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瓷的歷史地位,我們要重新認識

來源:吳昊說瓷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歷十一帝98年。宋後,統治中原的蒙古族,他們落後的生產方式,給當時中國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帶來一度逆轉。因此,對於這一時期的瓷器生產,後人鮮有研究,以至有人一度把元青花列入明初產品系列,由於偏見,對元瓷業生產史醃割得十分利害。

元瓷的歷史地位,我們要重新認識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上世紀初,籤於國外學者對元青花瓷器研究的學術成就,國內一些學者才開始注意這一話題。2005年7月12日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大罐”在英國倫敦佳士得拍賣行拍得1568.8萬英鎊(不含佣金約合2.2807億元人民幣),刷新世界工藝藝術品交易最高紀錄,全國上下颳起一股元青花風,我國學術界才開始重新坐下來,重新認識元代這段瓷業史。

當前,在人們的眼中,元瓷就是元青花瓷,元青花瓷成了元代瓷器的代表與符號。那麼,元青花的歷史是否是元瓷的歷史,元代青花瓷能否代表元代的瓷業生產的最高水平?元代瓷業的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在我國曆史上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歷史地位?

元瓷的歷史地位,我們要重新認識

元 龍泉窯青釉執壺

元瓷真實情況是,宋亡後,我國元代瓷業不僅沒有受到抑制,相反,得到更加重視,政府免除官匠其他一切差役,準其職業世襲,開設了“瓷課”一稅,在元宮外南方重要產瓷區景德鎮首開官窯---樞府窯,並設立瓷局,監燒並管理全國制瓷行業。磁州窯、鈞窯、龍泉窯,等傳統產瓷區得到進一步發展,創燒了卵白色“樞府”釉瓷、青花瓷、釉裡紅瓷器,制瓷工藝獲得新突破。

元瓷的歷史地位,我們要重新認識

天藍碗 元鈞窯

在元代,陶瓷材料工業中,發明了“二元配方”。“二元配方”的出現,是我國陶瓷由料材的新發現帶來的一次瓷業革命。它促使了我國古代硬質瓷的的生成,從而大大地拓展了陶瓷的運用生存空間,使我國瓷業的生產的品質出現了質的飛躍,為瓷業今後走向衛生、機械、電子、航天等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元瓷的歷史地位,我們要重新認識

元 青花鳳穿花執壺

在元代,瓷業“二元配方”的出現,也使中斷幾百年以後的青花瓷在南方景德鎮的復燒得以成功舉行。元青花的出現和推廣,使我國彩瓷工業從後臺走到前臺,並逐漸成為時代的主流,同時也促使我國陶瓷審美觀念從自然到世俗的轉變。


元瓷的歷史地位,我們要重新認識

元 紅綠綵鳳紋將軍罐

可以說,在我國瓷業歷史上,元代既是第一個瓷業文明的終結者,又是第二個瓷業文明的開創者。它在我國瓷業的發展史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