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之色》,二战前夜,在法国上演的女版基督山伯爵复仇记

“金融骗局、暗箱操作、卫生丑闻、司法腐败、圈钱交易……勒迈特凭借非凡的才华,把我们逮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时期,那个大火即将席卷全球的前夜。”

——法国读者

很久没有读过这样酣畅淋漓的一本书了。惊心动魄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天衣无缝的复仇,让人们犹如置身于二战前夕的法兰西,看着那个曾被父亲呵护、不知世事的女人,从豌豆公主蜕变成复仇女王,从不谙世事的玛德莱娜成长为玛德莱娜˙钮钴禄˙佩里顾。

经历了无尽的背叛,痛苦的折磨,玛德莱娜在二战前夜的法国,上演了这部女版的基督山伯爵复仇记。

《火光之色》,二战前夜,在法国上演的女版基督山伯爵复仇记

时代崩塌,人生像布满虱子的华美锦袍

随着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小说拉开了序幕。葬礼的不同寻常,不仅仅在于即将埋葬的,是被人们誉为“法兰西经济的明灯”——女主的父亲——银行家老佩里顾,更多的是那个差点中止葬礼,从三楼坠落的孩子——女主的儿子——七岁的保尔。

一个时代的崩塌,有着自己的轨迹,老佩里顾的离世,便揭开了这岁月静好下的暗流涌动,让主人公的命运随着历史的齿轮艰难前行。

① 背叛

《火光之色》,二战前夜,在法国上演的女版基督山伯爵复仇记

一直被呵护在父亲羽翼下的玛德莱娜从来不知道生活不过是一袭华丽袍子下掩着的跳蚤。面对褪去的华袍,她的人生里竟然充满了背叛——

父亲曾经的左膀右臂,成了颠覆家族的元凶;父亲天天帮持的兄弟,成了背后捅刀的能手;自己曾经引为知己的贴身女仆,会是一个忘恩卖主的小偷,就连昔日的情人也曾是猥亵儿子的垃圾……在玛德莱娜崩塌的世界里,所有人都狠狠地踩上了一脚。

那个不闻世事的大小姐,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父亲一生经营的银行早已另属他人,心腹女仆成为了自己公邸的主人,留给自己的,只有瘫坐在轮椅上的爱子和语言不通的女仆。

② 复仇

《火光之色》,二战前夜,在法国上演的女版基督山伯爵复仇记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该是梦中惊醒的保尔那声惨叫,面对孩子所经历过的痛苦回忆,复仇的火焰在玛德莱娜心中雄雄燃起。

《火光之色》,二战前夜,在法国上演的女版基督山伯爵复仇记

在这场欺骗与背叛的剧目中,流淌在玛德莱娜血液里的聪明、果敢开始复苏。

如同《飘》中那个迎着日出告诉自己“我不要再挨饿了”的郝思嘉,真正的痛苦,触发了玛德莱娜最后的反击和蜕变。

“她的眼睛映射出火色之光”

——从此玛德莱娜不再是曾经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公主,而是涅槃重生的玛德莱娜˙钮钴禄˙佩里顾。

再灰暗的背景,生命也有火光:充满隐喻的火色之光

《火光之色》这本书的名字来源于法国著名诗人阿拉贡《断肠集》中的一首诗《丁香与玫瑰》——“安如的玫瑰远处的火光把你映亮。”

诗中“安茹的玫瑰”,喻指法军在1940年6月从北向南的一路撤退。《丁香与玫瑰》作于1941年,描写的正是二战期间法国军队的溃败。诗中,面对战败的祖国,和被德军占领的大片国土,诗人流露出浓浓的伤感之情,伤感之中却又透出一丝倔强,一种对于终获自由的坚定信念。

《火光之色》正如玛德莱娜复仇的火光,在生命最痛苦之际,引领着女主完成蜕变,使其生命变得更为的丰盈而强大。

纷繁复杂的历史,不过是作者用来挂小说的钉子

大仲马曾说,“历史是什么,不过是我用来挂小说的钉子。”

大仲马的继承者——皮耶尔˙勒迈特也将这《火光之色》挂在了上世纪法国二三十年代的动荡时代上。

《火光之色》,二战前夜,在法国上演的女版基督山伯爵复仇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很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教派、党派和新兴的工人联盟彼此争斗不止,内阁更替频繁,难以保持政策的坚定性和连续性。

小说中所有事件的节点都有着历史的影子,如古斯塔夫˙茹贝尔的法兰西复兴会来源于埃内斯特˙梅西耶的法兰西振兴会;温特图尔银行联盟举措脱生于巴塞尔商业银行的逃税措施;《巴黎晚报》的种种行径多取材于1923年《人道报》上发表的鲍里斯˙苏佛兰的系列文章;夏尔关于抑制税收的种种想法里多是1932年赫里欧政府的偷税漏税事件的描述……

作者将这些虚拟的故事,嵌在这段真实的历史中,让主人公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动荡而起伏。选择这段动荡的历史,也让所有的谎言、背叛、复仇变得真实可信。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历史的阴霾下,总是有着一抹别样的色彩,划过历史的长空,点亮所有人的生命。

爱的救赎,是动荡中闪过的那抹亮色

小说中最为亮眼的一抹光彩来自于保尔和意大利著名女歌唱家索朗日的忘年交。

坠楼导致了保尔的瘫痪,以轮椅为伴的他,常常沉浸在索朗日的歌声中,借此逃离这痛苦的现实。当这些爱的旋律飘散在房间每个角落时,保尔那面无表情的脸上才会显露出一分久违的笑容。

在索朗日的音乐会上,她认出了这个曾写信给自己的小男孩,从此便开始了两人长达数年的忘年交。

对于歌剧的痴迷,使得小保尔成了索朗日忠实的粉丝。而这个特殊的粉丝也牵引着索朗日所有的关注——每次旅游的明信片、错字百出的信件、不计字数的电报、每场音乐会的邀请,都寄着索朗日对孩子深深的宠爱。

二战前夕,在日趋紧张的国际关系下,索朗日接受了自己粉丝——德国纳粹高官的邀约,去柏林进行巡演。

《火光之色》,二战前夜,在法国上演的女版基督山伯爵复仇记

如同《权游》中的瑞肯·史塔克,保尔从报纸上的细枝末节,便预见到了危险,然而保尔百般的劝阻也没有挡下索朗日的脚步。

这索朗日生命中的最后一场演出,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献媚,却是对纳粹的极尽嘲讽。犹如在夜空划过的星星,闪亮而壮观,但一闪即逝,随即湮没在德国纳粹的污蔑中。庆幸的是,保尔用自己的眼睛保存下了这珍贵的历史镜头,在漫天的污蔑中,将事实的真相公之于众。

这段追星路上的忘年交,没有偶像的献媚,没有粉丝的裹挟,有的只是心神的交汇和相互的欣赏,美得像一道彩虹,绚烂而晶莹。


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年代,这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画卷。金融骗局、暗箱操作、卫生丑闻、司法腐败、圈钱交易……勒迈特凭借非凡的才华,把我们逮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个动荡的时期,那个大火即将席卷全球的前夜。

当人性的贪婪、欲望在没有节制的社会中蔓延时,人们对于命运的反抗,对于时代的抗争,变成让人动容的点点瞬间。这瞬间不断地给人、给生命、给生活以无限的希望,成为这火色之光,生命之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