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電影夫人(頭條號簽約作者)
1993年,英國利物浦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兇殺案。
作案者是兩名年僅10歲的孩子,羅伯特與喬恩。
而死者詹姆斯,只是個2歲的幼兒。
案發後2天,警察發現了被火車碾壓得殘缺不全的屍體。
經審訊被定罪,他們也成了英國曆史上年紀最小的殺人犯。
這一案件不光在英國引起轟動,更是令所有聽聞者毛骨悚然。
25年後,根據此真實案件改編的《羈押》問世。
2019年,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上,被提名為最佳真人短片。
詹姆斯·巴傑爾謀殺案,再度引發眾人的關注。
人們驚訝地發現,熊孩子可不只是調皮搗蛋,他們可能還會殺人!
那麼,事情的真相究竟怎樣呢?
10歲的孩子,為什麼會犯下“無比邪惡和殘暴”之罪?
而且,還行為“狡猾且非常惡毒”?
別急,夫人先從這部短片講起。
影片依據當時的審訊錄音拍攝,在服裝和場景方面進行了逼真還原。
技巧上特別講究,導演採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展現。
畫面主要體現的,是羅伯特與喬恩接受審訊的過程。
對於作案的經過,僅僅作為輔助以慢鏡頭予以呈現。
從審訊看,這絕不是兩個普通小孩,而是具有一定反偵察能力的“慣犯”。
面對警察的盤問,他們各出奇招,令審訊異常艱難。
羅伯特冷酷十足,拒不認罪,喬恩心機頗深,哭鬧不止。
但當證據擺出時,兩人開始互相推諉,謊話連篇,都想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
孰料分開審訊的套路,加上證據的確鑿,讓他們逐漸開始供出真相。
此時,觀眾的憤恨之情,也變得無處掩藏。
誰都不願相信,10歲的孩子,居然能幹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
讓我們跟著鏡頭,回到案發現場。
1993年2月12日,住在英國利物浦,默西塞德郡克比鎮的女士丹妮絲出門購物。
這一天,她還帶著2歲的兒子詹姆斯。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她的寶貝孩子再也沒能和她一起回家。
就在當天,逃課王羅伯特和喬恩不謀而合地選擇了翹課。
原本不相識的兩人,由於臭味相投,立馬決定結伴遊玩。
他們去了布特爾的新海濱購物中心晃盪,偷竊是免不了的項目。
甜點、巨魔娃娃玩具、電池、一罐亨寶牌的藍色塗料,悉數收入囊中。
之後又到了麥當勞,當然不是上廁所或者吃東西,而是踩髒人家的椅子。
因為太不受待見,被保安給趕走了。
自覺無趣的兩人,決定升級“玩法”,整出點“動靜”來。
於是,動了綁架小孩的念頭。他們瞄上了肉店門前的詹姆斯。
藉著偷來的糖果誘騙,小小的詹姆斯被兩人帶走了。
他們沿著利茲利物浦河岸,行走了大約4公里。
途中難免撞見路人,但即便個別人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也無濟於事。
聰明狡黠的羅伯特和喬恩,謊稱詹姆斯迷路了,兩人正打算將其領到警察局。
可當指路的人剛轉過身,立刻又沿著相反方向走去。
面對受到毆打和驚嚇的小詹姆斯的哭喊,兩人還恐嚇要把他扔進河裡。
就這樣連哄帶打,一路到了鐵道旁的空曠之處,令人髮指的一幕出現了。
前後有十多塊磚頭扔向詹姆斯,儘管頭破血流,慘不忍睹,也難以讓其良心發現。
不僅如此,他們還給詹姆斯吃電池,在他左眼及臉部塗抹顏料。
用重達10公斤的鐵軌魚尾板擊打,甚至還脫掉衣服及內褲,有性侵之嫌。
長達1個小時的凌辱,最終將詹姆斯活活折磨致死。
尤其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之下,我們無法想象,那是怎樣殘忍的畫面。
為了逃脫罪責,妄圖瞞天過海,他們將屍體搬到鐵軌上。
並將頭部埋入道渣碎石中,想要營造意外事故的假象。
之後,屍體被經過的火車碾壓成兩截。
短片結尾處的字幕顯示:
最後一次對喬恩和羅伯特的審問,細節令人髮指,無法在法庭播放,陪審團扣留四盤磁帶,從未公開。
案件的整個過程,大致如此。
雖然一些特別細節的東西尚未披露,但透過畫面這起兒童兇殺案駭人聽聞的程度,相信每個人都已感知到了。
年僅2歲的幼兒詹姆斯,就這樣無辜地離開了人世。
兩位兇手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正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法律沒有給兩人的惡行留下空子。
1993年11月1日,普雷斯頓皇家法庭宣判,羅伯特和喬恩之謀殺、綁架及綁架未遂罪成立,被判有期徒刑8年。
當日,庭外聚集了多達500人的遊行隊伍,大家紛紛要求加長刑期。
此後,《太陽報》還徵集了28萬人請願加刑的簽名。
迫於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法院最終公開了兇手的真實姓名。
要知道,之前可一直是以男孩甲、男孩乙相稱。
最主要的,是將刑期延長到了15年。
30分鐘的短片《羈押》,出於時長和立意的考慮,重點“復現”了案件的審問過程,且略去了許多細節。
單就片子本身來說,兩位小演員的出色演技反倒成了最大看點。
只是,詹姆斯·巴傑爾謀殺案的兇殘,終究還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因此,關於事件的更多信息,我們還需通過媒體報道來加以捕捉。
此間的種種細節,才真正細思極恐。
1、詹姆斯並非第一目標
他們先“下手”的是一對雙胞胎幼兒,幸好媽媽警覺及時發現,才沒有令其得逞。
接著又盯上糖果店,同樣無果的情況下,最後才是肉店門前的小詹姆斯。
也就是說,這期間如果大人們足夠熱心腸,意識到兩個機靈鬼的企圖,很可能將避免一場災難的發生。
包括警方事後調查時,承認當天看到3個孩子的58位路人。
他們中多數人不過是瞅一眼,沒有任由自己的好奇心發酵。
事實上,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疏離與冷漠,已然深入骨髓。
多少人,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觀念的忠實信徒。
如此,誰還會關心他人死活?
2、出獄後喬恩二次犯罪
2000年,由於兩人在獄中的“良好”表現,獲得減刑。
2001年,提前釋放,還獲得了終生匿名權。
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搖身一變,可以以新身份逍遙於世。
特別是喬恩,在2010和2018,因傳播兒童色情視頻兩度入獄。
從而間接地回應了之前警察審問時的疑惑。
由此來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寬容,或許恰恰是一種縱容。
即使適度寬容,也應該考慮降低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限制。
誰也不會否認,現在孩子普遍早熟是事實。人性之惡,從犯罪動機來說其實一樣。
不能自欺欺人地認為,他還是孩子,言下之意是他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3、問題少年的根源在哪
兒童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童年的悲慘程度,往往和他的兇殘程度成正相關。
注意,這裡的表述是往往,不是一定。
換句話講,環境對個人成長的作用是相對的,不是絕對。
但也不是說不重要,恰恰相反,非常重要,尤其是原生家庭。
背景調查表明,羅伯特父親有暴力傾向,母親酗酒。
他有5個哥哥,其中有一個還對其有過性侵。
而喬恩和離了婚的父親共同生活,他爸爸特喜歡看血腥暴力的影片。
常常對殺人的橋段有種莫名的興奮感,還不時地和兒子一起看。
在這樣的家庭裡,兩個孩子本來就深受其害。
與其說他們犯罪,不如說是兩人對各自家庭環境的一種報復。
無辜的小詹姆斯,究竟是誰殘忍地殺害了他?
《羈押》講述的內容並不多,但留下的解讀空間很廣。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電影夫人#,獨立影評人,頭條號簽約作者。寫影視,也寫娛樂圈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