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2《火光之色》:平凡人的崛起,是命运碾压后的绝地反击

知乎上曾经有人问为什么复仇式的重生总能引发共鸣?有一个回答很有意思:满足作弊心理的爽点和开金手指的意淫。回头一想,还真是。你看《基督山伯爵》,其引发的影响,无远弗届。无论是豆瓣评分No.1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还是一代大侠金庸的《连城诀》,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今天讲的这本《火光之色》,其作者皮耶尔•勒迈特声称就是致敬《基督山伯爵》之作。

也许,很多人对勒迈特不太熟悉,他是当代法语文学大师级作家,以犯罪小说蜚声文坛,凭借《必须找到阿历克斯》荣获国际匕首奖。2013年,勒迈特凭借《天上再见》荣获法语文学至高奖项——龚古尔文学奖,是一个罕见的在推理文学和纯文学两个领域都获得至高荣誉的作家。这部《火光之色》一经推出便立刻登顶法国畅销榜,可以说得上是口碑与市场齐飞。


豆瓣7.2《火光之色》:平凡人的崛起,是命运碾压后的绝地反击


《火光之色》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老银行家的去世,让玛德莲娜跟儿子成为了没有庇护的羔羊,身怀宝藏却无护宝之力。家族的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有心人的背叛、儿子被害的事实,让玛德莲娜觉醒,她的眼里闪烁着火光,她必须利用一切资源,完成复仇大计。


其实,在我看来,这不仅是玛德莲娜一个人的复仇,这是个体间一连串需求表达碰撞后的结果。


一.古斯塔夫•茹贝尔:仗义每逢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堕落,总是让人惆怅中带着一丝了然:除了他,还有谁?

1、以精明能干游走于上流社会的边缘,但终究是个过客

古斯塔夫•茹贝尔是一个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极富色彩的人物,他聪明能干、为人有分寸,是故去的老银行家不可缺的左臂右膀。毕业于名校,而且成绩优异,精于算计,还不走极端。放在现代社会,那就是个社会精英的准苗子。显然,茹贝尔没有辜负他的天赋,他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向了银行业的巅峰,成为总经理,集团代理人。


豆瓣7.2《火光之色》:平凡人的崛起,是命运碾压后的绝地反击


就算如此,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位置:他始终满足于一种舒适安逸的日常生活,有一份稳定的工资。还对机械有少许偏爱。但他距离上流社会,始终有一段距离:财富。当然,他的臣服来自于对强者的低头,老顾里佩的存在,让他心甘情愿做No2。在现实社会,实力才是硬通货,原始社会靠拳头,现代社会靠智力。


2、被命运的曙光撩拨的,除了希望还有欲望

茹贝尔的不安分起源于一个无限接近登顶的机会——迎娶玛德莲娜,成为顾里佩家族的实际掌门人。就那么一小会的幻想,就好像被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心里的欲望风一样的长。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茹贝尔心里的不甘就此种下。

如果说第一次的拒绝还情有可原,那么那么玛德莲娜在父亲死后不合时宜的亲近,就是茹贝尔背叛的原罪了。茹贝尔会错了意,他试图亲吻玛德莲娜,并且向她求婚。玛德莲娜一巴掌打掉了茹贝尔的幻想,打掉了他进军上流社会的美梦。


3、权利的真空,让他心甘情愿被贪婪吞噬

从茹贝尔的角度,他也是在复仇,为顾里佩家族服务了数十年,到头来分到的只有区区十万法郎,名字只排在几个家仆前面。而玛德莲娜的不专业、保尔的“没能力”是最好的借口:我只是要回我应得的,趁你们还没有把财产败光以前。说到底,其实茹贝尔与顾里佩银行相辅相成,他们成就了对方。


茹贝尔的复仇重在求财,钱财到手之后他还恬不知耻的求名利。这种出于恨进行的复仇,终将被自己的贪婪所吞噬。


二、玛德莲娜:上流贵妇不过是菟丝花,沉迷情欲导致儿子受难,被命运碾压后的绝地反击后是女性意识的复苏


1、沉迷情欲,贪图享乐的上流名媛,其实不过是株菟丝花

玛德莲娜的前半生其实就像当时上流社会的标准名媛一样,就按着社会印象在走:嫁个好老公:因为有钱,她贪图美色,嫁给了徒有其表的丈夫。第一段婚姻以丈夫进监狱,双方离婚惨淡收场。离婚后带着儿子却没想过好好生活,看上了年轻漂亮的家庭教师。为了方便偷情,带到了家里。真是她的这种无脑决定,造成了小保尔一生的悲剧:被母亲的情夫性侵。


从玛德莲娜的表现来看,她充其量就是株菟丝花。他的父亲老顾里佩看到了,他安排了自己的得力助手茹贝尔作为自己的替代者,试图让其再次守护顾里佩家族。而任性的玛德莲娜在起初答应之后,临到头又拒绝了,因为比起年届50刻板无趣的茹贝尔,她跟喜欢年轻帅气的家庭老师厮混。

豆瓣7.2《火光之色》:平凡人的崛起,是命运碾压后的绝地反击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玛德莲娜嫁给了茹贝尔,也未必就是幸福的彼岸,她的下半生是否优渥全看茹贝尔有没有良心。这种攀附在男人身上的菟丝花似的命运,其实当时社会大多数女人的真实写照。哪怕在今天,依然有它的意义。


2、“德不配位”的尴尬,导致权力的更迭。

作为顾里佩家的长女,在自己的弟弟受害之后,她成为了第一顺位继承人。对于这个角色,她显然是无法胜任的,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个人能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18世纪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裹挟了玛德莲娜的表达,就像当时人们认为的那样:女性是神经质、被情感控制的生物,需要男人理性的管理。最致命的问题来自于智商,或者说教育。18世纪的法国跟封建时代的中国在对待女性问题上,没什么两样。女人没有选举权、没有工作权,甚至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

豆瓣7.2《火光之色》:平凡人的崛起,是命运碾压后的绝地反击


正因为如此,玛德莲娜并不具备管理公司集团的能力,甚至连他的父亲都说一旦她继承了财产,一定不要让她参与公司运营。她的作用充其量只是个摆设,跟大明王朝旷工30年的万历皇帝一样。不同的是,她的举止不需要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最高标准。要求降低带来的副作用,是权威感的下降,茹贝尔们才会蠢蠢欲动。就算没有茹贝尔,也会有果贝儿、华贝尔。


3、底线被现实击穿,菟丝花的也能织出复仇的大网

当玛德莲娜被现实打翻在地,菟丝花的惯性让她还能延口残喘,但保尔跳楼的真相被揭露,玛德莲娜的复仇的欲念才浮现,她开始管理金钱,看报纸而且看金融版、寻求有力的协助。这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成长、自我管理的过程,更是其女性意识抬头的过程。


豆瓣7.2《火光之色》:平凡人的崛起,是命运碾压后的绝地反击


玛德莲娜的复仇求的是一个正义,是一个公理。其中包含了对窃取家族的小偷—茹贝尔—的以牙还牙,以及对伤害至亲之人—安德烈—的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幸亏有迪普雷,给她以爱情;幸亏有保尔,给她以期待。爱和期待就是我们身而为人的真谛。


三、保尔:家族废墟上的乌托邦,直面惨淡人生后的崛起是寻求自我成长后的涅槃

1、出身富贵却命运多舛,纵身一跃是最强烈的表达

保尔在祖父葬礼上的纵身一跃,无疑是色彩最为浓重的一幕。是什么让等同于希望的孩子宁死也不愿诉诸口舌?就算醒来,下肢瘫痪,保尔也未曾对谁有过怨愤,无论是其悲催遭遇始作俑者的母亲;还是直接施暴的老师。

豆瓣7.2《火光之色》:平凡人的崛起,是命运碾压后的绝地反击


也许在保尔看来,下半身的瘫痪,换来了母亲120%的关注,也是值得的。而纵身一跃直接摆脱了如毒舌般存在的家庭老师,更是求之不得。他不去埋怨,因为他已经得偿夙愿。这个质朴的孩子,哪怕出身富贵,所求的不过是母亲的关注而已。


2、走出内心的牢笼,需要生命的更强音

保尔的复原是缓慢的,他受到的伤害是永久性的,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夜间惊醒,情感淡漠、对于事件回忆的抗拒,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就是PDST。哪怕在今天,复原起来都实属不易。好在,他幸运的遇到了迪莉安,这个讲着波兰话的女人,像一束光,强烈而具有穿透力。


而与音乐的相遇,则更是让内心饱受伤害的保尔有了情感的宣泄,他疯狂的吸取音乐知识,用残疾人全部的精力追星。甚至沉迷于桥二姨太飙到不正常高音,实际不过是藉由音乐,吼出心中的愤昧与压抑。走出内心的牢笼,需要生命的更强音。


3、天生我材必有用,哪怕深陷泥沼,也能拥有璀璨的人生

在我看来,保尔其实是个非常聪慧的孩子,迫使茹贝尔帮忙找到心爱歌唱家的票,这是一般的孩童无法做到的,保尔漂亮的做成了。倘若没有那位老师,十年后接管顾里佩集团完全没问题。可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保尔走了一条更为艰难的路。


豆瓣7.2《火光之色》:平凡人的崛起,是命运碾压后的绝地反击


保尔的名字让我想起另外一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而书中的保尔也的确很有毅力。音乐打开了一扇窗,保尔把它凿成了八开大门。他以高度的热情和专注,游走于图书馆之间,疯狂的吸收知识。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比很多人都要幸福。


专注于内心的成长,我只想过好我的生活,是保尔的报复。命运向我露出獠牙,我报之以琼浆。这其实是复仇的最高的形式。


四、三个人物本应在伦理的照耀下顺利完成人生的迭代,但却在时代的旋涡中挣扎出不一样的人生境遇,乱世之下,唯有守住道德底线,才能在黑暗中迸发出人性之光。


本书的背景是上世纪法国二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的经济遭受到沉重的打击,战时有1.1万个工业企业、1500 座桥梁、26. 5万所住宅和7500所学校被毁掉,近150万人死于这场战争,大约有十分之的法国人死在了前线。


既便是如此,伤痕累累的法国还是在废墟中一步步站了 起来,1929年法国的经济发展到顶峰。然而1929年至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接踵而至,法国经济的复苏中止,股票暴跌、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翻倍。1937年起,法国甚至再度爆发经济危机,造船、冶金、汽车、钢铁和飞机制造等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业产量纷纷下降。在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个平衡中,法国的颓势已无法挽回。


豆瓣7.2《火光之色》:平凡人的崛起,是命运碾压后的绝地反击


顾里佩家族的命运恰巧映射了法兰西帝国的命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倘若,茹贝尔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倘若玛德琳娜能更有远见卓识、倘若小保尔能勇敢地在第一次被侵犯时能有勇气说出来,他们本可以在命运的浪潮中紧密的簇拥在一起。


然而人心终究是难测,利益面前,个人需求的不同选择也不同:无论是求财求名利的精英茹贝尔;还是寻求公理道义的玛德莲娜;抑或是专注个人成长的保尔,都体现了个人需求层次上的差异,而他们复仇的初心往往决定了他们的结局。道德的底线,是其人性中最亮眼的光辉。


最后的结语

《火光之色》的大幕以好人有好报,坏人得到应用惩罚的社会公理的胜利落下帷幕,虽然是个老套的内核,但却在作者的大胆铺陈下折射出新意:浪漫主义下的写实、宏大的布局、饱满的人物形象。这组火光之色下映射出人性的肮脏与美好,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欲望和选择,但道德永远是守护人性的底线。哪怕以正义之名的手起刀落,也会手染血色,唯有爱与希望能洗涤心灵,在命运的浪潮中指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