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排協為什麼會宣佈與“排球之窗”解約,這會影響到中國女排隊員們備戰奧運嗎?

時勢球事


因為沒有辦法啊!你承包聯賽,然後還不給錢,你這不是鬧著玩嗎?其實“排球之窗”就是中國最大的體育類票務公司“體育之窗”的子公司,專門來運作中國排球聯賽的。可事實上,他們的工作並不好做。為啥?中國排球聯賽,雖然有中國女排隊員在,但這不是中國女排。“體育之窗”想錯了,他們以為通過商業化包裝贊助商就能來,自己能獲利,中國聯賽也能開展得很好。

可事實上並不是這麼回事。除了天津、江蘇、上海和北京,其餘沒有人看排球。即使是江蘇女排打客場比賽,有張常寧和龔翔宇,她們的比賽也沒有看。沒有人看,“排球之窗”就無法招商,然後就沒有錢賺。排球聯賽在中國聯賽中是三等公民的角色,想上央視是掏錢。這個很多人不知道吧?中超和CBA是央視自己掏錢,排球是收錢。這也是為什麼,排球聯賽在央視亮相少的原因。因為需要“排球之窗”自己掏錢啊!作為“體育之窗”的子公司,“排球之窗”不想賴賬,可是自己真拿不出錢來。現在第一步是解約,第二步估計就是要打官司要錢了。


球哄哄


日前,中國排球協會宣佈與聯賽商務推廣方排球之窗解約。排球之窗方面暫無回應,雙方的關係破裂讓排超聯賽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2016年體育之窗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女排聯賽簽訂《中國排球聯賽商務運營推廣合作協議》,2017年雙方又簽訂了《補充協議》。這一次合作,為女排聯賽帶來了不少積極影響。譬如重啟全明星賽、獎金提高或是引進“鷹眼”設備。2018年女子排球聯賽正式升級為“中國女子排球超級聯賽”,再加上2019年世界級球員朱婷的迴歸、中國女排屢創佳績,聯賽的熱度與話題度達到了一個高點。

可事實上,自2017-18賽季起體育之窗公司一直沒有支付合同款項,已經嚴重構成違約。合同解除的同時,意味著排超聯賽又將回到沒有投資方的處境。很顯然,排球之窗對於聯賽的投資失敗了,作為國內體育產業平臺主力之一,該公司涉足賽事運營、票務銷售、媒體版權、粉絲經濟、球員經紀、移動應用等多個領域。排超聯賽的熱度提升,很可能沒有為體育之窗公司帶來理想的收益。再聯想到2019-20賽季因東京奧運會大幅度縮水,合作雙方會走到這一地步也就沒那麼令人意外。

排球雖為世界三大球之一,但人氣與熱度始終不能與足球、籃球相比。一是因為賽事特性,二是因為商業化、職業化程度不足。就拿三大球聯賽球員個人薪資來看,更能吸金的顯然是足球與籃球。


小公舉談球論道


中國排協與“排球之窗”解約,未來中國排超聯賽走向何方?

由於對市場預估不足,“排球之窗”在運營三年後,終於嚐到苦頭了。雖然中國女排創造不少佳績,深受國人追捧,但是在聯賽層面卻熱度不足啦。

2016年,“體育之窗”信心爆棚,高調入市。中標後,投入年均億元去推廣聯賽,還專門成立子公司“排球之窗”去為聯賽服務。當然了,也確實給聯賽帶來諸多變化,熱度有所上升,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只是在三大球來說,升級為超級聯賽的排球聯賽,想要在夾縫中求生存,真的很難很難。

足球再差,也畢竟是第一運動,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籃球呢,愛好者也不少。可是排球卻很難有這樣的環境,壓根就沒什麼人去從事這項運動。

身高條件是必選,排球也是團體運動,這就限制了其發展道路。愛好者不多,球迷數量就有限,從而導致市場面也較窄。即使關注排球,也很多是出於愛國情懷,並非是對這項運動的熱愛。關鍵對象還僅限於中國女排國家隊,聯賽甚少關注。

所以,“排球之窗”在努力過後,終於後悔了。對市場預估不足,費盡心思也沒帶來相應的回報,唯有“斷供”,不按合約付款。

至此,中國排協也無奈,只有宣佈解約,另尋金主求生存。

只是就此分手,對大家都有好處嗎?也未必吧。“排球之窗”有責任,沒有完全履行合約條款。但是排協也同樣有責任,不能將職業化的重擔完全交給“排球之窗”。單靠“排球之窗”的力量,也很難進行深化改革,並打造成世界第一聯賽。

中國排協也需要為“排球之窗”著想,真正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努力,以求實現雙贏。

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的發展也有這樣的困境,樂視體育倒了,體奧動力80億拿下中超版權。排超聯賽在大力推廣後,效果不佳也實屬正常,畢竟職業化的道路還很長。“排球之窗”想要在短期內就回收成本,甚至盈利,可能性不大。

中國排協捨棄“排球之窗”後,再與其它公司合作,也必須從每個方面去綜合考慮,並結合這段“婚姻”失敗的經驗,力求周全。只是要求其它公司像“排球之窗”這樣大投入,肯定不可能啦。

未來中國排超聯賽的發展可能會滯緩,但必須確保穩定,並逐步推進,前景還是不錯的。

至於對中國女排備戰奧運的影響,雖有但不大,中國女排對奧運的備戰,在有條不絮的進行中,這個工作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郎導為奧運準備多時啦,肯定會給國人帶來驚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