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红马甲

鲁迅之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写到,1957年罗稷南在一次座谈会上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不料***对此却十分认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据现场的黄宗英回忆,当时她"吓得肚里娃娃儿险些蹦出来……"

对于这样的结果,鲁迅早在30年前就料想到了。在《野草》中,鲁迅写到——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 呜呼呜呼,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宁愿彷徨于无地,也不轻易相信你们许诺的"黄金世界",这就是鲁迅的清醒。

1927年在上海暨南大学,鲁迅做过一个《文艺与政治的歧途》的演讲,进一步说明了不愿意去"你们的黄金世界"的缘由,大意是说,在革命时期,革命家同文艺家都要改变现状,是一致的,但革命胜利之后,文艺家依旧不满于现状,要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革命家转换了地位,成了政治家,政治家想维系现状,于是,"政治家把从前所反对那些人用过的老法子重新采用起来",而仍不免于不满意,的文艺家,便又非被排轧出去不可,或是干脆割掉他的头。

所以,在左联时期,鲁迅不止一次地对冯雪峰说,"你们到来时,我要逃亡,因为首先要杀的恐怕是我"。在给朋友曹聚仁的信中也说,"倘当崩溃之时,竟尚幸存,当乞红马甲扫上海马路耳"。

鲁迅在30年代就去世了,只活了56岁,便独自远走,就像他在《野草》里写的,"我独自远走,不但没有你,并且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淹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没能亲眼看见"你们的黄金世界",当然也就没有穿红马甲扫上海马路,但和鲁迅关系密切的人如冯雪峰,胡风,丁玲,萧军等等却"乞红马甲扫上海马路"而不得。

当然,轻易的承诺天堂和黄金世界的人,他们也是不值轻易相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