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八股"何以名動朝野?蔡元培的八股之路亦很另類

蔡元培在十三歲時就開始學作八股文了。

蔡元培在《我青年時代的讀書生活》中追憶道:"我十三歲,已經學作八股文了。那時候我的業師是一位老秀才莊先生。先生博覽明清兩朝的八股文,常常講點八股文家的故事,尤佩服呂晚村先生,把曾靜案也曾詳細的講過"。


而且這位莊先生還特別叮囑,"先生的意思,我們學作小題文時,用字都要出於經書;若把《戰國策》一類書中的詞句用進去,一定不為考官所取"。

哪怕是"代聖賢立言"的八股,也不能不講究用字,而要用經書中雅正的字。

蔡元培在十六歲時,考取了秀才。

從此以後,蔡元培的閱讀面有了較大的拓展。除讀《儀禮》、《周禮》、《春秋公羊傳》、《穀梁傳》、《大戴禮記》等經書外,還讀了一些考據或詞章方面的書。特別是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和俞正燮氏《癸巳類稿》及《癸巳存稿》,這些書都對蔡元培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1889年,蔡元培到杭州參加恩科鄉試。在這次考試中,蔡元培很好地發揮他的拿手好戲"怪八股"的威力,成功考取第二十三名舉人。考官對蔡元培"怪八股"的評語為,"語無泛設,引證宏博,詞意整飭"等。蔡元培的"怪八股"在江浙士子中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1890年,時年24歲的蔡元培赴京參加恩科會試。他的"怪八股"再一次發揮威力,通過考試成為第81名貢士。1892年春,蔡元培補應殿試後,終考取第二甲第三十四名進士。在1892年同年中進士的還有張元濟、湯壽潛、葉德輝、唐文治、沈寶琛等人,亦都是風雲一時的人物。


這時的蔡元培可以說是名動公卿,被帝師翁同龢譽為"年少通經,文極古藻,雋才也"。

馬叔倫《石屋續瀋》這樣寫蔡元培,"其入翰林也,試者得其卷大喜,評其文盛稱之,而於其書法則曰:'牛鬼蛇神'"。這段話其實是說對蔡元培的書法不敢恭維,但對其文還是相當推崇。由此亦可見出,蔡元培的"怪八股"持續不斷受到士人們的追捧。

八股文是屬於"法律極嚴"一種作文方法,正如戴名世在《〈小學論選〉序》中所說,"今之經義,則代聖人賢人之語氣而為之摹擬,而其語脈之承接於題之上下文義,皆各有所避忌,蓋其法律極嚴以密,一毫髮之差,則遂至於猖狂凌犯,斷筋絕臏,而其去題也遠矣"。所以要想在觸處皆是規矩的八股文中,一逞"怪"才,若沒有相當深厚的舊學根底,那確實是極難做到的。


"五四"前後,蔡元培《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部演說詞》中說,"我聽人說:有人作文章,很喜歡用《經傳釋詞》上的古字,《古書疑義舉例》上的古句"。蔡元培這段話其實就是說自己,在說自己當年風光一時的"怪八股"。蔡元培的"怪八股",注重以"小學"豐富八股內容,以學識使得八股具有學問的意味,從而使文章達到古奧博雅的效果,這就與人們常見或正統的八股有了距離,這就使蔡元培的八股文有讓人耳目一新之感。

1929年8月某天的郁達夫日記中,記下了這麼一件事,郁達夫到街上買書兩部,一部是《戴南山集》,一部是蔡元培的文選,名《文變》(兩本)。郁達夫對《文變》的評價是"奇怪的文選","肉麻文選也"。這本名《文變》的蔡元培文選,極有可能是蔡元培的八股文選。時移勢易,這才讓郁達夫有了這種激烈反應,大概亦是新文化情緒衝動使然。


蔡元培當年成為進士後,就被點了翰林,進入翰林院成為翰林院庶吉士。1893年4月,蔡元培來到廣州遊玩觀覽。

據《蔡元培評傳》所寫,"在廣州南園,他戲取該省鄉式考題《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作一篇,陶為之徵得當地名士朱一新、徐琪、吳翊寅的評語各一則,並自作跋文,輯印成《蔡太史擬墨》"。

郁達夫所見到的《文變》,很有可能就包含《蔡太史擬墨》中的文字,這才讓郁達夫有如臨大敵之感。

而蔡元培自己,對待自己當年的廣州之行和《蔡太史擬墨》,一點都不忌諱,這在蔡元培晚年所寫的《蔡元培自述》"科舉之路"相關章節中,有過娓娓記述。


蔡元培並沒有對八股投去一道鄙夷的眼光,這就與眾多新文化人物動輒抨擊八股、褒貶"桐城"完全不同。

蔡元培的"怪八股"固可聳動聽聞,但蔡元培後來對待八股之平易包容的態度最可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