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让学生行作揖礼,让这场“复古试验”先飞一会儿

衢州让学生行作揖礼,让这场“复古试验”先飞一会儿

评论君说

传统被社会惯性延续是不需要理由的,但重新恢复,人们就必然会多问一句“为什么”。

衢州让学生行作揖礼,让这场“复古试验”先飞一会儿

作者 |敬一山

近日,浙江衢州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要求把“行作揖礼、使用公筷、谈吐文明”纳入中小学生文明规范。老师称,此举是“疫情下顺势继承传统文化”。

网络检索可以发现,衢州一些学校推广作揖礼其实已有好几年了,这次因为和疫情挂上钩,所以又成了“新闻”。而在这条新闻下面,一些旧争议依然碰撞激烈。

批评者认为这就是博眼球、炒作,如今社会人们都已习惯握手礼,校园里注目礼、敬礼等也足够表达尊师,何必还要把这个注定很难流行的古礼挖掘出来呢?

支持者则认为,这些年汉服在社会越来越流行,说明大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有认同感。学校教育也注重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这是很值得鼓励的事情。

孰是孰非,一时还真不好下定论。因为作揖礼本身,是个相对中性的传统。如果现在谁去挖掘推崇跪拜礼之类的,恐怕舆论会一片骂声。而作揖既是古礼、有传统特色,现代人看着好像又还能接受。

所以,对于衢州教育界的尝试,倒也不用急于盖棺定论,就当他们在做一场“复古试验”,看到底能走多远,能有怎样的效果。

在争议中,有些衢州网友也出来为家乡辩护,说他们当地一直在发展传统文化,比如近几年城市对外释放的口号都是“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这个作揖礼,只是发扬传统的一部分,并非刻意作秀。

只不过,如果当地真是推行了好些年,那外界自然也可以疑问:作揖礼在当地社会的接受度、流行度怎样呢?如果只是中小学生被规定必须作揖,而出了校园,该握手握手,该现代的现代,那这个作揖礼除了给学校、给教育局刷了点存在感,又有多大意义呢?

当然,如果作揖对于当地的传统文化氛围,真的起到特别的作用,甚至已经成为当地日常礼仪的一部分,那我们也乐见其成。只是这样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

在网上的争议中,还有不少网友举日本韩国的例子,甚至有人说,日本的鞠躬礼比作揖礼还要“夸张”,怎么不见大家批评?意外之意,这是批评者价值观割裂,中外有别。但这中间其实存在很大区别。传统一直被延续是一回事,已经因各种原因被中断而要再度恢复,则是另一回事。

传统被社会惯性延续是不需要理由的,但重新恢复,人们就必然会多问一句“为什么”。而“新的传统”会构成“复古”的强大阻力,大家为什么要把已经习惯的握手再切换回作揖呢?就因为作揖看起来更“传统”?

实际上,没有什么传统是恒定不变的。就算是日本,鞠躬礼也是越来越简化,握手礼越来越常见。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要延续传统都不易,要“复古”当然就更难。

※ 编辑|程仕才

※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