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樂而不荒廢正事

我快樂而不荒廢正事

如釋今天為大家講《楚子發母》的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的將軍子髮帶兵攻打秦國的時候,軍糧吃光了,就派使者向楚宣王求援,並叫使者順路探望一下家中年老的母親。

子發的母親問使者:"士兵們可安好?"使者回答說:"士兵們安好,每人都有豆粒充飢。"母親又問:"將軍可安好?"

使者回答說:"將軍安好,每天早晚都有米飯大肉吃。"

我快樂而不荒廢正事

後來,在救援部隊的援助下,子發打敗了秦國,凱旋歸來。子發是孝子,立即回家拜望母親。他的母親關上大門不讓他進去,並責罵兒子:"你沒聽說越王勾踐討伐吳國的事嗎?有人獻上一罈美酒給越王勾踐,越王勾踐派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讓軍士們到下游同飲江水。其實江水中並沒有多少酒的美味,但軍士們作戰的勇氣因此增加了五倍。有人送來一袋乾糧給越王勾踐,越王勾踐下令賜給軍士們分吃。其實每個軍士只分得一點點,過了咽喉就沒有了,但軍土們作戰的勇氣因此增加了十倍。越王勾踐的軍備並沒有吳軍的強大,卻打敗了吳國,靠的是與軍士們生死與共。現在,你身為將軍,士兵們分吃豆粒充飢,唯獨你早晩吃著米飯大肉,這是為什麼?《詩經》上不是說了嗎?"我快樂而不荒廢正事,賢人都高興。'說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士兵們和你一起出生入死,你應該視兵如子而你卻自己享樂。即使能夠取勝,也是暫時的,因為你待兵不誠。這不該是我兒子做的事,你不要進家門!"

子發跪在母親面前,羞愧難當。向母親謝罪認錯,母親才讓他進入家門。

我快樂而不荒廢正事

這位深明大義的母親,兒子在前方率兵作戰,她牽掛的不是兒子的安康,而是士兵的安康。當得知土兵艱難得只能"分豆充飢",身為將軍的兒子卻"早晚米飯大肉"時,深為不安。兒子凱旋歸來時,讓兒子"閉門思過"。這位母親以她的言行告訴我們:父母僅僅侷限於關心子女的飲食起居、冷暖安康,未免太膚淺了;對子女德行的塑造比飲食起居、冷暖安康更重要。

我快樂而不荒廢正事

故事明天繼續講述……

我是如釋,很高興可以每天與您相伴!

期望有識之士的關注,讓我們共同把這些賢女的故事弘揚於世,惠利天下女子。願每位出生在這塊土地上的華夏女兒,都有機緣吸納上下五千年傳承的賢女智慧,依法奉行,與古同芳!願遺香千年的女子美德再次重溫這塊美麗的東方故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