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紅樓夢》第八十回,曹雪芹寫了江湖神醫“王一貼”,最後幽默了一回。起因是護花使者賈寶玉,為助受妒婦夏金桂折磨的香菱,想討副"療妒"的方子,帶著心腹小廝來到了城中大名鼎鼎的"王一貼"處。

奇怪的是,書中王明明是道士,卻稱其住在"天齊廟"裡,眾人皆知廟為僧,觀為道,曹公斷不會犯這樣低級的常識性錯誤,分明是諷他非僧(真)也。

紅樓戲評|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天齊廟

曹公筆下王道士這樣的江湖郎中,可謂熟知世故人情之人。

他並無多大本事,不過弄了些海上偏方謊稱宮廷秘製,或祖傳專利,專治疑難雜症賣藥求利。為引人注目在廟外掛著個大招牌,上寫著丸散膏丹色色俱備,包醫百病,不怕牛吹破天就怕客不來。

好酒也怕巷子深,生意人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不奇怪,江湖上武俠高手大隱在民間掃地,英雄不問出處和歸處的舊例。再者,老王是遊醫自學成才,不比太醫院有官方職務者,行醫資格認證過的,不恭敬點轎子來請,品級不夠的小吏不會理你。

紅樓戲評|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草根野路子出生的,能掙出點名氣,不忽悠不自吹啷格個得行嘛?

也不比祖上有名的杏林高手,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不愁買賣上門,老鋪子裡掛上幅"但願世間人無病,哪管架上藥生塵",講究啥醫者父母心。

這老王道士因藥出名,算是混得比較成功的,亦經常在寧榮兩府走動慣熟了,多多少少有點三腳貓功夫。偶爾也見過幾回療效,定被他大吹特吹:公府某位老爺某位奶奶,都被咱一張神奇狗皮膏藥起死回生了,大力推廣之下名聲自然響亮起來,於是被起了個渾號叫作“王一貼”,言他的膏藥靈驗,只一貼百病皆除之意。

痴心的寶玉不相信,一張膏藥能有如此驚人療效,然而因憂心香菱,問他妒病可否有藥貼治的好麼?

紅樓戲評|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雖然體疾好治,心病卻難醫,世上哪有改人心性的藥方子。

那老王先賭咒發誓地吹了大牛一篇,沒方子豈不打臉?況且名聲在外的老江湖對送上門的生意,哪有不做的道理?況且號稱全能膏藥,竟然有病不能治,豈不壞了上十年辛苦忽悠來的名聲?

於是下巴稀須一捻,創造性發明的新神貼問世,他道

“這叫做‘療妒湯’:用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早吃這麼一個梨,吃來吃去就好了。”

一味極簡單用“冰糖雪梨清水熬製”的食療方子就炮製出來了。老王久跑江湖常在外,見怪不怪,只要紅包拿夠,母豬都能吹上樹。

紅樓戲評|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清末,江湖郎中在街頭給女子把脈。

然而他段位還不夠沒把公子哥矇住,讓寶玉甚覺失望——認為用藥梨子等太普通,而不是懷疑其醫術,對其療效表示懷疑。好比常有些人上大醫院看個感冒,只給開點家常便宜藥,而非進口昂貴的便覺醫生不可信。

那王一貼便道:一劑不效吃十劑,今年吃到明年。吃到一百歲,人橫豎是要死的,死了還妒什麼!那時就見效了。王道士賈府常客,知寶玉心仁不會拿他是非才說幾句真話,否則打死也不會說這些話的:

"實告你們說連膏藥也是假的。我有真藥,我還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這裡來混?”

紅樓戲評|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好比算命的人算得若準,自個早發家致富,何苦撐著假大仙的幌子謀生呢。

老王的"療妒湯"不能使夏金桂從良,好歹有點良心不害人,多少有止咳潤肺的功效,給求藥者一點心理安慰,帶去渺茫的希望予病人,一張嘴把欲死之人都說活了,也算民間熟知世故人情,極具生存智慧之人了。

而那些利用世人愚昧無知,弄個子虛烏有的方子騙人傾家蕩產,無底線的庸醫則更加可恨。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講到他父親病重,應是肝癌肝腹水一類惡症,原本無藥可醫。家人病急亂投醫,於是去尋名號極響的陳蓮河。然而名醫開的"藥引"十分奇怪,要用原配的一對蟋蟀、平地木十株、舊鼓皮製成的敗鼓皮丸。民間水腫又名鼓脹,他望文生義叫用打破的鼓皮做藥治水腫,不過是個會耽誤病棈的庸醫。

紅樓戲評|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蘆根和經霜三年的甘蔗,乃平常之物,蟋蟀一對也不鮮見,但要即本在一窠中的原配,似乎昆蟲也要貞潔,續絃或再醮,連做藥資格也喪失了。”

這相對來說並不為難找,百草園十對也容易得,迅哥兒將它們用線一縛,活活地擲入沸湯中完事。然而還有平地木十株,稀罕到問遍眾人也不知是啥東西了。

紅樓戲評|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臨末才記起了那遠房愛種花木的叔祖,跑去問才知是山中一種能結小珊瑚紅子小樹的異名。

他故弄玄虛不講藥材俗名,存心折騰人之目的,一來與眾不同顯其高明,二去藥材沒找到病人拖死了,就不能說他的方子沒效果的。

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由小巫見大巫,從古至今,比“王一貼”更高情商的大忽悠者,從來都不乏其人。上有所好,下有所投,無中生有,正是其高明之處。

如漢武帝想千秋方歲,方士李少君謊稱有點石成金之術,接著信口雌黃無端生出個安生君,導演了一部海上尋仙的大戲;而今土豪想長命百歲,什麼千年人參,萬年鱉精都out早落伍,由高科技紅外線磁石等修煉而成神功元氣帶已過氣了,橫空出世的宇宙級新納米新波頭套,包治百病可讓病人重獲新生。而且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重振猛男雄風,似乎沒有什麼不可以,反正總有一款合適你。

身體健康吃嘛嘛香,身體倍棒的官家免不了想要升官發財,就會不惜高價去請個活菩薩來,哪怕胡說衙門前新建大樓擋了風水,一道命令拆了就可以,不怕利慾薰心就怕你不敢!

紅樓戲評|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拿錢就靈

想生兒子的土財主,雖然生男生女不由人,保不準有冒出個大師,捧家傳秘笈,重金求子也能行,反正百分之五十的中獎率,蒙準了定能名聲大振,倘若言不準,便說他心不誠則不靈。……

《紅樓夢》中“王一貼”影射的是誰,並不重要。

有人上綱上線地說是暗諷儒家空談無用,一招治天下,彷彿也說得過去。其實曹雪芹筆下"王一貼"就是個江湖郎中,運用民間的生存法則,體現了書中那句:"事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之意。正如此,魯迅先生將《紅樓夢》歸於人情小說,不是沒有原因的。

紅樓戲評|世事洞察皆學問,江湖忽悠客何止“王一貼”

江湖忽悠客“王一貼

末了王道士表示,說笑了寶二爺就值錢,讓寶玉茗煙都大笑上止,罵他“油嘴的牛頭”。

到此,諸位看官,話說人艱不拆,假正經何妨假裝不正經。生活不易,初試娛人娛己的小文一篇,若引諸君一笑,勞煩點評一下再走,亦算功德無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