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平定侯景之乱的第一功臣,实力在陈霸先之上,为啥没有称帝

王僧辩,字君才,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是右卫将军王神念的儿子,一开始是在北魏任职。天监年间,王僧辩随父亲一起来投奔梁武帝。王僧辩早年的经历都是与湘东王萧绎密切相关,主要工作都是给湘东王萧绎做军事参谋。但是梁朝内因为侯景的叛乱,王僧辩随即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事胜利,成为梁元帝萧绎顺利登基称帝的第一功臣,个人坐镇南京也让他成为当时最大的军事实力派。

他是平定侯景之乱的第一功臣,实力在陈霸先之上,为啥没有称帝

王僧辩的两大军事战绩

他是平定侯景之乱的第一功臣,实力在陈霸先之上,为啥没有称帝

梁元帝

1、剪除湘东王称帝的威胁——退萧察、擒萧誉、拒萧纶

湘东王首先讨伐的是袭杀自己世子萧方的侄子——占据湘州(今湖南大部、广东广西小部)的河东王萧誉。湘东王命令王僧辩和鲍泉率兵讨伐。当时王僧辩想集结自己的兵马拖延了时日,被湘东王关进了大牢。

鲍泉一人领军把湘东王萧誉包围于长沙但是进入围而不能歼的相持阶段。河东王的弟弟岳阳王萧察为了救援自己的哥哥想出“围魏救赵”的的计谋,亲自带兵进犯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萧绎问计于王僧辩,王僧辩同样采用“围魏救赵”的计谋,使得江陵立马转危为安,岳阳王的军队无功而返(因为恐惧湘东王的报复,最后勾结西魏引以为援,封梁王,成为西魏的傀儡,萧绎最后也是死于他值守)。

因为鲍泉一人久攻长沙不下,萧绎马上命令王僧辩替代他前去指挥。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王僧辩接下了鲍泉的指挥权,指挥众位将领,合力围攻,终于攻克了长沙城,河东王萧誉被杀。

同年,在平定长沙后,萧绎决定开始讨伐侯景,邵陵王萧纶响应萧绎讨伐侯景的号召不成,反被萧绎派遣王僧辩以拒侯景将军任约的名义阻遏萧纶,邵陵王萧纶不想兄弟操戈,带着家人亲信坐船逃出了武昌城。(后向北齐求和,封为梁王)

2、剿灭侯景,光复首都

他是平定侯景之乱的第一功臣,实力在陈霸先之上,为啥没有称帝

侯景

王僧辩的军队忙于剪除萧氏宗室,被侯景偷袭夺去了江夏(今武汉江夏区)和郢城(今武汉市武昌)。王僧辩开始了剿灭侯景的战役。

王僧辩在巴陵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避其锋芒,用坚守打退了侯景的轮番攻击,侯景在得知手下负责拦截萧绎援军的大将任约被擒拿的消息后,只好灰溜溜地将营地烧掉连夜撤退。

往建康(南京市)逃跑之前,侯景安排了4条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防线:留宋子仙两万兵守郢城,遣支化仁镇鲁山,范荣希镇江州,任延和守晋州,布置了4条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防线。

王僧辩一路征讨,所向披靡,4条防线被一一攻破,顺利与陈霸先等将领会师江州(江西九江市),准备攻打建康(南京市)。

王僧辩布置妥当后,采取“先灭水军,决战陆军”的战略,用巧妙的计策把侯景的水军全部剿灭,之后在陈霸先的协助下,打败了侯景的步兵与骑兵,取得了决战的胜利。侯景带着少数残兵仓皇而逃,最后众叛亲离、身首异处。王僧辩顺利的光复了首都建康。

梁元帝萧绎称帝后,鉴于首都建康受到侯景的叛乱已经是残垣断壁、民生萧条,江陵未遭兵灾,将首都仍然设置在靠近西魏、易攻难守的江陵。梁元帝论功行赏,王僧辩位列首功,特加授他为镇卫将军、司徒,并增加班剑仪仗二十人,改封号为永宁郡公,食邑五千户,他原先所任侍中、尚书令及赐给他的鼓吹等待遇,一律照旧,并让王僧辩镇守原首都建康,让陈霸先镇守京口(江苏镇江市)。

梁元帝凭借剿灭侯景的功劳,天下归心,如果不是定都江陵的失误,梁元帝会在皇帝位上坐的稳稳当当的!但天有不测风云,看见梁元帝定都江陵觉得有利可图的西魏派重兵南下突袭,轻易攻下了江陵并且俘杀了梁元帝。

梁元帝被俘杀后,政治局势风云变幻,权力的格局迅速被打破,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王僧辩这时候的军事实力最为雄厚,南京又占据了长江天险,易守难攻,相比陈霸先等梁朝将领登基称帝有最大的可能性,梁元帝被俘的事件将王僧辩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王僧辩也面临着自己命运抉择的十字路口。

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有实力的武将凭借自己的军事实力登基称帝,如刘裕、萧衍等等都是鲜活的案例。无疑,实力远在陈霸先之上的王僧辩最有称帝的可能性。但是王僧辩终究没有称帝,反倒是陈霸先称帝,那么王僧辩究竟是怎么把自己的大好前途搞砸了,他性格中有什么致命缺陷,究竟犯下什么错误反倒让陈霸先异军突起登基称帝?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历史规律中寻找。纵观历史中那些成功改朝换代的君王,都满足了两个必要充分条件,一是有没有称帝的野心,二是有没有称帝的能力?

一、王僧辩有没有称帝的野心?

判断一个人的志向就要听其言、观其行!

志得意满,试探群情

早在王僧辩攻入首都南京时,归降侯景的行台赵伯超在吴松江降于侯瑱,王僧辩命令把他押送江陵。赵伯超被押出去后,王僧辩对左右坐客说道:“朝廷过去只知道有个赵伯超,又有谁知道我王僧辩?朝廷即将土崩瓦解之时,却是我王僧辩力挽狂澜,振兴社稷。人的兴衰荣辱,看来也是此一时彼一时,没有一个定准的啊。”左右宾客都当面为他歌功颂德。王僧辩惊恐四顾,慌乱中答道:“这都是主上的威德,众将士的拼死杀敌。我王僧辩虽然滥竽充数,做了统帅,其实我个人又有什么功劳呢?这是王僧辩志得意满之际,自己试探了下周围人的反应。但并没有表现的过于明显,最后通过自我贬损怕引起萧绎的猜忌、带来不测之灾。

广建党羽,重兵在握

自攻灭侯景后王僧辩奉命在建康镇守,在建康经营数年,建康一直都是他的根据地。他的部队势力散布于三吴地区,较大的有三股,其一是王僧辩之弟王僧智,他据守吴郡;其二是王僧辩之婿、猛将杜龛,他据守吴兴;其三是张彪,他据守会稽。此外兵力较盛的还有江州刺史侯瑱所部,以及王僧愔部。王僧辩的军事实力最为雄厚,掌握军权的亲信也分布在各个军事要地。

拖延勤王,扶立新君

首都江陵告急时,梁元帝派主书李膺征召王僧辩到建业,任命他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并特别命令王僧辩道:“宇文黑泰违背盟约,突然挑起战争。我朝勇将多在长江下游,荆、陕一带的兵将,都不是强劲勇猛之人。你应该率领精兵强将,星夜起程,加倍赶路,以赴危难。”形式很危急,但王僧辩仍然不紧不慢,他对李膺说:“宇文黑泰兵众勇猛善战,很难与他们直接交锋,等各路大军集结完毕,我便率部直指汉水,截断他们的退路。大凡在千里之外运送粮饷的,士兵脸上已有肌色,何况敌人横穿数千里,其粮饷必然不济。这跟孙膑打败庞涓时的情况差不多。”王僧辩没有把梁元帝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不想直接与西魏军队正面交锋,而是想直接率部截断敌人的后路,这种做法无疑是想让梁元帝以卵击石,坐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王僧辩迟迟不派精兵援救,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杀。梁元帝被西魏俘虏和杀害后,王僧辩与陈霸先拥立王僧辩和陈霸先立萧绎的儿子萧方智为帝,王僧辩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梁朝的实际掌控者。

更立皇帝,保存实力

萧方智称帝后,北齐效仿当年梁武帝趁六镇之乱时立北海王元颢为魏帝的做法,扶植萧渊明为梁主,企图搅乱南梁的局面。

萧渊明系梁武帝萧衍之侄,547年梁军北伐徐州时兵败被俘,人物猥琐,又是敌国所立,北齐的想法无疑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王僧辩开始严辞拒绝。但因为梁军在合肥东关阻击北齐强送萧渊明南下的北齐上党王高涣战败,资历极深的梁将裴之横竟在此战被齐军斩杀。王僧辩快速改变之前的主意,同意接纳萧渊明为主。

王僧辩废萧方智而接纳萧氏远枝,最大的意图就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一方面让北齐退兵解除对方大兵压境的危险,另一方面想恢复首都南京因为侯景之乱后的民生和经济,第三则是盘算着萧渊明无威信、无兵力,自己仍然是最大的当权派,萧渊明再厉害也逃不出自己的五指山!

从上面的几点分析来看,王僧辩确实有称帝的野心的,人员的安排与权力的把控也是很到位的。回顾前面改朝换代的君王因素分析,王僧辩称帝的可能性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王僧辩有没有称帝的能力?

二、王僧辩有没有称帝的能力?

仔细分析王僧辩的心理行为活动,王僧辩没有称帝的能力。

王僧辩虽然军功赫赫,能征善战,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性格缺陷是自卑,这是一个人内心因为出身底层与生俱来的,一旦遇到强敌或者能力比他出众的时候自卑胆怯的心理立马涌现,怯弱和胆小的坏毛病就彻底暴露出来了!

1、征讨藩王时的怯弱

早在湘东王剿灭宗室时期,王僧辩的胆怯和懦弱就表现出来。当时湘东王命令王僧辩和鲍泉一起讨伐湘州时。王僧辩考虑到竟陵的部众还没到齐,想等到人马集结完毕,然后出师征伐。于是,他对鲍泉说:“我和您都奉命南讨,但现在军容不整,您说该怎么办呢?”鲍泉回答说:“既然我们已经接受了圣命,率领兵众南讨,即使血染沙场也当在所不辞,何必考虑那么多!”王僧辩说:“我不同意您的看法,您的话只不过是文弱书生们的纸上谈兵。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年轻时即有军事才能,其兵力又强劲,加上刚刚击败政府军,士气旺盛,正在养精蓄锐,等着我们去进攻,如果没有精兵万人,是不足以制服他们的。我竟陵兵将历经过多次战斗,很有作战经验,现在已派人去招集他们,不久就会赶到。”王僧辩的言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王僧辩领军的谨慎持重,但胆气不足的本性也是一览无遗。

2、 对陈霸先的敬畏

王僧辩与陈霸先第一次会面的时候是在湓口。当时陈霸先从岭南地区出发,率领先遣部队五千人驻扎湓口,萧绎陈霸先风流倜傥,足智多谋,名声大于王僧辩,王僧辩对他很是忌惮。为了打消王僧辩的顾虑,陈霸先分了自己一半的军粮给缺粮的王僧辩率领的军队,王僧辩才同意与陈霸先与王僧辩结盟,两人在白茅洲聚会,共同升坛饮血酒,共读陈霸先撰写的誓文,言辞慷慨,神色激昂。陈霸先的声名威望与大方豪爽的广阔胸襟让王僧辩敬畏有加。

3、对西魏雄兵的畏惧

西魏攻打首都江陵时,王僧辩拖延时日不肯勤王,除了拥兵自重的想法外,畏惧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如他与奉梁元帝命令征召王僧辩到建业的主书李膺对白就说明一切:宇文黑泰兵众勇猛善战,很难与他们直接交锋。王僧辩畏惧西魏兵强马壮、梁元帝必然十死无生。否则凭以前仅仅因为出兵慢就被梁元帝砍了一刀、性命垂危的教训,他是万万不敢拖延出兵勤王的。

4、初尝败绩时的战战兢兢

梁军在东关(今安徽含山县西南)阻击北齐强送萧渊明南下的北齐上党王高涣战败,历极深的梁将裴之横竟在此战被齐军斩杀。善打胜仗的王僧辩竟然听到后大为恐惧,既没有调兵遣将与客场作战、师出不义的北齐军再次交锋,也没有充分利用南京长江天险的优势布置有效的防守,而是迅速改变之前的强势态度,非常懦弱地同意接纳萧渊明为主。这与他剿灭藩王、平定侯景时的从容潇洒、英勇果敢、指挥若定大相径庭,让人大跌眼镜。

王僧辩性格中存在的自卑胆怯的致命缺陷,导致他做出了更立萧渊明为帝的决定,这个决定存在极大的政治立场错误。

因为梁元帝一系已成为江南最合理也最具号召力的梁朝继承者。而梁元帝死后,王僧辩要想稳定局面来凝聚江南散乱的人心,梁元帝的儿子萧方智无疑是最佳人选。

王僧辩此前迟迟不派兵援救首都江陵,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杀,已经在政治上犯下了为臣不忠的错误,在军队中、在梁朝文武中、在民间老百姓中都丧失了一部分人心。废萧方智而接纳萧氏远枝,则更是丧失了大部分人心,犯了下极大的政治错误。

王僧辩的政治错误不但断送了王僧辩称帝的可能性,也注定了王僧辩悲惨的结局。为有野心、有能力的陈霸先制造了一个非常大的政治借口,为陈霸先重新扶立萧方智为帝获得天下归心的个人声望创造出了机会,也为日后陈霸先登基称帝奠定了基础。

我们放下慢镜头,回放陈霸先与王僧辩的最后交锋,这两位南梁的顶梁柱,曾经的好盟友,差点结成儿女亲家的两个英雄,是怎样进行最后的交锋的!

王僧辩接纳萧渊明前,陈霸先派遣使者苦苦劝阻,王僧辩始终不肯答应。陈霸先暗起杀心,,陈霸先趁着王僧辩通知他准备抵御北齐军队的机会,召唤部将心腹侯安都、周文育等人议定计划,陈霸先重金赏赐将士, 水陆两路并进,准备突袭王僧辩的驻扎地石头城。侯安都从石头城北,弃舟登岸,翻墙进入王僧辩的卧室,陈霸先的精兵则从南大门进城。

王僧辩当时正在办公,门外刚禀报说有兵杀来,侯安都即刻从内室出来。王僧辩急忙逃走,遇见儿子王頠,和他一起逃出了屋子接着又逃上了南门楼,王僧辩英雄一世,懦弱胆小的毛病再次发作,慌忙跪拜请求饶命,最后无赖束手被擒。陈霸先说:“我有什么罪,你要和北齐军队一起讨伐我?”还问:“既然要对付我,为何石头城没有防备?”王僧辩明知陈霸先故意找借口但不敢反驳,只好低声下气地说:“让你负责北方门户,怎么说没有戒备?”但多说无益,于事无补,当夜,陈霸先绞死了王僧辩父子。

王僧辩北魏出身,凭借梁元帝萧绎亲信的关系,凭借着自己在剪除萧氏宗室、剿灭侯景过程中建立的的赫赫军功,百战百胜,威名远播,实力远在陈霸先之上,本来是有机会取代梁朝登基称帝的不二人选,元帝有难、拖延不救、扶立新朝的举动,暴露出了其图谋大权的野心。但因为他自卑胆怯的致命性格缺陷,错误地做出了以更立北齐指派的萧渊明为皇帝的决定,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基本上断送了政治前程,注定了与登基称帝的荣耀无缘,反倒是陈霸先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有生之年建立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他是平定侯景之乱的第一功臣,实力在陈霸先之上,为啥没有称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