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時,多些表揚,鼓勵,少些埋怨,謾罵

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前聽過一個老教師轉述抗戰老兵說過這麼一件事:抗戰時期,他們的連隊曾經俘虜過一個日本兵,經過一段時間的耐心教育,這個日本兵在一九四〇年加入了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據他透露,日本在侵華前,就有了長期的各種戰前準備,尤其是教育準備。當他還是小學生的時候,老師曾經在上地理課時,拿刀切開蘋果分發給他們吃,等學生們吃完了蘋果,老師就會問道:‘蘋果甜嗎?”“好吃嗎?’學生們答道:“很甜,很好吃。”接著,老師那貪婪的眼神看著地圖上的中國,用他那蒼白的爪子,指著山東一帶說道:“可是我們日本沒有,蘋果是來自山東煙臺的,如果你們想要吃這麼好吃的蘋果,那麼你們就要到中國去!”這老師可不是心地好,為我們的山東蘋果做廣告宣傳。而是在為他們日後的侵華戰爭做著準備。你看教育有多麼重要。

現在的人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人人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培養新一代新人有多麼不容易啊!

樹木與樹人既然放在一起談論,那麼他們之間一定有想通之處。要想吃到甜蜜可口的桃子,那就必然要下一番功夫。有了桃樹苗,首先要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栽種,自然要考慮土壤類型,是否肥沃?是否陽光充足?是否通風透雨?是否能夠抵禦寒流?是否易於培育?以及將來一旦成熟,是否方便採摘運輸?等等各種因數都要兼顧。種上桃樹苗,只是剛剛開始,接著便要不斷澆水施肥,保證桃樹苗有足夠的營養,能夠快快長大。初步長大以後,還要經常修枝剪葉,清除害蟲 ,以便桃樹將來能夠結出更多更甜蜜的桃子。

至於育人,當然更難,所以家長們都會付出百倍的辛苦。可是仍然還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則可能南轅北轍,適得其反,這樣的事例也實在不少。比如下面這個故事,不同的處理方式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

以前有個鄰居,他們已經三代單傳,到他們結婚後,前面有了仨閨女,不過四十多歲時,到底又得了一個兒子。那個寶貝啊,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什麼都是圍著他來轉,眼看著十歲了,驕橫自不必說了。有一次,他二姐過生日,他居然離家出走了。原來那時生活都不容易,過生日也不過給孩子加個雞蛋而已。他媽媽給四個孩子每個人都加了一個雞蛋,可是這一下,這寶貝兒子不幹了,他非得吃兩個不可。好在姐姐們都讓著他,當然願意把雞蛋讓給他。可是他還是不幹,因為這些雞蛋已經在姐姐們的飯碗裡放過了,他不吃。媽媽說待會兒再給他做,可是他還是不理,撅著嘴就跑出去了。家裡人本以為他也就是出去遛一圈,晚點也就回來了。可是哪知道他們竟然一晚上都沒有再見他,這一傢伙,大家可嚇得不輕,全部出動四處尋找,一直折騰到第二天中午,才見到住在三十公里外的相鄰城市的外公拉著他回到了家,這才知道他竟然走了一晚上,找外婆告狀去了……

大家看看該怎麼處置他才好呢???

不過我不建議打罵,但是此風實在不可長。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這個孩子能夠走一晚上去找外婆,做事情的堅持到是令人吃驚,正確引導,將來還是會有出息的。所以,我的想法是:首先,反而要表揚小傢伙能夠堅持走那麼多的路,意志力很好,值得讚揚,但是,這個精神卻用錯了地方,還是要讓他知道,兄弟姐妹之間要互愛互讓,互幫互助,還有不得離家出走,遇到問題,必須自己面對,不是逃避和搬救兵。家教時,鼓勵,說理,比打罵更有助於孩子成長。

所以現在我們必須明白我們正肩負著教育我們的接班人的重任。要教育孩子們愛黨愛國,對祖國必須有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否則這些人就是天使,也因為長著另類的翅膀而非我同族,終究會是異類,必起異心。一定要讓他們從小就樹立起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讓他們和我們一樣擁有同樣的民族靈魂,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會有凝聚力,才會有戰鬥力!不要以為只要書讀得好,錢賺得多就萬事大吉了。一旦心散了,沒有理想了,就會只圖享受失去奮鬥的目標。整個民族就會渾渾噩噩,沒有競爭力,這倒是我們的敵對勢力夢寐以求的。

讚揚他人要真心實意,而且不要捨不得表揚他人,哪怕只有微小的進步。沒有人不喜歡聽讚歌,它將鼓勵人向前奮進。以前有兩個學生,他們一向成績差,都很少能夠考及格的。兩個人分處於不同的家庭,一個家裡父母總是恨鐵不成鋼,每次考試結束後,總是聽到父母一番責罵。媽媽往往是開路先鋒,只聽她開口罵道:“考得這麼差,你還有臉回來?這幾年我辛辛苦苦做的飯菜,算是餵了狗了,給狗吃了,它還會經常在我面前搖搖尾巴,逗我開心。可你呢,除了考這麼差來氣我,你還幹過什麼好事?”然後她又轉身懟起一旁正喝著悶酒的丈夫來,嚷嚷道:“還有你,你就知道喝酒,算我瞎了眼,嫁了你這麼個窩囊廢,整天就知道喝酒,怎麼不喝死你?看看你生了個什麼敗家玩意,考試從來都不及格,科科是紅燈,紅燈掛的都趕上紅燈區了,還一閃一閃地亮著呢。你還不管管,他現在不好好讀書,瞎混,說不定哪天就混到派出所去了,將來有你的好果子吃?……”說得她丈夫直愣著,漲紅了臉,無名火直冒,接下來,這個學生自然捱了一頓好打。還罰餓肚子,不許吃晚飯。於是他只能晚上,乘他父母睡著了,起來偷偷弄了點吃的。再後來,他果然無心學習,經常逃課,經常不回家,和一幫所謂的兄弟,在社會上胡來。後來,果然如他媽媽所說的混進了派出所……

而另一家呢?咱們來看看。

兒子一回家,夫婦兩人立馬從他的臉色上明白了考試結果。兩人私下裡交換了個眼神,於是,媽媽開口笑了笑說道:“兒子,來,先洗洗手吃飯,媽媽今天給你做了好吃的紅燒肉,得多吃點,將來長得更加結實。”這個學生聽了,囁嚅著,想說什麼,又怕說出來。正猶疑呢,他爸爸說道:“考試又不理想,是吧,沒事,聽媽媽的話,先洗手吃飯,吃完飯,我們一起看看,找找原因,爭取下一次,有進步就可以啦。”接下來,孩子自然放下了他懼怕的心事,吃飯了。飯後,媽媽收拾碗筷,而他爸爸則讓孩子拿出考試卷,認真地看了一遍。然後笑著說道:“兒子,你這次雖然還是不及格,不過比上次你還是有進步的。你看你上次只考了四十七分,但是你這次多考了十分呢,十分也是不小的進步啊,都五十七分了,離及格已經很近了,再加把勁,你就可以及格了。”接下來,他們父子一題一題地討論,弄明白錯在哪裡了,又或者根本不懂,爸爸則給他仔細再解釋解釋,直到孩子徹底弄清楚為止。後來,看看時間不早了,就讓他洗洗睡了。這麼一來,孩子對學習就沒有恐懼心裡。考得好,更好,人人誇獎,考得差,也沒有太大的壓力,他會認真總結,找出原因,以免下次再錯。父母和老師不斷表揚他,鼓勵他,哪怕只有了幾分的小進步,仍然不吝嗇讚揚之詞,那麼他的學習勁頭會更大,以後進步自然也會更大。當然,後來,這個學生通過努力,終於考進了上海復旦大學……

但是光把書讀好了,還是不夠的,還要兼顧品德培養。從前寒山曾經問:“世間有人謗我、辱我、輕我、笑我、欺我、賤我,當如何處治乎”一旁的拾得答:“你且忍他、讓他、避他、耐他、由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這一問一答展現了不同的人對待人生的不同態度。我再加個回答: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活出自己的精彩來!我有個高中同學,記得他姓吳,幾十年過去了,名字倒是忘卻了。他打小得了小兒麻癖症,由於當時山村裡的醫療條件太差,終於使得他瘸了一條腿。從那以後他自然是孤獨的,小夥伴們看他走路拄著柺杖,一瘸一拐的,嫌他走得慢,當然也就看不起他,更加不大樂意跟他一起玩。甚至有些促狹的小傢伙還會捉弄他。有一次一個小傢伙故意抓了一隻癩蛤蟆,放到他的後脖子衣領裡。這個冰涼的小東西,著實嚇得他跳了起來,然後摔倒在地。小傢伙們看著他那狼狽的樣子,開心地笑了起來。而他呢,也只能對著他們乾瞪眼,一言不發,慢慢地拄著拐,重新站起來,一瘸一拐地回家去了。

還有幾個調皮的小學生還編了個順口溜嘲笑他:“阿蹺,阿蹺,你慢慢地蹺,蹺的慢了要遲到。阿蹺,阿蹺,你快點兒蹺,蹺得快了要摔跤……”然後哈哈大笑著四散跑開,躲起來了。當然,他開始是介意的,不過他也只能瞪著惱怒而無比屈辱的眼睛,看著他們跑遠罷了。他倔強地站在那裡,默默地往自己肚裡嚥下了那心酸而無奈的淚。不過他還是得繼續面對同學們的白眼和不屑。他後來乾脆地,給自己取了個自嘲的外號:“老蹺”。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好多同學都不記得他的真實名字了。但是他後來變了,變得開朗了,豁達了,樂觀了,也笑口常開了,他沒有沉淪,也沒有頹廢,更沒有抱怨人生,他對生活仍然充滿了希望。

接下來,他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都非常刻苦努力地學習著,從來不敢有絲毫懈怠。現實很殘酷,所有的人都很不理解他,因為他讀好了書,哪怕成績再好,在那時也是沒有用的。因為那個時候,即便他考得再好,他也無法通過體檢,根本不可能有機會讀大學的。這種打擊的確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不過再後來卻再也沒有人,會像以前那樣嘲笑他了,再也沒有人小看他了,他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上次碰到我的另一個同學,他問我:“還記得老蹺麼?”我說:“自然記得的。”於是他說了“老蹺”的現狀:最後,他果然沒有參加高考,沒有上大學。但是他學的知識也不是毫無用處的。高中畢業後,他去了芳草湖旁邊的一個紫砂壺廠。在那裡,他拜了廠裡的一個老師傅為師,學習製作紫砂茶壺技藝。通過這麼多年的刻苦學習和鍛鍊以及潛心琢磨,他現在已經成為了一位知名大師,他做的紫砂茶壺,已經成為了國家級工藝品。但是他的婚姻卻有些不盡如人意,在三十多歲時,他終於經人介紹,娶了一個輕度智障的女人做老婆,現在已經有了一男一女兩個小孩子了。不過萬幸的是這兩個小傢伙倒是健康的。

他現在每天仍然很努力,從來不會愁眉苦臉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每天都是樂呵呵的,常常還會哼著小曲。他每天頭髮都會梳得很整齊的,衣服雖然都不高檔,但是還是洗刷,熨燙得很整潔,挺刮。就連他的鞋子也擦得鋥亮的。曾經有記者採訪他,問他有什麼憂愁的事?他答道:“要說沒有憂心的事,那是不可能的,我和我老婆的身體情況,以及我的家庭情況,哪一樣能讓人省心呢?但是我那兩個孩子是正常人,這比什麼都讓我開心。老天還是待我不薄啊,我已經非常知足了。所謂知足常樂,我當然應該開心。再說,我呢,畢竟是殘疾人,但現在的我就像別的正常人一樣,有家帶口的,說真話,我哪裡還會有什麼不滿足的。”他又接著說道:“再說了,那些窩心事,並不是靠你憂愁憂愁,皺皺眉頭,痛苦痛苦,就能一筆抹消了去的。那些事,你憂愁也罷,開心也罷,它還是在那兒,但是人必須要靠自己爭氣,自己稀罕自己,自己高看自己,自己不服輸。那麼,你才能從容應對這些事。”

他雖然是個瘸子,可是他的形象卻是和我們一樣,甚至比我們更高大,尤其他的這種積極地生活態度,誰人還敢小瞧他呢?

做人就該這樣:不管別人怎麼看他,但他自己必須要努力地活出自己的輝煌來。

讚揚和鼓勵不僅僅是讓他開心的,是完全會成為他繼續努力前進的動力源泉的,給孩子們多說點嘉許的話吧,他一定會因此而取得令你吃驚的進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