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國新語話非遺故事篇(三)

非遺敦化|舊國新語話非遺故事篇(三)

渤海國的故事

非遺敦化|舊國新語話非遺故事篇(三)

非遺敦化|舊國新語話非遺故事篇(三)

非遺敦化|舊國新語話非遺故事篇(三)

唐鴻臚井刻石的故事


非遺敦化|舊國新語話非遺故事篇(三)

唐鴻臚井碑本是一塊重逾九噸,單體十多立方米的駝形天然頑石。公元713年,唐玄宗遣鴻臚卿崔忻從長安前往遼東,冊封靺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714年夏天,使命完成後,崔忻原路返回長安,路經都裡鎮(今旅順),為紀念這次冊封盛事,於黃金山下鑿井兩口,史稱“鴻臚井”,刻石一塊,永為證驗。

刻石文字共29字,分3行自上而下自右向左書寫:“敕持節宣勞靺羯使、鴻臚卿崔,忻井兩口,永為記驗。開元二年五月十八日”。做為渤海歸入大唐版圖的歷史見證,史稱“唐鴻臚井刻石”。

1895年,清朝將領劉含芳修建四柱石亭(唐碑亭)護衛刻石,並在崔忻題刻左側加刻小字:“此石在金州旅順海口黃金山陰其大如駝唐開元二年至今一千一百八十二年其井已湮其石尚存光緒乙末年冬前任山東登萊青兵備道貴池劉含芳作石亭覆之並記”。

從公元713年至今,“唐鴻臚井刻石”已經經歷了近1300多年的歷史。


貞惠公主墓誌

貞惠公主墓誌並序:夫緬覽唐書,媯□降帝女之濱,博詳丘傳,魯館開王姬之筵,豈非婦德昭昭,譽名期於有後,母儀穆穆,餘慶集於無疆,襲祉之稱,其斯之謂也。公主者,我大興寶曆孝感金輪聖法大王之第二女也。惟祖惟父,王化所興,盛烈戎功,可得而論焉。若乃乘時御辨,明齊日月之照臨;立拯握機,仁均乾坤之覆載。配重華而旁夏禹,陶殷湯而韜周文,自天佑之,威如之吉。公主稟靈氣於巫嶽,感神仙於洛川,生於深宮,幼聞婉□。□姿稀遇,曄似瓊樹之叢花,瑞質絕倫,溫如昆峰之片玉。早受女師之教,克比思齊;每慕曹家之風,敦詩悅禮。辨慧獨步、雅性自然。□□好仇,嫁於君子。標同車之容儀,葉家人之永貞。柔恭且都,履慎謙謙。蕭樓之上,韻調雙鳳之聲;鏡臺之中,舞狀兩鸞之影。動響環□,留情組□,黼藻至言,琢唐潔節。繼敬武於勝裡,擬魯元於豪門,琴瑟之和,蓀蕙之馥。誰謂夫婿先化,無終助政之謨;稚子又夭,未經請郎之日。公主出織室而灑淚,望空閨而結愁。六行孔備,三從是亮,學恭姜之信矢,銜杞婦之哀悽。惠於聖人,聿懷閫德,而長途未半,隙駒疾馳,逝水成川,藏舟易動。粵以寶曆四年夏四月十四日乙末,終於外第,春秋四十,諡曰貞惠公主。寶曆七年冬十一月二十四日甲申,陪葬於珍陵之西原,禮也。皇上罷朝興慟,避寢弛懸,喪事之儀,命官備矣。挽郎嗚咽,遵阡陌而盤桓;轅馬悲鳴,顧郊野而低昂。喻以鄂長,榮越崇陵;方之平陽,恩加立厝。荒山之曲,松□森以成行;古河之隈,泉堂邃而永翳。惜千金於一別,留尺石於萬齡,乃勒銘曰:丕顯烈祖,功等一匡。明賞慎罰,奄有四方。爰及君父,壽考無疆。對越三五,囊括成康。惟主之生,幼而詢美。聰慧非常,博聞高視。北禁羽儀,東宮之姊,如玉之顏,舜華可比。漢上之靈,高唐之精。婉孌之態,聞訓茲成。嬪於君子,柔順顯名,鴛鴦成對,鳳凰和鳴。所夭早化,幽明殊途,雙鸞忽背,兩劍永孤。篤於潔信,載史應圖。惟德之行,居貞且都。愧桑中詠,愛柏舟詩,玄仁匪悅,白駒疾辭。奠殯已畢,即還靈□。魂歸人逝,角咽笳悲。河水之畔,斷山之邊,夜臺何曉,荒隴幾年。森森古樹,蒼蒼野煙,泉扃俄閉,空積悽然。寶曆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來源:敦化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圖 文:張 寧 牛鐿潼

策 劃:張指揮

審 核:魏向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