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應用方向

那麼,區塊鏈應用會在什麼方向?

現在主要是三個,第一,是貨幣。這裡我們得先講一下比特幣。

區塊鏈的應用方向


在金融海嘯的浪潮裡,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網站上發佈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

這是百度百科可以直接搜到的“比特幣”的內容:

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絡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制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臺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

所以我們可以很輕易總結比特幣幾個特徵

第一是去中心化。

第二是數字貨幣,沒有實體。

第三是匿名

第四是永不增發。

核心理念,就是通過去中心化和永不增發,來對抗通貨膨脹,這也註定了比特幣天然擁有稀缺屬性。隨之而來的就是關於比特幣的交易。我曾經向我身邊的人瞭解過,他們對比特幣的認知,總結起來可以解釋為兩句話。第一句是“比特幣暴漲了”,第二句是“比特幣暴跌了”。

在過去十年裡,比特幣可以說是投資回報比最高的金融產品。很多區塊鏈圈的人,把這種歷經漲跌,依然持有比特幣的行為稱為“信仰”,在信仰之下,是比特幣的野心:國際結算物。簡單講,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貨幣,比特幣不受任何一個國家、機構的控制,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兒。如現在國際間結算物是美元,但是美元控制在美國手裡,升值或者貶值會收到美國的政策影響,這種國際間交易,是不是有失公允?比特幣不一樣,它只會因為共識而導致價格波動,目前階段,因為擁有比特幣的人少,所以價格波動大,但是當有一天,它成為了全世界通用的貨幣。億萬人的共識操縱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事,比特幣的價格也終將穩定下來,成為一個國際間結算的貨幣。

區塊鏈的應用方向


第二個商業應用。

先講一個故事:一個20歲的少年,大學輟學,性格孤僻,白手起家,研究了一個項目,然後開始尋找投資,一開始四處碰壁、無人問津,最後有伯樂慧眼識珠,看到了這個項目的價值,於是重金投資。然後,在短短5年之內時間裡,這個項目成為了行業最有名的項目之一,最高時候估值超過1萬億人民幣。而當初那個性格孤僻、屢遭拒絕的少年成了所有人交口稱讚的天才,他也因此擁有了超過300億美元的身價。這是網絡小說裡“小白文”的標準模板。但卻真實出現在這個世界,這個項目叫做以太坊,牢牢佔據了區塊鏈行業市值第二的項目.它的創始人叫Vitalik Buterin,在區塊鏈圈子,被人叫V神,出生於1994年,是2018年《福布斯》全球“30歲以下30大影響力人物”之一。創立以太坊那年,Vitalik年僅20歲,現在也不過25歲,身價超過300億美元,是區塊鏈行業公認的頂級大神,更是普京的座上客。以太坊做的東西叫公鏈,什麼是公鏈呢,你大概可以理解為安卓系統。這是一個開源的、所有人都能使用的系統,你可以在上面發行各種App,當然,在區塊鏈世界,叫做Dapp。這個Dapp就可以覆蓋我們現在能想到的各種領域。

區塊鏈的應用方向


第三個實體賦能

ULAM是由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密碼學博士帶領團隊研發的底層共識算法創新項目。是即POW,POS,DPOS,PBFT類共識算法之後的第五個在共識算法上有重大創新的區塊鏈項目。ULAM共識的靈感來自波蘭猶太人數學家斯塔尼斯拉夫·馬爾欽·烏拉姆(StanisławMarcinULAM)。ULAM的主要發明者,清華大學高等學院博士吳彥冰在研究“區塊鏈不可能三角”與POW的能源消耗問題時受到烏拉姆的“Lucknumber”的啟發。發現利用哈希函數的特性可以創造出超低能耗,完全去中心化和高度穩定性的全新共識算法。

ULAM致力於為全球企業提供區塊鏈技術開發及運維服務。七大產品體系,場景化定製行業解決方案,賦能實體。一站式提供白皮書撰寫、經濟模型設計、產品研發落地以及宣傳運營等服務,實現真正的區塊鏈價值傳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