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民国8年(1919年)5月,日本人中岛等集资250万日元,在桃源街一带创办鸭绿江制纸株式会社(今丹东造纸厂前身),为东北地区首家造纸厂。以木材为原料,生产包装纸、宣纸、印刷纸、卫生纸等。年产量2000余吨,占东北地区第一位。民国6年(1917年),中国人韩麟绂等人出资兴建六合成造纸有限公司(今丹东造纸厂南厂前身),以芦苇、稻草为原料,生产川表纸、模造纸、海纸等。1936年9月,日本人大津浚与中国人孙培梓等人,合资办起安东制纸株式会社(今鸭绿江造纸厂前身),主要生产卷烟纸。1939年,日本人井上信建起朝日造纸厂,生产薄页纸和有光纸。1947年,安东第二次解放后,将四家造纸厂合并,成立安东造纸总厂(厂部设在今丹东造纸厂北厂)。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安东各造纸厂将其主要设备陆续迁往佳木斯、牡丹江、吉林、齐齐哈尔和开山屯等地。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期起,安东造纸业发展迅速,国家投资数百万元改造更新设备,至1965年安东造纸厂年产规模达2.5万吨,鸭绿江造纸厂年产规模达2万吨。全市纸制品产量4.7万吨,成为中国纸制行业的主要基地之一。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安东造纸厂当年使用的厂徽。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1964年1月22日《安东日报》报载:安东造纸厂七号抄纸机小组生产出的纸张是一流的。一九六一年,他们生产的十八克出口有光纸,在全国造纸行业十五个单位质量选拔赛中,评为全国优秀产品;一九六三年他们生产的二十五克有光纸,又被评为辽宁省优质产品。七号机生产组长王顺才,在清除纸浆中的浆沫。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1963年7月10日《安东日报》报载:安东造纸厂第一造纸车间工人出身的党支部书记盛连成(左一),原来是五号抄纸机的老工人,他又回到五号机和工人一起,研究提高质量和降低消耗的问题。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1964年6月21日《安东日报》报载:安东造纸厂工人在生产单面胶版印刷纸。单面胶版印刷纸已获得优良产品证书。安东造纸厂一号抄纸机生产的一号单面胶版印刷纸,纸面光滑,收缩性小,不变形,不掉毛。可以印画片,也可以用来做香烟盒,由于它质量好,受到了沈阳、长春、营口等地用户的欢迎。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1964年12月20日《安东日报》报载:安东造纸厂职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提前28天超额完成了全年国家计划,与此同时,又积极做好1965年生产准备工作,迎接明年生产新高潮。

五号机生产的书写纸提前51天全面完成了全年国家计划。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1964年12月20日《安东日报》报载:七号机工人对自己生产的25克有光纸的质量,一丝不苟,发现问题随时随地研究解决,做到精益求精,月月季季完成各项指标,一直保持了先进机台的光荣称号。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1964年12月20日《安东日报》报载:图为六号机的厂房和设备大检修结束后,又投入了生产,并提前27天完成了年度生产计划。

鸭绿江新闻纸

1963年3月23日《安东日报》报载:鸭绿江造纸厂的前身为1936年中日合办“安东造纸厂”。1950年改名为辽东造纸厂,后又改为鸭绿江造纸厂。1956年,国家为该厂投资550余万元,增加设备。1957年2月开始试制新闻纸,当年投入生产,并纳入国家计划,成为定型产品,并被评为国家上游产品。因质量优良,日后销往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45家新闻单位,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红旗》杂志等全国重点新闻部门常年专用产品。新闻纸原料主要为白松和杨木为原料,采用硷磨工艺技术和单链式磨木机,经加工制成硷磨机浆后,再配入少量化学浆,抄造而成。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鸭绿江造纸厂当年使用的厂徽。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班组竞赛搞的好,产量质量双提高。鸭绿江造纸厂,继1、2月份后,3月份上半月又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其中二号机甲班,由于深入开展“五好”和班组竞赛,使卷简新闻纸的质量,较以前有显著的提高。洁白的新闻纸,稳定而迅速地从二号机中生产出来。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1963年5月11日《安东日报》报载:由于二号机生产稳定,使卷筒率相应提高。这是工人把新闻纸卷成筒,以便外运。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1963年3月23日《安东日报》报载:鸭绿江造纸厂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今年第一季度全面完成生产计划,其中合格率、单位耗浆量两项指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图为抄纸车间工人正在生产新闻纸。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1964年12月19日《安东日报》报载:鸭绿江造纸厂用新闻纸的下脚料生产牛皮纸做到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图为工人在切纸的情景。

上世纪(现丹东)安东纸业

​1964年4月9日《安东日报》报载:鸭绿江造纸厂以革命精神进行文明生产,车间内外焕然一新,这是抄纸车间一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