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鄉愁】彭州市桂花鎮皇城村


【龍門鄉愁】彭州市桂花鎮皇城村


最美鄉愁在彭州(代序)

拜讀完這部《“龍門鄉愁”採風作品集》,敬佩採風者付出的辛勞和展現的才華之餘,我似乎聽見了古蜀五祖帶領子民漁獵祭拜的歌聲,我彷彿置身天彭牡丹怒放的花海,我的確看見了三千年文脈在彭州的溫暖延續。以識彭州、愛彭州、建設好彭州為主線串聯的這本作品集,散發出念茲在茲的兒女情懷,澎湃著水乳交融的桑梓眷念。這是天府文化最溫馨動人的鄉土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化的浪潮不斷席捲、抹去那些散落在民間的歷史文化印痕的當下,彭州市通過這樣的紮紮實實的“搶救”行動,顯示了不凡的文化自覺。

認識、發掘、運用歷史文化資源需要積極、嚴謹的態度,也需要寬厚、大度的胸懷。在天府文化的區域內,彭州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際遇留下了豐厚的具有個性的文化遺產。與三星堆、金沙遺址以及寶墩遺址等八座史前城址為代表的古蜀五祖(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時期,成都平原因為以沼澤地為主,抗禦洪澇災害的能力很低,且是農耕與遊牧漁獵並重的經濟生活,所以統治中心或副中心是經常遷徙的,這帶給我們認知歷史真實的必須承認的不確定性。比如經常困擾現代人的“瞿上”所在地問題,我們如果堅信嚴謹歷史學家所不看重的《路史》的記載,認為它一定屬於今雙流某地,或者引用著名歷史學家任乃強先生的觀點:“瞿上,今彭縣北,海窩子‘關口’是也……”認為它應該屬於今彭州,還不如從同一政權的政治中心或副中心空間所在的遷徙流動性來研判,它既可以屬於雙流,也可以屬於彭州。我這樣說,只是想提供一種認識、思考歷史的更寬的視角,希望歷史文化資源存在“爭議”之地減少無謂的口舌之爭。

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城鎮建設,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無疑是我國城市建設高瞻遠矚的根本指南。2014年3月,他結合自己在貴州的體驗,說鄉愁就像小時候愛吃的東西,比如:貴陽的牛肉粉;而2015年1月,在洱海邊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他說家庭院落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習主席對“鄉愁”的理解充滿了人文情懷。毫無疑問,“鄉愁”就是我們生活中能夠感知並記憶深刻的所有古今的美好事物,其中攜帶著優良文化個性和文化基因的那些存在,尤其彌足珍貴。這部作品集,主要記錄、表達的,正是這樣的“鄉愁”英華。

對此次採風行動,彭州市委宣傳部米蘭佳部長以及市志辦、市社科聯、市文聯的領導高度重視,精心謀劃。承蒙厚愛,採風行前,還以講座的形式,請我與投入採風的文藝家們進行了一次交流,談了我對天府文化活水之源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對此次活動如何打造自身特色的建議。能夠為美麗彭州的天府文化行動盡一點綿薄之力,我倍感欣慰。當然,這部文體多樣、感情真摯、見解清晰、認識深刻的佳作的面世,最值得讚佩的是採風組的各位文藝家們。謹以此小文表達我對他們的特殊敬意。

天府文化在行動,最美鄉愁在彭州。

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 譚平

第一篇 桂花鎮:皇城村

說帝子曾來 故國不曾遺封土

是蜀王歸處 群山幾度聽暮鵑

【龍門鄉愁】彭州市桂花鎮皇城村


國畫《皇城佳夢》 劉瀚月

皇 城

—— 一個撲朔迷離的神奇地標

文/劉光元

但凡提到磁峰皇城,不但彭州人大多知曉,而且相鄰市縣的百姓也有耳聞,尤其是考古、文化藝術界更有名頭。它的出名主要因為當年在皇城村發現了皇墳——明代蜀王朱椿的女兒江津郡主的葬地。有皇墳,皇墳上面有皇城,一個皇家林園輝煌地標出現在人們面前。於是考古的、探密的、文藝創作的紛紛湧上山去。曾幾何時,磁峰皇城山成了一片熱土。

在冷了若干年後的今天,在恢復傳統文化、搶救地方文化的倡議中,我們文藝志願者採風團於最近上了山,要一探究竟。接待我們的是皇城村支部高書記,他基本算得上是皇城通。我們聽他的接待班底介紹基本情況後,又跟著他到實地去考察,體驗一下作皇家子民的感受。

皇城山座落在彭州市西山西南面,西和南分別與都江堰的虹口、向俄交界,東面與丹景山對望,北面遙接老君山,海拔在1200米左右。丹景山高1048米,它比丹景山還略高個頭,氣勢顯得雄偉,山形可入畫,山韻可成書,山靈可叫人著迷。難怪上山的人極目遠望,當都江堰和彭州城市面貌清晰的橫陳在眼前。

高書記為撫平大家的驚魂,先把我們引進”皇城”。接近最高點,一個小山頭上去就是揚名川西的皇城山。這天下雨,採風隊互相攙扶好不容易上到皇城。皇城雖蕩然無存,但寬大的殘破牆基還在。儘管人們在牆基周圍,殘垣上或種上了樹子,或雜草掩埋了它的面目,但那蒼桑而又宏大的身影是人工、天作難以抹去的,它把我們領進皇家的古老世界中,讓我們去猜測,去沉思,去評說。

記者舟歌腳踏身下的城垣,眼望周圍幽深雄奇的群山,像吟詩一樣口吐璣珠:據這皇城遺垣看,應是古蜀王入川第一站。你看,周圍群山護衛著它象眾星拱月一樣使它更神秘莫測,再加上下大糟谷煙霧迷茫能藏萬人,正是兵家據守的險關。高一本先生介紹說,四川考古隊的專家曾經也推測,說有可能蜀人先祖從隴西來就是經過這裡中轉到湔江河谷,再向平原發展。

皇城,是什麼時代的建築,又是哪個朝代的皇帝或皇室成員在這裡興城?從過去到現在,包括我們這一行人都沒有定論,大多是推測之言。不過當高書記帶我們考察到城下的皇墳時,這才依稀有些皇影的出現。皇墳的遺址上有一通縣人民政府立的碑,上面清楚的記錄著是明代江津郡主的墓地。毫無爭議,我們可以據此推論:這是皇家林園或別園。因為過去有錢人的墳山都是出錢買定了的,小的幾畝,大的幾千上萬畝。既是郡主之墓場,一定是皇帝御賜或購置的,規模肯定不小。所以我推論皇墳上的皇城是基地的配套設施,或皇家的別院,行宮也有可能。但這些並不重要,我們地方上要打這張牌,可以據此大做文章,用“皇”字為宣傳臺詞,以引八方遊客。況且一覽眾山小的皇城山,上到千米之地可避暑、可休閒,是個難得的成都後花園。因此,我認為應視作皇家的系列遺作,是川西不可多得的且神奇的地標。

【龍門鄉愁】彭州市桂花鎮皇城村


攝影《皇城觀景》 鄧啟軍

磁峰皇城山古寨初探

文/高一本

磁峰位於四川彭州西北深丘山區,古寨不少。蠻寨子位於湧華村、皇城村、滴水村三交界處的磁峰高峰山山頂上。該山山峰海拔近1400米,寨子佔地約4-5畝,據當地人講,當時的幅圓面積40-50畝,轄地可達400-500畝。該寨子居於尹家寨子和高籬寨之上,因年代久遠,十分古老,人們稱它為蠻寨子。蠻寨子居於高山之巔的一個大坪,人稱寨子坪。站在寨子坪,仰視四周,北觀九峰、雲華、天台山,東攬老君山、白鹿頂,以致延伸的牛心山等,南將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盡收眼底,西望大面山(趙公山)與岷山及西嶺雪山,火燒山與二峨山如一頭巨牛伏首拱伏西南。低頭俯視,腳下千山萬壑,阡陌縱橫,蟠江河和土(杜)溪河左盤右繞,交匯木魚山後經蓮花湖蜿蜒東逝。藍天白雲,青山簇擁,八方俯伏,唯我獨尊,可見所謂“蠻子”在此建寨的良苦用心!蠻寨子寨子坪內有七眼古井,泉流四季,常年不涸。寨子內已無物可存 ,僅有的只有一段500餘米長的土築城牆。現存的城牆隨山脊坡度而建,寬1米餘,高近1米,有的地段超出1米,有的地段低於1米。城牆上已長滿樹木荒草,掩映著歷史的滄桑。

把一個寨子建於高達1400米左右的高山之上(或許建寨時的海拔高度比現在還高)的只有我們四川境內古老而文明的羌族了。羌族為啥把寨子建於此,是何時建於此,下面就作一個初步探索。

羌族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幾個民族之一,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活化石,他們原聚居於甘肅青海一帶,後來逐漸遷往岷江上游地區,蜀祖先王蠶叢、柏灌、魚鳧就是他們的氏族首領。魚鳧氏階段時《華陽國志》說:“魚鳧田於湔山,忽得仙道。”任乃強先生說湔山就是湔水與白沙河的分水嶺,即現在磁峰與虹口交界的尖尖(湔)山和老熊坪一帶。乃強先生還說:“白沙、紫坪、與灌縣城東的蒲陽、白果、向峨、寬河壩、木瓜園等高丘河源的耕地,與虹口區皆當屬湔山範圍(魚鳧氏開闢之地),故秦代稱此帶羌支為“湔氐”,漢為湔氐道(縣),蜀漢為“湔縣”(這與李冰之興都江水利應有關係)。”可見,磁峰當時是魚鳧王之轄地或者是立寨為府的管理中心,亦稱蜀國國家領導中心。

照此推衍,磁峰蠻寨有可能就此而來。羌寨選址一般是遵循“大水避,小水親”的原則,磁峰鎮境內的土溪河與蟠江河在三峽決口成都平原凸顯時都屬山澗細流,加之高峰山上有七眼井,水源源於地下泉眼,水質較好,且流量又穩定,給氏族生存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此依山就勢,順應地形建寨,豈不萬樂其享,靜怡天堂之美!

古蜀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戰爭時常與其相伴,所以羌寨的建設注重對戰略要地的扼守。雄踞山巔,可窺方圓百里的風吹草動,在冷兵器時代無異於掌握治亂先機;扼守交通要衝,利用地形設置關隘,獲得易守難攻的天成地理環境,這就是魚鳧氏建寨高峰山的目的與意圖。如果其沿山脊而築的泥牆也是當時所築的話,可見也是禦敵與御獸保安所用,其歷史也可能是魚鳧時代。

上述推測說明,磁峰曾是古蜀魚鳧氏繁衍生存的地方,即羌族集聚衍生地,高峰山蠻寨子也有可能是羌寨,因他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海拔高度等條件近似距汶川不到十公里處,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距今已有4500年曆史的黃泥羌寨(蘿蔔寨)。這僅僅是推測,不以為據,應按專家考證後定論。

磁峰現在為什麼沒有羌寨,也不是羌人所居之地,這是和巴蜀發展史及秦滅蜀有關,諸多史家已在各著述中闡明,這裡就不贅述了。

【龍門鄉愁】彭州市桂花鎮皇城村


攝影《皇城一角》 郭華金

漫話皇城山

文/高光俊

彭州市桂花鎮(原磁峰鎮)西北有村,名皇城村。皇城村北部的山,就叫皇城山。皇城山上有一大塊平地,廣約十數畝,當地人稱為皇城坪。傳說這裡是古代杜伏威佔山稱王的皇城。老年人談起杜伏威,說來有眉有目,煞有介事。

傳說,杜伏威有個舅舅名叫林澹然,是個有道高僧。杜伏威則是個敗家子賭鬼,輸光了家產,父母死了也無力安葬,隨便裹個草蓆就把他們埋了。林澹然知道了以後,看了那塊墳地說,是真龍穴,可惜包了草,只能做草頭王。杜伏威困窘沒有辦法了,去依靠駐錫在寬河壩西北寧壽寺的舅舅林澹然和尚。後來天下大亂,杜伏威也殺官造反,佔據皇城山築城稱王。為推翻隋朝立下汗馬功勞。

這個傳說版本眾多,此僅言其大略。可以參見《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彭縣卷》。

歷史上,杜伏威是隋唐有名的人物,在隋末帶領大軍攻城掠地,威震東南。他與這皇城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舊唐書》,《新唐書》均有杜伏威傳,兩書所記,大體相似,(參見《舊唐書》卷六十列傳第六和《新唐書》卷一百十五列傳第十七)今簡述於下。

杜伏威是齊州章丘人,大約今屬山東省濟南市。杜與輔公祏是好友。兩人因盜竊案發亡命,聚眾為盜。後來往山東長白山投靠左君行未果,於是自稱將軍,合併了下邳苗海潮部,隊伍逐漸壯大。杜伏威勇猛多智計,幾次大敗隋軍,破高郵,渡淮水,佔歷陽,自稱歷陽總管。秦王李世民將杜招降,當時的皇帝李淵封他為“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江淮安撫大使,上柱國,吳王”。唐武德七年,暴卒。

縱觀杜伏威的一生,足跡江淮流域,晚年到長安(西安),就是從未涉足巴山蜀水,更不要說稱王皇城山了。皇城山為杜伏威遺蹟的傳說,在史料上找不到依據。

皇城山怎麼跟杜伏威攀上交情的呢?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能牽連起來,也不是沒有原因。這很可能是明代話本小說《禪真逸史》的功勞。

《禪真逸史》又名《殘梁外史》,《妙相寺全傳》。明代方汝浩著。主要內容是:南北朝東魏鎮南將軍林時茂因避禍出家為僧,法號澹然。澹然投奔梁武帝,受命主持梁國都妙相寺。又因為受正主持和尚誣陷,澹然被梁武帝追捕,不得已再次亡命天涯。逃亡途中被人劫持上劍山,結識了豪俠薛志義和杜都督。後來,林澹然收薛志義之子薛舉,杜都督之子杜伏威等人為徒。這時,梁武帝已被侯景困死臺城,東魏也日漸腐敗。薛舉和杜伏威在孟門山聚義,聲勢頗大。齊開國後,均受招安,被冊封為王侯,鎮守西蜀。林澹然也隨徒弟入川,隱於峨眉山。到了唐代,林澹然圓寂,杜伏威薛舉學道成仙。

上面即是《禪真逸史》的故事,雖然借用了幾個歷史人物,但算不得歷史小說。梁武帝在位時間是公元502-547年,杜伏威活動的主要年代是隋朝大業九年造反,至唐武德七年去世,為公元613-625年。兩個時代之間相差百年左右,故事是不符合情理的。

我們不用評論《禪真逸史》的故事,畢竟小說是向壁虛構的,不能當真。但我們可以從中比較出與皇城山傳說的異同,看出它們的關聯。無疑,皇城山杜伏威傳說是從《禪真逸史》演變來的。可以推想,清初,“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初臨貴境,偶然把《禪真逸史》當真,還把本地攀誣進去,算是給荒山野嶺增添些光彩。

皇城山坪上,有一處古墓遺蹟--江津郡主墓,是真能與皇帝拉上關係的東西。墓裡埋葬著明江津郡主朱妙音,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獻王朱椿的女兒。大概明代本地人將這裡稱為“皇墳山”,後來訛傳為“皇城山”了。

【龍門鄉愁】彭州市桂花鎮皇城村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古墓被髮掘。墓葬可能早被人光顧過了,沒有發現大宗陪葬品,挖出的一些零星物件,也早已散失。詳情參見《磁峰鄉志》。比較有價值的,就是出土一墓誌銘。原石現存於皇城坪董家,我見石時,石頭殘破,文字大半漫滅。也無拓片存世。碑文內容,鄉志有記載,但錯別字不少。因碑文有史料價值,今據花橋郭承先先生的抄本記錄於下。

碑額“江津郡主”四個篆書大字。然後是正文:

大明蜀府江津郡主諱妙音。父獻王第四女,母妃方氏。洪武二十五年壬申歲七月初三日丑時生。今襲封蜀王為同母親弟也。永樂十五年八月十六日欽蒙聖恩封為江津郡主。選錦衣衛千戶管能為宗人府儀賓,擇時日以成禮,賜第於錦城,悉遵國朝欽定舊制。德備仁孝貞淑而宜其家。景泰七年七月十三日以天年終,訃。聞蒙恩賜祭相佳地,榖旦襄事於慈峰山癸丁向。時畏榮矣。享年六十五歲,子男三人,長曰弘,奏授成都左護衛千戶。刻銘於壙,百千萬年見者必式,謹志。天順二年正月初一日立石。

這個抄本,原樣如此。其中多有難解之處,恐錯處難免。本人不敢妄改一字,以存其真。

墓誌銘上“慈峰山”這個詞,與現在“磁峰”二字寫法不同,對考證本鎮地名來歷有重要意義。今人解釋“磁峰”,認為是古代出產瓷器的原因,恐不確。可能是今天的皇城山,明代名叫“慈峰山”,磁峰這名字由此演變而來。

【龍門鄉愁】彭州市桂花鎮皇城村


攝影《皇城風光》 郭華金

繁榮磁峰的經濟動脈:煤炭

文/高一本

磁峰素有煤鄉之稱。煤炭蘊藏量十分豐富,從魚鳧、杜宇立國建都皇城後,採煤行業經久不衰,解放前僅皇城村就有72個小煤廠。

煤炭又稱黑金,早在2500年前的《山海經》就載稱為“石湟”。磁峰煤炭的形成前面已有所述,應在古生代的第五個紀,約開始於3.55億年前,結束於2.9億年前。這個時期氣候溫暖溼潤,高大茂密的植物經翻天覆地的地殼運動後被埋藏在地下經碳化和變質而形成煤層,故這個時期又稱石炭紀。

磁峰煤層遍及每個村、社區,早期廣有露天煤,後期經多年開採後都深掘井洞,實行地下開採。磁峰煤主要分兩種,一是無煙煤(焦煤),二是有煙煤(普通燃煤)。無煙煤主要集中在皇城村、滴水村和原荷苞村,有煙煤遍佈全鎮。有煙煤又分未經淘洗過的混煤(又稱統煤),淘洗過的晶煤,撈起晶煤剩下的細粒又稱細晶煤或或瓜米子,翻塘濁水沉澱的煤又稱糊泥,含小粒煤的又稱砂糊泥,還有在井洞裡就剔採出來光滑晶亮的黑色塊狀煤,稱塊煤。

磁峰煤炭開採時間十分悠久,應該上推於魚鳧、杜宇時代,假如按人們傳說的南北溶洞有人體骨骼化石和土溪河內存在人頭骨化石的話,那早期人類就在磁峰活動,說明遠古時代就已發現和利用了煤炭。明代學者陸深在《浮山遺灶記》碑文中說“家家置一爐焉,當戶,高五六尺許,實以雜石,附以石炭,至夜煉之達旦點,火焰焰然……,是之謂補天”。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則進而認為“此即後世燒煤之始。”明代另一學者甄敬也認為“石火(燒煤)之利,開始於女媧乎”!這就說明,我國發現煤和利用煤的歷史應該推測到傳說中女蝸煉石補天的時期。根據史傳,磁峰煤的發現和利用應該在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那時先人就已認識和利用了煤炭。繼新石器時代到夏朝、商朝煤炭逐步得到更廣泛的利用。到了周代(公元前1122年)煤炭開採已有了相當發展並開始了地下開採。採礦業有了很完善的組織機構,採礦管理機構中發現“中士”、“下士”、“府”、“史”、“胥”、“徙”等技術管理職責的分工,近現代的管理機構主要井內和草皮,還有行政領導機構和後勤保障機構,具體的工勤人員有“礦長、技師、拖匠、水電工、塃班、掛籤、琢琢匠、爆破工、車工、大小巷運煤工、絞車工、實物保管、財務保管等等,分工十分詳細。

磁峰煤炭開採時間之所以推定為魚鳧、杜宇時代,因那時才有史載的人類活動。魚鳧、杜宇介於商周時代之間,而周代已出現了鐵器,杜宇又是華夏來的人,懂得用煤鍊鐵的技術。在燒山輪耕的過程中,他發現所處都城一帶有許多露頭煤,便進行了開發利用,用於鍊鐵和日常生活燃料。據皇城村人講,皇城坪照壁山下就有七座煉焦煤窯,現還存留一些文化層。磁峰採煤和利用煤歷史悠久,正如。地質學家周自隆先生說,青銅器製品也是用煤炭和木材燒製的,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陶瓷也不例外。

秦漢以後至2007年,磁峰煤炭開採從未間斷過,古往今來,它都是磁峰人的主要經濟動脈。大量的煤炭生產除日常生活用煤,本地企業、作坊用煤(如隋唐宋元48座白瓷窯用煤)外,各種質量的煤堆積如山,於是商賈者在彭州原豐樂場建立了煤炭行,遠銷川西各地,激活磁峰經濟。當然,賺到錢成為巨頭富戶的是老闆和資本家,但也解決了磁峰無數青壯年勞動力,解決了各自家庭的日常開支,為百姓的生活奠定了一定經濟基礎,尤如我所接觸過在解放前挖過煤的老者說的“我下一天井還能掙一升米哩!”

磁峰煤炭的發現、開發、利用、發展,促進了磁峰有史以來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活躍磁峰經濟的同時,推動了製陶業、白瓷業、青銅鑄造業、鍊鐵業、日常工具製造業等的發展,促進了各行各業精湛技藝的提高,同時也推動了磁峰歷史的發展與進程,為磁峰的文明史譜寫了一頁輝煌的篇章。

【龍門鄉愁】彭州市桂花鎮皇城村


麻柳樹邊清泉湧

文/高光俊

在西一村和鹿坪村交界處有一條河匯入土溪,這條支流名磨子溝。磨子溝,顧名思義,是河流以前曾有磨坊。現在磨子溝的水在非洪水季節已經很小了,普通人一步就可以橫跨水流。可見自然界的某些事物變遷是很快的。

磨子溝主要水源來自於上游董家山麻柳樹泉,在皇城村境內。麻柳樹泉在皇城山和董家山之間的山溝裡。泉水從一個橫向的洞中流出,有老年人稱這泉眼為“毛狗洞”,大約藏過狐狸之類的野獸。本地人稱狐狸一類的動物統統為“毛狗”。在早前,這個泉眼水流非常大,順著山間淙淙而下,經過下邊一片陡巖,人稱“大巖”的地方時,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的瀑布,在皇城村也算一景。

泉眼上方是一塊有幾十畝寬的平地,原本住著好幾戶人家,都姓董。因為院子下方的巨大泉眼和院子周邊的其他小泉眼,這個平地也被人稱為“發水坪”。西邊遠在兩三里地之外的“皇城坪”上也有十來戶人家。每到夏季乾旱和冬季枯水的時候,皇城坪上的水井往往涓滴皆無,大都到麻柳樹泉來挑水回去。這一來回往往要一個來小時。

麻柳樹泉得名於泉眼旁邊有一棵巨大的麻柳樹。據老年人講,這棵麻柳大概有幾百年了,和東邊山樑上的香樟樹都被當地人視為“風水樹”。麻柳樹大約有三四個人合圍那麼大,枝丫四散,遮蔽一畝地以上。在清代和民國時期,皇城山上有幾十家煤窯,需卷拱打廂,木材需求量極大,往往皇城山上大一點的樹木都成了煤窯的柱頭。但沒有人敢打這大麻柳樹和大香樟樹的主意。

到一九五八年大躍進的時候,磁峰鄉武裝部長某人,是皇城村人,他命令人將大麻柳樹砍倒,並解成板材。大香樟樹也是在這一年由磁峰鄉幹部某人砍掉,此人因砍伐這棵大香樟樹,後來受到了處分。此後,麻柳樹泉只剩泉眼,麻柳僅僅是傳說了。

郫縣人在山下開煤礦,使得麻柳樹泉流量變小很多。當地人和煤礦打了一場官司,煤礦同意以後不再挖泉眼下方的那一匹煤炭,才保住了泉水。此後,泉水已經沒有早前流量大了。

到二零零八年大地震,大概震鬆了山上的岩石,麻柳泉就幾乎斷流了。又經過幾年逐漸恢復,也只是一線不大的泉水流出,大不如前了。

皇城村及周邊地方的泉眼溪流都不復當年盛況,麻柳樹泉還能供不少人飲用,已經不容易了。皇城村小區建成後,村上投資將麻柳樹泉作為備用飲用水源,讓泉水繼續發揮著它的作用。

麻柳樹泉附近姓董的一位前輩說,當年的泉凼,水流清澈乾淨,而且不停的溢出泉凼外,用水桶在井裡直接提水,水桶剛離開水面,泉凼就又滿了。現在,去挑水的時候,要趴在井口上,才能用瓢舀到水。


【龍門鄉愁】彭州市桂花鎮皇城村


國畫《古寨悠悠》 朱代林

登磁峰寨子頂

文/郭定乾

自注:寨子頂為彭州磁峰鎮制高點,為一鎮山脈之祖山。山頂平曠,相傳隋末杜伏威曾此揭竿起義,然事無稽考,恐有張冠李戴之嫌。峨山,在都江堰市向峨鄉,為本山之右翼,餘脈轉為朝案與左翼之丹景山成犬牙交錯之勢。磁峰鎮古有金城之美譽。

為攬磁峰勝,來登寨子頂。

白雲蕩心胸,天風吹面冷。

上欲撫青天,下以窺萬井。

海拔逾峨山,地勢凌丹景。

丹景與峨山,抱與牛角等。

所以號金城,團出一仙境。

山頂復平曠,童禿近一頃。

聞說杜伏威,曾此燎煙警。

故事渺難徵,無復留蹤影。

撫此感人生,難以金石永!

誓將遠紅塵,來此習清靜。

茅屋足棲身,圖書將與並。

修竹種萬竿,梅花栽一嶺。

無事飽看山,可以傲宗炳。

倘遇古仙人,從與修性命。

白晝採紫芝,靜夜調丹鼎。

丹成可飛昇,萬里雲程迥。

【龍門鄉愁】彭州市桂花鎮皇城村


採風座談會

皇城山二首

文/鄧啟君

嶺上鵑聲啼舊事,山泉流水任西東,

皇城緣起生何世,遍引遊人覓舊蹤。

殘垣隱隱沒蒿蓬。古徑崎嶇羌藏通。

欲解魚鳧田獵事,低雲薄霧淺山中。

皇城

文/雷雷

海有痕,

山無稜,

幽徑通古蜀,

古井孕乾坤,

陶瓷窯內盛天下,

斷垣殘壁現忠魂。

風之吻,

雨洗塵,

碧空露悅色,

客來醉幾分,

山歌迴盪幾千年,

又是誰至尋族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