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被遺忘了?

噹噹,被遺忘了?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漸被邊緣化的當當。

在李國慶、俞渝對當當的控制權爭得死去活來的時候,在大眾抱著吃瓜心態看熱鬧的時候,有誰會想到噹噹會以此尷尬局面迴歸大眾視野。

可能更沒人記起,噹噹還曾是一隻備受市場追捧的中概股!

風雨“中概股”之路

噹噹於1999年正式投入運營。彼時,互聯網剛剛興起,國內經濟發展仍以實體經濟為主。

2009年,噹噹成為國內第一家B2C電子商務企業。

2010年,噹噹正式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成為第一家完全基於線上業務、在美國上市的B2C網上商城。

噹噹的輝煌史,也正式由此掀開。

2010年12月7日,噹噹敲定發行價為16美元/股,高於當時的指導價區間13-15美元/股的上限。

12月8日,噹噹在美掛牌交易,首日即漲86.94%,報收29.91美元/股。此後,噹噹股價曾一度飆至33美元/股。

噹噹在美股的高光,與當時的中概股熱潮不無關係。

較為寬鬆和鼓勵創新的市場環境,美股市場讓無數中資企業慕名而至,“中概股”一詞在海內外火熱。

尤其對於互聯網初創企業而言,前期創業盈利週期長,且業務需要不斷的資金投入。

而按照我國證券市場的規定,企業在創業板上市,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即最近兩年連續盈利,且累計淨利潤不少於1000萬元;或最近一年盈利,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

嚴苛的入市規定將大批互聯網初創企業擋在門外,由此其紛紛將上市地轉向太平洋彼岸的美股市場,並在2010年至2012年迎來一段小高峰。

在此期間,美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日漸豐富,垂直類門戶、工具類平臺、視頻類企業不斷湧現出來。

而噹噹的上市,則標誌著電商上市美股的啟幕。

隨著電商行業的逐步崛起,美股市場不光迎來了唯品會、聚美優品等垂直類電商,還有京東這樣的自營電商巨頭,當然也有平臺型電商阿里。

就這樣,中概股熱潮在美股市場一波又一波。

私有化之爭議

但事實上,中概股在海外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因中美市場的制度化差異,不少中概股自上市就遭遇市值低估、融資受阻、做空危機等困境。

自2014年開始,在美遇冷的中概股開始重新思考在美上市的意義,有些選擇了出走美股。其中包括盛大、巨人、完美世界、淘米等遊戲類企業,也包括人人、奇虎360等互聯網企業。

噹噹也不例外,從上市之初的光輝奪目,到隨後很長一段時間的萎靡狀態,噹噹最終選擇了私有化。

當時,李國慶和妻子俞渝的關係還很融洽,作為買方,夫妻倆向當當發起私有化邀約後,其美國存托股(ADS)7.812美元/股的定價,一度引發了中小投資者的不滿。

有人直指噹噹以低於30天均價42%的價格進行私有化,是對小股東的“打劫”。

同時,社交網絡上還流傳著一封維權公開信,質疑噹噹的私有化有“搶中美時差投資套利”之嫌。

私有化價格過低,成為不少股民的痛點,噹噹的私有化在當時一度面臨著大面積訴訟的風險,不過這樣的拉鋸戰最終以噹噹私有化收尾。

2016年,噹噹正式從紐交所退市,成為一傢俬人控股企業。

懷揣夢想的當當,在美股兜兜轉轉5年,市值從上市之初一直縮水至進入私有化程序時的5.4億美元,有著先發優勢的當當,為何就撲了個空?

作為最早成立的電商企業之一,噹噹登陸美股以103倍的高市盈率開創了新紀錄,併成為電商企業的先驅者。

但無論相比巨頭阿里、京東,還是當前剛剛完成私有化的聚美優品,噹噹的退出都來得過早了些。

海歸的當當被遺忘了?

私有化的當當,或是源於對海外市場的諸多無奈。但迴歸本土後,噹噹的境遇又如何?

從美股退市,企業無非有兩種選擇:一是繼續保持自己的私人企業狀態;二是回A或者港股再上市。

但迴歸並不容易。

其中,最讓中概股頭疼的問題便是時間問題,從私有化退市到迴歸A股需經歷私有化、解除紅籌架構、借殼A股等步驟,光是組建特別委員會、聘請獨立的特別委員會顧問到完成簡易合併就要耗費4個月左右的時間。

從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情況來看,很少有公司能在短期內完成,通常要耗時近一年,甚至更長時間。

噹噹的選擇令人意外,2018年4月11日,天海投資(600751.SH)披露重組預案,擬作價75億元收購噹噹網,增值率約235倍,並擬配套募資不超40.6億元。

對此,噹噹方面表示,噹噹與海航旗下天海投資今日簽約,文件已提交、等待相關部門審核。天津天海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北京噹噹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股權及北京噹噹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

於天海投資而言,這是其進軍電商的重要突破。

而於噹噹來講,賣身天海投資在得到資本巨頭的加持外,更是與其旗下的機場、海外地產、航運、旅遊、金融等海量資源建立聯繫,將在新零售中展現無限可能。

從這點來看,噹噹給自己畫了一幅很好的藍圖。但隨著時間流逝,噹噹非但沒能讓大家看到其業務版圖的拓展,就連其圖書主業也漸被遺忘。

相比京東、阿里,噹噹究竟差在哪兒了?


作者:馮雨瑤

編輯:彭尚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