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文史之閻群昌來東北之前

閻群昌(1921-1946年),又名閻正芳,乳名大女,河北省安平縣二區南寨村人。父親閻聘三,是一位出身寒微,但一身正氣的人。種過地,做過小買賣,後來從師學正骨,成了遠近很有名氣的外科大夫被譽為“正骨妙手”。母親李治,是河北省博野縣的一位農村婦女。以她克勤克儉,正直善良的行為教育影響著兒女們。

閻群昌1928年入本村小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從小性格倔強。地主程某某的孩子,依仗其父的勢力,在村裡任意欺侮窮苦人家的孩子。一次閻群昌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從此,他再也不敢欺負人了。閻群昌從此更加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信任。六年小學生活中,閻群昌還練出一手好毛筆字,打得一手好算盤。

由於生計所迫,畢業後,他不得不遠離家鄉,到北平的一家綢緞店當學徒。期滿後,又到饒陽縣東章織布廠做工。這時,閻群昌接觸了一位南方來的工人,開始從他那裡聽到一些抗日救國的道理。

1937年,蘆溝橋事變以後,閻群昌回到家鄉。這裡地處冀中平原西南,滹沱河北岸,原本是中國極普通的平靜的小村莊。但在日寇野蠻佔領時期,卻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烽火。

16歲的閻群昌,在人們的眼裡,已經出息得像個大人了。他性情豪爽,愛說愛笑,平易近人,贏得了全村人的好感。

一回村,閻群昌就和弟弟(閻可昌,現任蘭州軍區通訊部長)一起,帶領全村青年積極開展抗日活動。閻群昌任南寨村青年抗日先鋒隊隊長。他的家也成了抗日堡壘戶,住房下面挖通了地道,縣區幹部經常來這裡召開秘密會議,或者躲避敵人搜捕。

1939年,閻群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1年被選為南寨村村長,這一年他剛滿20歲。

1942年,日寇調集了5萬多人馬在冀中發動了殘酷的“5·1”大掃蕩,實行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他們在這裡每隔10裡安設一個據點。3月,南寨村也修起了炮樓,駐有日軍一個班,還有偽軍40多人。南寨村的環境更加艱苦困難了。閻群昌與民兵們白天和老百姓一樣勞動生產,夜晚出來,反霸除奸,挖公路,割電線,騷擾敵人,打擊敵人。他還派人打入敵人內部,蒐集情報,瞭解敵人動向。

1943年秋,有一天,特務張結巴帶兩個人,偽裝成冀中九分隊幹部,來南寨村找到閻群昌,詭稱要發動全體黨團員,安排抗日工作,並向他索取黨員名單,妄圖把全村黨員一網打盡。閻群昌和區公安員高建唐,見來人持有介紹信與上級證明,因事關重大,便先把他們安排在一個僻靜的院落住下。當晚,通過在炮樓的內線張根頓(現任安平縣運輸工會主席)瞭解到這三人都是敵人派出的特務,信件與證明都是偽造的。閻群昌連夜召集幹部會議,制定了擒敵計劃。第二天他派人買來了好酒好菜,對“上級派來的領導”殷勤招待。幾個人輪流勸酒,禮敬有加。敵人自以為得計,無顧忌地大吃大喝起來,直喝得酩酊大醉。閻群昌一看時機到了,馬上發出動手信號,大喝一聲“不許動”與另外幾名民兵把三個特務緊緊抱住,在外埋伏的民兵衝進屋裡,繳下了敵人的手槍,活捉了這三個偽裝的特務。審訊後,在村外五里許的風凰堡處決了他們。

洮南文史之閻群昌來東北之前

在冀中平原,端掉日軍的炮樓後,勝利歸來的武隊

1944年5月17日,根據上級佈署,閻群昌和村幹部商量,制定了巧取南寨村日軍炮樓計劃。先派聯絡員李大軒、張順和與內線張根頓聯繫,趁敵人把槍放在炮樓裡,在碉堡外吃午飯的時候,混進炮樓,擒住了哨兵,放下吊橋。閻群昌率領遊擊組和部分群眾,從南門衝進去,包圍了敵人,佔領了炮樓。38個日偽軍,乖乖地做了俘虜。沒費一槍一彈,取得了解放南寨村的勝利。

同年6月19日夜,閻群昌聽說區武工隊要攻打辛營橋敵軍炮樓,主動趕去參加戰鬥。在這次戰鬥中閻群昌被飛起的彈片炸傷。

閻群昌不僅在戰鬥中勇敢頑強,敢打敢拚,而且膽大心細,機智果斷。

1942年“5・1”大掃蕩中,有一天,區裡領導同志張傑(原石家莊市委統戰部長)等到南寨村召開會議,傳達上級文件。站崗的同志跑來報告,說敵人來了。緊迫中,大家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特別是這些文件,如果落到敵人手裡,後果將不堪設想。這時,閻群昌把文件一卷,往袖筒裡一揣,轉身往南迎著敵人走去。不遠就遇上了日偽搜査隊。同志們遠遠望著,暗暗為他捏了一把冷汗。敵人叫他站住後開始搜身。他把雙手高高舉起,裝作順從的樣子,讓敵人搜。他個子大,日本兵個子小,搜遍全身,並無可疑之物,就放他走了。

1944年下半年,鑑於他的表現和工作能力,上級決定調他到區裡擔任財政助理。年底,區長李正己調縣,閻群昌繼任區長。24歲的閻群昌,從此擔起了全區的工作重擔。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根據黨中央“建立鞏固的東北農村根據地”的指示,上級調安平縣60名幹部奔赴東北。閻群昌的弟弟,幾年前就由他親自送往革命聖地延安,家裡人自然不希望他遠行。尤其是結婚一年多的妻子,望著出生才3個月的兒子,更是捨不得丈夫離家出走,到冰天雪地的東北去。閻群昌對大家說:“我是共產黨員,要聽從黨的召喚,我知道去了可能回不來,但為了全中國的解放我還是要去的。”他不顧家人的勸阻,不顧鄉親們的挽留,毅然背起行裝,踏上了新的征程。

洮南文史之閻群昌來東北之前

閻群昌的故鄉安平縣,在李大釗的指導下,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支部:臺城特別支部,河北省第一個中共縣委(整理自《洮南文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