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铁路,嘉兴粽子脱颖而出,成了粽子的代言人

1

嘉兴客运老火车站,是我最熟悉的火车站。生活在嘉兴,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作为一个异乡人,第一次踏上的嘉兴土地,就是这个老火车站。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还在上海读书,因男友先从学校毕业分配在嘉兴工作,大学的后两年,我经常会在周末往嘉兴跑,每次都是在这个火车站进进出出的。

那时来往次数虽多,也只记得出站进站的那一小截路上的一座桥和河对岸的一间售票处而已。永远是非常零乱的这一个区域,尤其是过了桥后那十来米的路面,更是充斥着各种卖水果、卖茶叶蛋的小摊贩、三轮车。

当时,嘉兴站前的桥名车站桥,河名车站港,这一河一桥,是老底子的火车站与嘉兴城的界限,小商贩只能摆在桥的外侧。车站港当时是两头通运河的大河,火车站的运输物资都是经这条河输送到其他地方的。

1907年,嘉兴火车站建址在此,与这段宽阔繁忙的河流有密切关系,因为火车的物资主要靠水运分散出去。但那个时候它不叫车站港,有一个已经遗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自然河名字。

老火车站改造|因为铁路,嘉兴粽子脱颖而出,成了粽子的代言人

嘉兴车站,1937年

2

上世纪80年代,新的客运站向西北移了二百米,并建成一个大型广场,将连接运河的其中一个口子堵上了,剩下新车站到环城河的这一段河就被命名为“车站港”。在这之前,另一端的口子已经建造了立交桥,它因此成为一段死河。

2007年8月,因脏乱臭被填平成绿化带。

短命的“车站港”,短命港上的桥却奇怪地一直留存至今。桥的北端那十几米长的通道上,那些拼命三郎一样的小商小贩的事情,也还有位置可寻。

老火车站改造|因为铁路,嘉兴粽子脱颖而出,成了粽子的代言人

嘉兴站站台上售卖粽子,2009年

3

最靠大马路的那个位置,曾经一直被那个精瘦又腿脚不便的老太太占据着。

她每天下午四点钟推着她的三轮车来,车上两只煤炉四只钢精锅子,粽子、鸡蛋与豆腐干满满,至第二天早上八点,她锅里的东西一定会全部卖完。

每天她就是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卖这样的食品,如果有谁占了她的位置,她会用最肮脏的话语骂着,同时将她剥过粽叶的黏糊糊的手挥舞到别人身上去,如果有人反抗推了她碰了她,她立即会倒地上大呼被人打了。

说到她的身世,其实也是可怜的,丈夫不知什么事吃了官司回来,找不到工作干,一家人靠她养活,也是不得不如此。她除了霸道,也还有智慧。她的粽子是自己包的,本没法过桥进入车站的区域去卖。在车站、列车上销售,那是铁路部门专营的。

因为铁路,嘉兴粽子从江南平原上脱颖而出,仿佛成了江南粽子的代言人,火车到了嘉兴站,站台上叫卖粽子的声音不绝于耳。

绿皮火车的窗玻璃可以轻易地摇下,车里的人大多受不了旅途的无聊,摸几个零钱出来买几个粽子吃吃,或者也可以买几个回家哄哄家人。停靠的几分钟之内,窗口尽是伸出的手,交钱交货,售货女子训练有素,极少有发生给了钱没有拿到粽子车子已经开了的情况,每天的成交量极为可观。

如今,车站上各类食物的销售量已大不如从前。大部分乘客都改乘高铁,高铁经停站台也不再有这类食物销售。现在的粽子更多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销售。原本站台里那些女售货员们如今也都老了,该在家享清福了。

老火车站改造|因为铁路,嘉兴粽子脱颖而出,成了粽子的代言人

嘉兴站碉堡与站房外观,2009年

4

嘉兴站老的候车室一侧是当年日本人建造的碉楼,另一侧是一些长着烟囱的小洋楼,烟囱不再冒烟已经多年,无从考证它们的确切来历。过洋楼再往里走,是一群群低矮的砖瓦楼,沿河交错如迷宫一般杂乱。

斑驳的门大多紧闭,荒芜多年,台阶上青苔与杂草丛生。门上墙上,依稀是旅馆的名字,天桥旅馆、车站旅馆……这里曾经是所有火车站旁边必然会有的那个旅馆群所在。

与别处旅馆群不同的是,这个旅馆群的主人们祖上是来自苏北的流民,他们因逃荒驾着小船到了嘉兴,没法再过钱塘江,就沿河在嘉兴城内定居下来,靠着在内河里打鱼为生,渐渐在河岸上筑起了房子,定居于岸上。

老火车站改造|因为铁路,嘉兴粽子脱颖而出,成了粽子的代言人

嘉兴老车站附近天桥旅馆,2009年

住的先是泥墙油毛毡房,慢慢是“百衲”的砖瓦房。所谓百衲,即他们造房所需要的砖瓦,是像小鸟觅食一样收集的,青砖、红砖、多孔砖,各种品种都有。

有一次,我一个喜欢古砖的朋友还从老房子里挖出一块真如塔砖来。他们一砖一瓦地从附近各处捡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地把房子造起来。依托着火车站,这一群抱团取暖的人,渐渐开起了最低层次的旅馆……

这群老屋,在老火车站废弃后还热闹了很长一段时间,直至城市建设大拆迁开始。他们没有产权证的房子,像城市里许多违章搭建的房子一样,都被作为合法资产对待,他们享受了拆迁待遇,搬入了商品房。

现在,你已经不能从房屋的构造中认出他们这群人了。他们的孩子,在这个城市出生成长,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家人。

老火车站改造|因为铁路,嘉兴粽子脱颖而出,成了粽子的代言人

5

2009年,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从一间屋子里走出来,他可能是这里的最后一个居民了。他在这里已经住了五十多年。与他闲聊旧事,他有些兴奋,带我去看“洋桥洞”。

他说:“日本人造的,真正是百年大计的工程,从没有塌方发生过,现在还非常坚固。”老人错了!其实这个已经被铁丝网封闭的桥洞原是苏嘉铁路上的97号桥的桥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自己修建的,被称为“洋桥洞”大概是因为用的是“洋技术”吧。

苏嘉铁路因战事被拆毁后,这个洋桥洞作为穿越沪杭铁路的一条地下通道被保留下来,成为沪杭线上嘉兴城内最重要的一条通道。

沪杭线的外侧,曾有嘉兴最大型的企业——绢纺厂、民丰厂、化工厂、毛纺厂、农药厂、冶金厂、化肥厂等,每天上下班高峰几万人的自行车流人流,喧闹不息,一天三班制地在这个狭窄的桥洞内来回,拥挤的场面真难以想象。

1964年,为疏散洋桥洞里越来越多的人群,在车站港上建了七一大桥。

老火车站改造|因为铁路,嘉兴粽子脱颖而出,成了粽子的代言人

6

1982年,七一大桥道口发生了一起火车轧死人的惨案。一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过路时,一不小心,高跟鞋的鞋跟陷进轨道里拔不出来,被驶来的火车轧死,轰动了整个嘉兴城。

政府遂下决心在七一大桥侧修建了立交桥。火车归火车,汽车归汽车,行人归行人。立交桥修建后,洋桥洞与七一大桥都被封,失去了通行功能。这些曾经的坚固建筑,如今不分先后被遗弃冷落,呈现一种破败的没落相。

早在这些破败之前,河对岸的宣公路就有了破败之兆。

2009年的时候,我到那儿溜达,那儿还存有四种类型的房子,从北到南依次为多层公寓房、日式老屋、中式老屋、铁路式房屋。

建造年代均为上世纪,从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其中最特别的是那两幢朝南朝东的日式屋,屋内住有嘉兴本地人。

问他们房子原先是什么用途,给出了三种答案:一是日本人开旅馆的;一是日本人养马的;一是日本高级官员的住所。也许,开旅馆的可能性比较大吧。

老火车站改造|因为铁路,嘉兴粽子脱颖而出,成了粽子的代言人

查嘉兴文史资料,说日本人在嘉兴开过两个旅馆,火车站是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开旅馆是比较合适的。而屋内一间间的小格局榻榻米房间,也像是日式旅馆的样子,但我这也只是猜想。

此外还有一种颇为可靠的推断,说这些房子曾是如今铁路南面的武警医院的一部分。那么从它的位置、武警医院原址与当年日本人的关系以及它曾经作为铁路卫生所这个事实,似乎这样的推断也是有来头的。

如今,那里漆黑一片,所有的来历都已经石沉于时间的大海之中。

--END

文/采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