人不统一的现象肯定不只潘岳,

元好问是要借古讽今,是针对他当时的诗坛有感而发的,想告诫那些既要追逐功名又要在诗文中标榜自己淡泊名利的从而糊弄后世之人,不要“又当又立”(那句话你懂的,就不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