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用爱汇聚起三个家庭

她把三个家庭和谐融为一个家庭,不仅伺候好瘫痪多年的丈夫,孝敬多病的婆婆公公,关爱好5个年幼的孩子,还把这个大家庭创建为“安徽省五好家庭”和“安徽省最美家庭”,她就是灵璧县民政局救助站工作人员闫芳。

  36岁的闫芳,家住灵璧县灵城镇山西村,2004年与丈夫张波结婚,2007年在儿子两个月大的时候,就带着孩子到北京和打工的丈夫一起生活。当年8月10日,张波因喉咙水肿被送往医院,随后转到重症监护室,经过诊断,是因喉头水肿缺氧时间过长,导致脑表皮细胞坏死,成植物状态。一个好好的人突然间变成植物人,这对闫芳打击太大了。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现实,更不愿意放弃,坚持推着丈夫辗转到北京几家大医院治疗,总计花去60万元,不仅花完了多年打拼的积蓄,还欠一大笔外债。直到2008年3月,张波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在多家医疗部门医生的劝说下,性格倔强的闫芳不得不含泪带着丈夫返回老家。

  回到家后,闫芳更加精心护理没有知觉的丈夫。白天,她按时三餐喂饭,晚上坚持按摩洗澡,为了护理方便,她坚持和丈夫睡在一起,进行安慰、呼唤,从不放弃一丝希望。由于精心照料,10余年来,张波的皮肤一直保持红润,从没生过褥疮,闫芳也从未在家人面前发过牢骚。村民们看着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媳妇,对植物人丈夫不离不弃,都竖起大拇指夸:这在灵璧县打着灯笼都难找!

  庄邻说,闫芳心灵美不仅体现在对待丈夫上,还体现出她对三个家庭的奉献大爱上。在她的家庭里,除了丈夫和孩子三口人外,还有公公婆婆,张波大哥家两个留守孩子、弟弟一家四口。婆婆患高血压和心脏病,常年靠吃药维持。哥嫂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闫芳代抚养。弟弟在2009年结婚,因公婆没有能力购置婚房,全家4口人也随闫芳一家在一起生活。这样3家合一家,老的老,少的少,病的病,瘫的瘫,共11口人,全靠闫芳一个人操劳一切。

  每天早饭后上班前,闫芳除了照顾好丈夫,还要安排好家里其他人,有条不紊过好每一天。在一个大家庭里,首先要解决好吃、穿、用的问题,生活费用就是最大的开支。弟弟和弟媳打零工主要维持两个幼小孩子上幼儿园,就是有点积蓄,还要考虑购房子的大问题,还得治病花钱,千斤重担全由闫芳一人担起。以前家庭开支全靠她打零工支撑,现在又全靠她2200元的月工资来支撑,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全家人都非常开心,从来都没有因吃孬吃好、花钱多少闹过不愉快。平日里,孩子小需要补充营养,丈夫和多病的婆婆要照顾,闫芳只有靠自己处处节俭,多打点零工来补贴家用,实现家中老少营养不缺,关爱不缺。

  闫芳身教胜于言教,她带头孝敬公公婆婆,关爱丈夫、儿子和四个侄儿女。婆婆多病,一直都是闫芳带着看病、买药,胜似亲妈。哥哥家两个孩子留守上学,她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抚育,接送上学,买吃买穿,不知情的都认为她是母亲。在闫芳的言传身教下,家中的孩子都学着她孝敬老人。正因为如此,这个大家庭在2015年被评为“宿州市最美家庭”、“安徽省五好家庭”、“安徽省最美家庭”,闫芳本人被评为“宿州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