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滬高鐵面前,三大航被秒成渣!

在京滬高鐵面前,三大航被秒成渣!


2019年,京滬高鐵淨利119億元


4月15日,京滬高鐵披露上市後首份年報。


2019年,京滬高鐵實現營業收入329.42億元,同比增長5.72%;

淨利潤119.37億元,同比增長16.48%。


如果說,在民航業三大航最羨慕的是三大機場;

那麼,在運輸企業中三大航最羨慕的肯定是京滬高鐵了。


今天,民航之翼就來個跨界PK,讓三大航和京滬高鐵比一比。


一、比運輸規模,各有千秋


2019年,旅客運輸量:


中國國航運送1.15億人次,同比增長4.8%。

東方航空運送1.30億人次,同比增長7.4%。

南方航空運送1.52億人次,同比增長8.4%。

京滬高鐵運送2.15億人次,同比增長10.1%。


京滬高鐵作為最為繁忙的高鐵線,比旅客運輸量,三大航不佔優勢。

比增速,三大航仍然要慢一拍。


2019年,旅客週轉量:


中國國航2332億人公里,同比增長5.6%。

東方航空2216億人公里,同比增長10%。

南方航空2849億人公里,同比增長9.9%。

京滬高鐵95億人公里,同比增長7.9%。


京滬高鐵只是京滬一段,與航空公司比周轉量,京滬高鐵顯然不佔優勢,只有南航的1/3。


2019年,旅客人均行程:


中國國航2027公里。

東方航空1702公里。

南方航空1879公里。

京滬高鐵445公里。


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旅客平均行程只有1/3的路段。


二、比運輸收入,京滬高鐵只是小兄弟


2019年,營業收入:


中國國航1362億元,同比增長-0.4%

東方航空1209億元,同比增長5.2%

南方航空1543億元,同比增長7.5%

京滬高鐵329億元,同比增長5.7%


營收增速方面,京滬高鐵與三大航不相上下。


不過在淨收入,三大航顯然要高出京滬高鐵很多。


京滬高鐵收入只有南航的1/5,國航和東航的1/4左右。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京滬高鐵的收入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客運業務156億元,乘客收入。

一是路網服務170億元,其他鐵路公司在京滬高鐵上運行服務費,相當於買路錢。


而三大航基本來自於客運收入。

在京滬高鐵面前,三大航被秒成渣!


三、比成本構成,京滬高鐵很輕鬆


航空公司的成本構成非常複雜,但大項成本主要有航油、起降、人工、折舊及租賃費、餐食、民航發展金。


2019年國航成本構成

在京滬高鐵面前,三大航被秒成渣!


京滬高鐵的成本構成就比較簡單,就五項:通信設備、信號設備折舊,電費,委託其他公司運輸管理費,動車組使用費,運輸收入的4%支付的高鐵運輸能力保障費。


2019年京滬高鐵成本構成

在京滬高鐵面前,三大航被秒成渣!


與航空公司相比,京滬高鐵:

一沒有鐵路建設基金

二沒有停過站費、進出站費

三沒有鐵路費

四沒有餐食費


更關鍵的是與三大航動則10萬員工相比,京滬高鐵只有37人。


在京滬高鐵面前,三大航被秒成渣!


四、比資產規模,三大航是小兄弟


2019年底,總資產規模


中國國航2943億元

東方航空2829億元

南方航空3066億元

京滬高鐵1852億元


三大航飛機多,總資產要高一些。


2019年底,資產負債率


中國國航65.5%

東方航空75.1%

南方航空74.9%

京滬高鐵14.2%


三大航心想,如果我也有京滬高鐵這麼低的資產負債率,大概我的盈利能力也不會差吧。


由於京滬高鐵的資本金(包括土地)投入非常高,股東也是國家加最發達的地方投入,也減輕了京滬高鐵的負擔。


五、比淨利潤,京滬高鐵領先


2019年,淨利潤:


中國國航72.5億元

東方航空34.8億元

南方航空31.0億元

京滬高鐵119.億元


東航和南航兩家之後只有京滬高鐵的一半。


六、比淨利率,三大航被秒成渣


2019年,淨利潤:


中國國航5.3%

東方航空2.9%

南方航空2.0%

京滬高鐵36.2%。


三大航簡直被秒成渣。


當然,京滬高鐵與三大航也不具備可比性,但是比一比也讓我們瞭解高鐵公司的一些情況,瞭解航空公司存在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