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工匠 | 高杨:“网战”精英,网络“猎鹰”!

尊崇工匠精神,传承从警初心。“一匠难求”的时代,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公安工作中尤显重要。全警实战大练兵开展以来,德州公安机关越来越多的“警营工匠”纷纷崭露头角,成为“能手”“标兵”“英才”。他们胸怀匠心、身怀匠能,是让战友们竖起大拇指的”神秘高手“;他们潜心钻研业务技能,不为争名逐利,只凭实力碾压;他们脚踏实地同时不忘仰望星空,不断推陈出新,敢为人先;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不惜把自己逼成强迫症......择一事,终一生,这个劳动节,让我们走近德州公安“警营工匠”——

网络侦查领域“工匠”——高杨

“工匠精神”一词,代表对产品的不断雕琢,对技艺的持续打磨。人民警察,看似和“工匠”有点距离,但细想,一个个案件,正是一件件高难度“产品”,想要办好案,要有些“工匠精神”。

德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民警高杨,正是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民警察。在网安岗位上奋战14年,用缜密巧妙的技术方法,侦破了一大批大案要案,在省内是颇有名气的“网战”精英。

参加工作以来,高杨主动发现各类涉网案件线索1200余条,参与侦破网络犯罪案件300余起,其中重大案件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余名;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二次。

警营工匠 | 高杨:“网战”精英,网络“猎鹰”!

“有人伪造我处网站,疑似为虚假道路运输证提供查询。”2018年3月21日,德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接到市交通局道路运输管理处的举报。

警情即是命令,支队立即成立专案组。“网站伪造得十分逼真,丝毫没有破绽,必须‘包抄’突破。”高杨口中的“包抄”,是指进入网站拿到第一手资料——网站运营大数据,其中最关键的是维护者信息。

警营工匠 | 高杨:“网战”精英,网络“猎鹰”!

迅速确定突破方向,离不开高杨多年的积累沉淀。每每办结一个案件,他都会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形成针对这类案件的“打法”。再遇到类似案件,只需在脑中“提取”针对性“打法”,并结合案件实际举一反三、“改良”应用。

这里的维护者信息并非真名实姓,而是一个个虚拟身份。高杨告诉记者,网络警察每天面对的,多是这种“看不见的敌人”。如何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中的犯罪分子一一对应?他的回答是——通过分析研判,这是网络警察接受采访时的常用口径。

警营工匠 | 高杨:“网战”精英,网络“猎鹰”!

简单4个字的背后,是庞大的工作量,以及对耐心毅力的艰巨考验。高杨要和同事一起,筛选甄别上万条信息,从中寻觅犯罪份子留下的蛛丝马迹,并将之一一串联、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看不见的敌人”十分狡猾,所以链条并不稳固,时常在即将有所突破时断掉,这意味着一切要推倒重来。长年办案早已将高杨的性格磨砺得耐心而坚韧,一个案子推倒重来数十次也面不改色、照单全收。本案件中,这一过程用了将近两个月,最终确定网站建立者为秦某。

经查,秦某不仅一个人在“战斗”,在山东、云南、西藏等地,他和团伙一共虚构了7个网站,目的是为自己伪造的特种作业证、学历证、驾驶证等提供查询服务。又经过蹲守、查证、抓捕等种种艰辛,这一40余人的跨省特大制假证团伙最终被一网打尽。

警营工匠 | 高杨:“网战”精英,网络“猎鹰”!

与“看不见的敌人”较量的同时,高杨还需要和“藏起来的敌人”斗智斗勇。2017年6月26日,德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接到任务,要配合开展“猎狐行动”,抓捕潜逃国外的3名犯罪嫌疑人,前期侦查工作落在高杨及同事身上。

关于3名嫌疑人,他们一不知在哪个国家,二不知通联方式,侦查工作犹如大海捞针。“只要他们上过网,肯定就留有‘马印’,这是突破口。”高杨语气中是决绝与自信。

同样经过研判逃犯网上信息的艰辛历程后,高杨准确掌握了其行踪。最终,将3名嫌疑人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抓捕归案,前后仅用了12天。

警营工匠 | 高杨:“网战”精英,网络“猎鹰”!

网络警察,不像刑警那样家喻户晓,没有特警那般雷霆万钧,但在没有硝烟的网络战场,他们就像“猎鹰”,日夜搜寻犯罪分子的身影,在更广阔的空间守护平安。

高杨说,他从小就想当警察,小时候梦到自己穿上飒爽的警服,拿起正义的枪抓坏人,每每都会笑醒。刚分到网安支队时,他其实有些“不爽”——每天的工作是盯着3台电脑,连个坏人的“真身”都瞅不见,这活儿“不酷”。

警营工匠 | 高杨:“网战”精英,网络“猎鹰”!

随着工作的深入,高杨开始明白,不管是“拿枪的”,还是“盯电脑”的,只要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都是好警察。多年来,他用实践诠释“工匠精神”,对待工作精益专注、耐心坚韧,不断磨砺技术,掌握了克敌制胜的看家本领,刻画出一位好警察该有的样子。

关注“德州公安”来!投!票!

警营工匠,有你的态度!

警营工匠 | 高杨:“网战”精英,网络“猎鹰”!

关注“德州公安”微信公众号即可投票

欢迎留言,发表你的态度!

来源 德州公安融媒体中心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