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鏡湖資本吳幽:窮人才做新零售,我想搞永恆不變的東西

對話鏡湖資本吳幽:窮人才做新零售,我想搞永恆不變的東西


5歲開始學相聲,16歲進入國家冰球青年隊、18歲考入中國礦業大學,大二輟學創業,24歲成立鏡湖資本,29歲給母校捐贈1100萬,還要把”3G資本模式“複製到中國。這個90後投資人憑什麼?

帶著這些疑問,節點財經對話了鏡湖資本創始合夥人吳幽,過去幾年間,他和團隊投資了國內多家精神科醫院,並把全新的管理思維和互聯網工具帶入醫療體系,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用他的話說,他自己就是一個愛折騰的人。

做投資也是一樣,最開始吳幽投資了遊戲、文娛、養老等項目並獲得不錯的收益,但經過思考後,他決定將投資賽道聚焦——專注醫療產業整合,並努力佈局全球。下面讓我們一起傾聽90後吳幽對於投資的思考。

以下為對話全文:


/ 01 /

打冰球教會我面對失敗


節點財經:什麼契機讓你開始打冰球這項小眾的運動?

吳幽:這個要從我的體育生涯開始講。在打冰球之前,我一直學習踢足球,當時我的教練跟我說“吳幽,如果你堅持刻苦訓練,將來能踢到中甲的級別。但是你父母也不一定支持你成為一個完全的職業運動員,我建議你最好選一項能夠進入國家隊的運動,有這樣一份人生經歷就足夠了。”我回家後仔細思考了這番話,認為在足球領域我很難成為國家隊的一員,於是也就埋下了冰球的種子。

節點財經:打冰球給你帶來了什麼思考?


吳幽:冰球這項運動鍛鍊了我的意志,也鍛鍊了我的團隊合作的能力。並且教會我如何面對失敗。

我個人非常熱愛冰球這項運動,從十六七歲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接觸冰球讓我明白一個重要的道理是,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漫長的過程。任何一個偉大的目標都是漫長的,需要做長久的堅持和努力,甚至有時候努力也未必能換來滿意的結果。

其次,冰球也教會我如何面對失敗,並在失敗中尋找希望。我剛剛加入冰球隊的時候,中國冰球是非常冷門的科目,也沒有機會打入奧運會,在當時那個情況下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希望。但是能加入球隊,對於我一個來自農村的男孩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果,所以這件事對我來說是有希望的,至少讓我知道了一個更大的世界。

後來我們參加比賽,與對手的最大分差達到過20球以上,這對在場所有運動員的心理是極大的挑戰。這種挫折對於一個年輕人的心理影響是也非常灰暗的,甚至隊員們垂頭喪氣的時候我都是那個硬扛著往前衝的人,因為我知道只要還在努力就能看見希望,停下來就完全沒有希望。

節點財經:這種思考模式會應用到你的投資中嗎?

吳幽:我認為這種思考模式對我大有裨益,讓我在以後的商業競爭中和挑選賽道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標準。從那以後我學會了結合自己的情況去分析賽道和選賽道。我自認為是一個“弱者”,所以我會用弱者的思維做投資,我不太會迎難而上,也不太會選擇付出120%的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的賽道。我傾向於選擇有把握能夠絕對完成的事,找到有相對優勢的方向。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投資精神科醫療領域的時候,我們把行業內以前投資過的投資人、連鎖醫院的負責人、主任醫師和上下游的人全都聊了一遍,甚至我們把每個新醫院、老醫院、公立醫院和被託管的醫院都做了劃分和調研。擁有五家醫院以上的醫療管理集團,新開的150到300張床位的醫院,基本都會在六個月內住滿。

另外,在投資過程中我們更加看重前期的深度研究能力。有句話叫“調查研究是十月懷胎,投資決策是一朝分娩”,這個漫長的過程一定要做細做認真,把關鍵節點把握好,把上下游產業鏈搞明白。把產業脈絡理清楚後,再加上數據的支撐,我們就很容易做決策了。

/ 02 /

人才是投資的關鍵

節點財經:你覺得深度研究過程中最關鍵的核心點是什麼?

吳幽:核心是那個能獨當一面的人,作為150-300張床位的專科醫院的院長的人,因為人才是一切的關鍵。

節點財經:這種院長應該具備哪種能力?

吳幽:第一是要有職業操守有產業夢想的人,致力於參與到精神科產業建設的年輕人。第二是要能接受國外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藥物的人。當然,這樣的院長還得具備管理醫生、護士等人員的能力,或者說具備學習掌握管理技能的能力。總結一下就是有新夢想、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這些特質的人。

節點財經:鏡湖資本在產業投資領域有哪些優勢?

吳幽:我們的優勢在於研究的深度,資金獲取的優勢以及專業整合的能力。

深度研究我上面有所提及,這裡著重講資金獲取的優勢。大部分企業家投資是為了一份穩定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產業投資是最穩健的選擇之一。一個產業如果高門檻、高毛利、高淨利、高現金流,那麼就很容易募到認可它的這些人的錢。我選擇精神科醫院這個行業投資就是因為我的對手還比較弱,就這麼簡單,這和我選擇冰球是一脈相承的。

節點財經:像這樣一個穩健的高現金流的行業,是不是很多機構都在看?

吳幽:對,是這樣,但是大資金去投一個細分行業的時候並不好管。比如說眼科和體檢這兩個行業,只要設備過硬、技術過硬就夠了,它像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但是為什麼很多大型投資機構沒有進來,因為這不是單靠砸錢就能成功的,要做人才培養、申請牌照和許可證,需要的是掌握細微小事的功夫,並不好管。

節點財經:不好管具體體現在哪?

吳幽:不好管主要是沒有合適的人才。我們講“募投管退”四個環節,管理在其中佔很大比重。因為這個行業處在比較特殊的階段,所以需要投資者耗費更多心力,費心力的事大資本做不了,因為他們更傾向於砸錢就可以大力出奇跡的事情。

節點財經:你們是怎麼管理好的?

吳幽:我們認識到這個行業需要改造,並注入新的管理方式。這個管理更像是人才密集型行業,需要建立人才培訓體系、管理體系等等一系列標準。我們現在服務並賦能34位院長,這些院長又管理著一千多位醫生、護士、護工等。基本上每家醫院配備8-10位醫生,這樣才能保證比較完整的服務。

節點財經:投資這麼多精神科醫院後,哪個地區的醫院數據表現最好?

吳幽:對於我們來說肯定是江西地區的醫院發展最好。我們把自己的理念和人文關懷都融入到管理中,並對原有的硬件設施做了升級,堅持藥品價格透明,後來還引入了“數字化醫療”的模式,使得江西地區成為我們的一個“打樣”產品。記得剛在江西投資的第一年,前五家醫院最好的增長了78%,最低的也有25%的增長。

節點財經:你們對管理的精神科醫院做了哪些改變?營收情況如何?

吳幽:首先貫徹“以先進生產力賦能生活必需品”這個理念,運用“數字化醫療”先進方式,實施數據化系統和SaaS系統給用戶端帶來新的體驗。說實話,一家傳統的醫院一般不會花1500萬左右專門定製一套系統,而我們作為資本就可以有這個魄力,這套系統大大提升了醫院內部的效率,患者也會從中受益。

其次,是“以中國為圓心,以全球為半徑,全球投資中國落地”。國內的精神科藥物和器械距離世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距離,我們美元基金的優勢恰好在這個階段能發揮出來,引進新的設備、藥品,通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提升服務質量。成功的關鍵在於:超長時間超大規模的投入,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建立無可比擬的競爭力。

第三,引入“共創共享”的現代化管理方式。我們學習華為的“全員持股”理念,讓醫院裡的每個人都成為主人,激發他們的內驅力。

去年營收17.9億,13%淨利潤。

節點財經:你對3G資本的模式有何理解?鏡湖資本是在走3G資本路線嗎?(注:3G資本由“巴西三劍客”雷曼、馬塞爾和貝託創立,有多個成功的投資併購案例,包括併購百威、漢堡王、卡夫、亨氏等)

吳幽:我們的目標是這樣的,也一直在努力。但是我覺得國外的3G資本和國內3G資本仍有一定區別。首先,國內缺少職業經理人生存的環境,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其次,國外的融資成本相對較低,3G資本在整合百威啤酒過程中動用了大量資本和槓桿,這個在國內非常難。最後,3G資本在做的很多產業增長機會非常少,他們更多是在做整合。

但是事件都有其兩面性,由於國內職業經理人模式應用不多,所以大部分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人才培養體系,用自己的人去管理也更加放心。中國目前既有整合的機會,也有增長的機會,這也是國外比較稀缺的。而且,國內資本對於行業中頭部企業的溢價普遍較高,當資源集中到頭部企業時,發展的速度是幾何級的。

節點財經:鏡湖資本如果想成為中國的3G資本要怎麼做?

吳幽:首先,我們堅持產業與資本雙輪驅動,但是要以產業為中心,弱化資本,因為資本是為產業服務的,只要產業發展得好資本壓力不會太大,我們也不著急做資本運作。第二是培養產業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人才是形成競爭壁壘的關鍵因素。第三是讓產業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享受到資本的價值,就像我上面講的“全員持股”理念一樣。第四,是把新經濟的思維思路、管理方法和技術應用到傳統領域。

/ 03 /

未來五年有三個重大機會

節點財經:這幾年的投資過程中,你覺得什麼是永恆不變的東西?

吳幽:我覺得高門檻、高毛利、高淨利、高現金流,這四高一個都不能少,而且要是剛需的賽道,這才是永恆不變的東西。五年前3G資本雷曼告訴我,他覺得在中國存在永恆不變的東西,他看好水、紙、調味品。

節點財經:什麼是變化最大的東西?

吳幽:當你發現不了永恆不變的東西的時候,就是變化最大的時候。比如那些處在產業頭部的人,因為技術變遷、模式變化,會讓他的領先優勢逐漸消失,這就是最大的變化。比如醫院和藥品,醫院可以看做一個不變的整體,而藥品就是不變中最大的變化。

節點財經:我觀察到你經常讀歷史書,從歷史中能讀到什麼?

吳幽:對,我特別喜歡近代史。整體上我有兩種讀歷史的方法,一是粗糙地看大事件,二是用放大鏡去讀小人物。小人物相比於大人物更值得研讀,我會學習他們面臨問題會如何做決策,如何面對歷史,如何面對自己,如何面對合夥人,如何招攬合適的人等等。也會體會這些人物從年輕到成熟的成長過程,以及身處歷史不同時期的不同抉擇。用這樣的縱橫座標來對照自己遇事和處事。

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種映射。歷史的光反射到我身上後,我不會全部吸收,只選擇一兩個點我想了解想學習的就可以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有這幾個點的映射就足夠。

節點財經:這幾年你也賺了不少錢,財富給你帶來的變化是什麼?

吳幽以前是窮開心,現在變成富開心。

節點財經:前段時間你在母校中國礦業大學校慶時捐贈了1100萬元,為什麼選在這個時機捐贈?

吳幽:礦大是我的母校,2019年6月1日是礦大110週年校慶,當時我想著捐110萬有點少,捐1.1億又有點多,所以選擇了1100萬這個數字,表達我對母校慶生的祝福,也是為教育事業做一點貢獻。這筆錢將全部用在科研和教學上,比如優秀教師人才的引進,或者選派優秀學生出國遊學等等。

節點財經:之前你提過“事實孤兒”的事情,什麼是”事實孤兒“?你支持6200個“事實孤兒”的邏輯和契機是什麼?

吳幽:事實孤兒這個詞是我一個朋友提出來的,用於區別於法律上的孤兒。法律意義上的孤兒大致是指失去父母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滿18週歲的未成年人,但是在農村裡有很多孩子他們的父母雖然健在,但是因為吸毒、入獄或者住進精神病院等特殊情況長時間不能陪在孩子身邊,這樣就造成了事實孤兒,這部分人往往是被我們忽視的。

因為我從小生長在農村,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我父母又是農村的教師,他們在生活中幫助了很多上面這樣的學生,在我幼小的心裡就種下了一顆種子,所以現在才有契機去做這樣一種公益舉動。

節點財經:你覺得美元投資和人民幣投資有哪些區別?

吳幽:美元投資更長期,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美元的LP是談戀愛難,但結婚之後他不會管太多。而中國的LP是談戀愛比較容易,但募到錢之後他們會經常參與一些決策。所以美元的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比較低,人民幣則比較高。

以我的觀察來看,不管有沒有發生貿易戰,歐洲、日本、東南亞的投資資金進入中國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就像黃奇帆老師說的一樣,外資進入中國是百年一遇的大機會,這也是我們的機遇。貿易戰其實讓我們打開了更多的眼界,以前我們投資醫藥主要是看美國,因為他們的科研院校眾多、研發實力較強。但現在我們也開始看瑞士、英國的藥品研發團隊,也在看印度的仿藥團隊,這促使我們更加接近全球化投資。以瑞士為例,我觀察到近幾年瑞士的創新藥和國內的互動頻率非常高,投資活動也在極速增長。

節點財經:未來五年投資市場的變化和機會在哪?

吳幽:我覺得未來五年可能有三個最大的機會。第一個在股市,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美國優質公司股票暴漲,但是會在一年之內暴跌50%-80%,然後像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家進入並獲得機會。現在很多優質的公司都在經歷暴漲,這將是二級市場重大的機遇。

第二個機會是不同產業整合的機會,比如說戒毒所、乾洗店等等,進行規模化整合之後這些業態的潛力也很大。最後就是科技投資,現在有很多科學家創業,或者是科研團隊創業,這也是個大機會。

節點財經:你和鏡湖資本十年之後的願景和目標是什麼?

吳幽:首先,現在我們管理人民幣47.5億,美元2.8億美元,這對於做產業投資遠遠不夠。十年之後我想做一個管理200億美金規模的基金。其次希望能進入更多的產業並鍛煉出更好的人才。堅守我們的戰略方針:我們要以產業龍頭為核心用戶,依託產業合夥人推動產業全球生態化,以達到一級市場整合佈局,到二級市場市值管理聯動的,可控產業集群,最終實現技術驅動的,失控湧現模式的生態圈。

十年之後我還是一個有能力的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