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父母的“孝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天谴一词往往仅存于电视剧中,可有时候老天爷还是很明白的,有些人有些事需要遭到“报应”,在人一生的情感当中,孝道为百善之基,不得亲乎,不可以为人.

那些打父母的“孝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年初好不容易得空回家过年,恰逢遇上了疫情的原因,预期的一周时间,现如今被无限延长至了三个月,不过这三个月我的所见所闻,远胜于在社会中的学习求教。

每次新年我们家都会按照惯例回老家陪爷奶,父母买好新鲜蔬菜食品,带着我这个单身多年的大儿子回家,届时村子里自然要热闹一番,多年未见的玩伴,已经逝去的友人,在这几天都会被轮番”问候“一遍。

对我来说这些场景都过于陌生,年轻人自带心高气傲的属性,不屑于混迹人群当中,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隔壁的一家子,这回问及爷爷奶奶情况如何时,他们的脸上没了当初的愁容,多了一份平淡和欣慰,简单的一句:那对夫妻年底出车祸全没了。

村子里的邻居关系,往往不是亲人却又胜似亲人,所以隔壁有什么事,对方就是第一时间知道的

那些打父母的“孝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在我们家隔壁住着的是一对夫妻和婆婆,这位婆婆早年间丈夫就身亡,年近六旬时为了找个老伴,也为了自己死后下葬能为儿子多省点钱,就和同村的一个老头搭伙过日子。

(关于下葬省钱:村子里的习俗,单人不能下葬,要有配偶才算圆满,如果是单身的入土,家人需要购买“白骨”,只当两者有婚姻关系,再下葬换成现在来说就是冥婚)

老头的子女都还算不错,两人之间日常相处都在男方家,可这位婆婆的儿子并不满意这门婚事,一来对方没有出钱,二是自己没有得到好处,于是乎就对自己的母亲下起了毒手。

当自己的母亲回家时,便让她蜷缩在一张小床上睡觉。


那些打父母的“孝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平日这个男子就有爱酗酒,殴打妻子的前科,有天夜里喝完酒以后,就着酒劲一股脑的把污水桶倒在了自己母亲的床上,仿佛那张床上的那个人,只是生长在院子里的一株草,没有任何生存下去意义

年近六旬又无存款,唯一的靠山仅是搭伙过日子的老伴,可这样的丑闻别人又怎么会真心理会,帮你一次下回事态可能会愈发严重。

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只能小心翼翼的蹲在床的一角,胆战心惊的过完了这个夜晚,奶奶问她为什么还要去床上呢?她答到不敢那样做,害怕自己的儿子,又做出什么让人意外的事情。

一旁的两个女儿和妻子,把这件事尽收眼底,可没人敢上前多说一句,也不怨她们没有出言相劝,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哪有多余的力量去帮这个了无依靠的“婆婆”。

年轻的时候对于天道轮回,恶人必遭报应这件事,并不认为是真的,大部分时候只是一些编剧和学者,用来渲染自己的作品用的。可这回的报应,换来的是一家人的太平祥和。

夫妻二人年底的时候骑着摩托进城采购,中途就遇到了车祸,夫妻二人双双去世,

不过并没有人为这个儿子流泪,唯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妻子也随之而去。

那些打父母的“孝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后来村里人聊起这件事的时候,说这名男子打了妻子一辈子,临了还要把她带走。

只给自己的母亲留下了一对女儿,当时车祸之后事故方还赔付了些钱,足够奶孙三人的生活,直到今年奶奶仍然活着,两个孙女都已经长大成人,由于奶奶腿脚不便,便在城里为其安置了一所房子,安度晚年。

对她们来说印象中的父亲和儿子,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忘在那所旧宅里面。

那些打父母的“孝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可有时候这个小棉袄也会变成扎心刀,同样也是在村子里,另一户父母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50多岁,小女儿也有40岁左右。

两个女儿中,唯独大女儿对父母孝顺敬爱,二女儿日子过得也不错,可对父母永远是扣扣搜搜,舍不得出一分钱。好不容易破天荒的请姐姐吃一次饭,中途还要借口先行离场,可能在她的脑海中,请客只是嘴皮一碰发出的声音罢了。

本以为一家中有一个孩子孝顺也算还行,可天不假年,大女儿没多久就因心脏病去世,二女儿依然苟活于世。自己的姐姐去世之后,二女儿就去霸占姐姐的房子,连姐夫回去拿一张床都不肯,姐夫当初也是因为家穷,才来这里做了上门女婿,于是一气之下就带着孩子回了老家。

那些打父母的“孝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在二女儿的“精心照料”之下,父母成功的过上了连大米都吃不上的日子,母亲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吃药,每次父亲跟女儿要钱都是一场官司,数目不多,仅需要几十块钱就足够,可这位女儿完全继承了丐帮的风俗。

每回买大米只给自己父母掏出几勺,并美其名曰的已经孝敬了父母,后者又嫌弃父亲身穿破烂衣服,觉得配不上自己的身份。

那些打父母的“孝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简单介绍一下这位二女儿的生活水平,也是在村子里面过活,丈夫在外打工,生活质量比较一般。不过可别小瞧了这只井底之蛙,逢年过节身穿花红柳绿,把自己打扮成一位摩登女郎,再去田地里和邻居好友侃大山,那会的她看起来很像一只落在田间的彩鸡,虽不名贵,却足够显眼。

直至今日这位“花鸡”依旧一成不变的活着,其实在我们感叹这些父母可怜之余。换个角度来看教育子女,有时候也是一门学问。

那些打父母的“孝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古人的话乍一听总是那么绕耳朵。当你在人生的某个年龄时,再拿出来细细品味,才会明白其中的含义,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什么是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