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17世紀的荷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畫家,魯本斯、倫勃朗、維米爾、特鮑赫、萊斯特等,他們共同成就了荷蘭藝術的黃金時代。

倫勃朗是其中很特別的一位,他的人生經歷堪稱狗血,繪畫風格也飽受質疑,直到數百年後其價值才真正被世人認可。

那幅曾經被眾人嘲笑並棄若敝履的《夜巡》,搖身一變,成了阿姆斯特丹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倫勃朗也成為荷蘭的一張名片。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倫勃朗,《夜巡》

人生際遇沉浮,在光明與黑暗之間,倫勃朗沒有被黑暗吞噬,而是最終活成了一個藝術史上的傳奇。

他的人生經歷、繪畫風格,以及其藝術成就與道德情感之間的關係,都成為後世研究者關注的重點。

01 倫勃朗其人:高光時刻之後,是一落千丈的人生

如果有一個“悲催畫家排行榜”,倫勃朗一定榜上有名。

他的經歷和兩百年後的另一位荷蘭畫家——梵高大不相同,梵高是一生未被主流藝術圈認可,始終困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

倫勃朗則曾經有過高光時刻。33歲時的他,在阿姆斯特丹已經小有名氣,擁有了源源不斷的訂單,娶到了出身富裕之家、美麗嫻淑的妻子薩斯基亞,還搬進了價值1萬3000盾的豪宅。

1635年的這幅畫像裡,倫勃朗和薩斯基亞身穿華服,倫勃朗的手舉香檳酒杯,畫面中洋溢著幸福與甜蜜的氣氛。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倫勃朗,《與妻子薩斯基亞的自畫像》

但到了1642年,似乎是在一夜之間,他的人生基調被徹底改變。

先是因為定製畫作《夜巡》引起爭議,一度鬧上法庭。

之後不斷滑入更深的深淵:訂單縮水、摯愛的妻子薩斯基亞去世、有嚴苛限制條款的遺囑、前女僕糾纏不清並屢次起訴,到最後走到破產的邊緣。

當他以為這已經是困境的極限時,命運又給他更大的打擊:唯一的兒子提圖斯在新婚後不久去世,陪伴多年的情人亨德克里奇又撒手人寰。

在人生最後一兩年裡,自畫像中的倫勃朗,早已沒有了少年時的神采,他平靜地望向畫框之外,眼神中卻寫滿了歷盡千帆後的滄桑與黯然。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倫勃朗,《自畫像》

對於倫勃朗來說,人生的高光時刻來得如同幻夢一般,短暫的幸福之後,是漫長的苦難與黑暗。

在談話節目《圓桌派》上,嘉賓蔣方舟提出過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所謂高光時刻,可能是你獲得了一些原本不屬於你的東西的時刻。而這些東西,很可能會被迅速剝奪。

茨威格的小說集《人類群星閃耀時》中,也寫過類似的故事。

一位名叫魯熱·德·利爾的法國工程兵,他在幾個小時的時間裡,寫出了膾炙人口的《馬賽曲》。當這首曲子成為法國國歌之時,魯熱卻被世人遺忘,他變成了一個性情乖戾的小人物。直到一戰時期,他的遺體才被移葬進榮譽軍人堂。

倫勃朗和魯熱在境遇上相似的,但他們又有很大的區別:《馬賽曲》是魯熱的成名作,也是他一生的絕唱。

而倫勃朗始終在繪畫上進行嘗試和突破,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欲。因此,

倫勃朗的成就並非曇花一現,他的創作生命力要更持久。

02 畫者倫勃朗:因值施技,成為荷蘭風俗畫派的先驅

倫勃朗所處的17世紀荷蘭畫壇,吹來一股追求清新自然的風氣,風俗畫逐漸成為主流。

從大的社會背景來看,當時的荷蘭一躍成為海上強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市民階層成為新興的中堅力量。

他們多信仰新教,崇尚樸實、簡單、勤勉的作風,這也影響到了他們的藝術偏好。他們不再追逐“魯本斯式”的宏大主題,而是偏愛日常化的生活場景。

作為職業畫家,倫勃朗接受來自不同階層的訂單,他的作品中也傳遞出那個時代的風貌。

首先,從作品整體來看,倫勃朗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風俗派畫家。

倫勃朗對風俗畫派產生了深遠影響,但他本人留下來的600多幅油畫作品中,多為肖像畫和歷史、神話主題畫作,這些畫作通常尺幅較大,屬於貴族、市政部門或者收入豐厚人群的定製件。

他的素描和版畫作品則多以描摹生活瞬間為主,蹣跚學步的兒童、懷抱幼兒的母親、街頭浪子與妓女、門口的乞討者等。這些作品或是隨手收集的素材,或是出售給普通家庭的裝飾畫,價格往往較為低廉。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倫勃朗,《抱孩子的婦女》

這樣的做法,法國藝術評論家茨維坦·託多羅夫稱之為“因值施技”,也是倫勃朗作為一大家子經濟來源的現實考慮。

其次,在歷史和肖像畫中,倫勃朗經常賦予神“人格化”特徵。

倫勃朗在繪製歷史、神話和宗教畫時,他沒有采取傳統的做法,即通過美化模特,讓他們看起來具有神聖的光環,而是將神“世俗化”。

在他的畫作中,聖家族、拔士巴等“神”都被賦予了人格化特徵,就像平常生活裡最常見的人物:聖約翰舉著斧頭劈柴,年幼的耶穌在母親懷中玩耍,剛剛沐浴完的拔士巴低頭擦拭身體。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倫勃朗,《聖家族》

在倫勃朗看來,神聖與日常之間,或許並沒有那麼涇渭分明的界限。如果不是事先看到畫作的題目,觀者可能無法第一眼判斷其主旨所在,這種特別的處理方式,大大拉近了神與尋常人之間的距離。

再者,在素描和版畫中,倫勃朗用寥寥數筆,勾勒出最生動的場景。

荷蘭風俗畫派的一大特徵,是“小”,從尺幅到主題,莫不如此。倫勃朗的素描、版畫等作品很好地契合了這一主題。

他的筆觸極為簡潔,但在捕捉人物的動作、姿態、神情方面,卻十分精準生動。

在這幅《街頭演奏者》中,畫面左側是沉浸在演奏之中的樂者,他的身邊圍繞著一群人,似乎也被音樂所感染,沉醉於其中。倫勃朗用看似凌亂的線條勾勒出他們的衣褶和帽子,整個畫面瀰漫著一種安靜的氛圍。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倫勃朗,《街頭演奏者》

從數量龐大的素描和版畫中,可以看到倫勃朗深厚的繪畫功力,以及對於日常生活細微至極的觀察力。正因為如此,他的畫作中才始終有著讓人感動的魔力。

03 藝術與道德:看似無情,卻處處深情

在一些情況下,藝術家會被視為“無情”的代名詞。

1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莫奈在妻子卡米耶臨終時,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抓起畫筆,在畫布上留下卡米耶氣若懸絲的場景。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莫奈,《臨終前的卡米耶》

倫勃朗也有類似的舉動。一方面,他的作品中常有“無情”之作。

《臥在病床上的女人》《床上的女人和僕人》《患病女子躺在床上》《病中的薩斯基亞》等,均以重病在床的妻子薩斯基亞為模特。他還會帶著學生到刑場上,對著剛剛被施以絞刑的犯人畫速寫。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倫勃朗,《病床上的薩斯基亞》

另一方面,他和薩斯基亞的婚姻生活中,薩斯基亞數次懷孕,但只有小兒子提圖斯活了下來,一年之後,薩斯基亞就因為感染肺炎而死。但他的素描作品中,卻有大量的描繪母親陪伴幼兒的溫馨場景。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倫勃朗,《一位女人和被狗嚇到的孩子》

那麼,當倫勃朗在繪製這些畫作時,他是懷著怎樣的情感呢?是充滿悲憫與愛,還是僅僅把對方當作繪畫的對象?

關於這一問題,藝術評論界有不同的觀點。

西蒙·沙馬認為倫勃朗“既是哲人,又是詩人”,羅傑·德·皮勒、拖黑-布爾日等也有類似的看法。

在他們的眼中,倫勃朗的作品中飽含著對於世界、對於人性的沉思,是富於思想性的。

然而,藝術評論家茨維坦·託多羅夫傾向於認為,倫勃朗筆下人物的美好形象與他的思想、道德價值之間並無直接關聯。他甚至提出“他(倫勃朗)身邊的人扮演著輔助的角色,成為這個不知滿足的藝術家的靈感食糧”。

換言之,當倫勃朗在畫畫時,他考慮的不總是思想層面的高尚與否,而是追求藝術上的完善。

如果從觀賞作品的感受角度分析,我們也會發現,倫勃朗的“無情”中,其實不乏真情。

第一,倫勃朗對人物的觀察與剖析並不僅限於家人,他也是一個狂熱的自畫像愛好者。

從十幾歲到臨終前,他的自畫像有100多幅,他不吝於表現年輕時自己的張狂與驕傲,也毫不掩飾老年時的疲態和憂傷。

在生活的重壓之下,依然能夠保持對自我的深刻審視,也從未失去對觀察身邊人與事的熱情,是他保持創造力的秘訣所在。

第二,倫勃朗的畫面中並非只有“美”,觀者能從中感受到流淌的真實情感。

在素描作品《兩名女子教小孩走路》中,兩名女子彎下腰,手緊緊握住尚在學步的小孩,期待他邁出自己的人生第一步。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倫勃朗,《兩名女子教小孩走路》

倫勃朗畫少年時的兒子提圖斯,右手拇指託著下巴坐在課桌前,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一束光穩穩地打在提圖斯稚嫩的面龐和手上。

這是畫家眼中的模特,更是父親心裡的兒子。

荷蘭藝術巨匠倫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於無情中處處深情

倫勃朗,《提圖斯》

《臥在病床上的女人》系列作品中,倫勃朗也能準確地捕捉到妻子眼神裡的哀傷,她在為丈夫和兒子的未來有無盡的擔憂。

從這樣的角度分析,作為藝術家的倫勃朗看似無情,實則處處深情。

曾經有學者評價倫勃朗為“光影大師”,他對於光影的處理和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倫勃朗的一生,恰如在光明與黑暗中穿行,但他用手中的畫筆,將黑暗繪製成光明,照亮慘淡的人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在世人的不解與嘲諷中,達到藝術成就的巔峰。

參考資料:

1、《藝術或生活:圖說倫勃朗 藝術和道德》,茨維坦·託多羅夫

2、《日常生活頌歌:論十七世紀荷蘭繪畫》,茨維坦·託多羅夫

3、《倫勃朗1642》,張佳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