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蟲效應

毛毛蟲效應

01

何為“毛毛蟲效應”?

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實驗表明,毛毛蟲習慣於固守原有的本能、習慣、先例和經驗,而無法破除尾隨習慣去轉向覓食。科學家把這種喜歡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伯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稱之為“毛毛蟲實驗”: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使其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在花盆周圍不遠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葉。 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又一天過去了,這些毛毛蟲還是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的邊緣在轉圈,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最終因為飢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約翰.法伯在做這個實驗前曾經設想:毛毛蟲會很快厭倦這種毫無意義的繞圈,而轉向它們比較愛吃的食物,遺憾的是毛毛蟲並沒有這樣做。

02

“毛毛蟲效應”的表現形式

埋頭拉車式

如企業中的一些人認為“上班,幹活掙錢,養家餬口,”自己只要埋頭拉好車就行了,抬頭看路是當頭的事。企業正常發展時,這些是好工人,企業出現危機時,這些人往往措手不及,不知所措。

盲目崇拜式

有的企業領導者很強勢,德高望重,決策果斷,在企業中形成了一大批堅定的“跟隨者”,相信他們的頭一貫正確,“領導的話就是真理”,理解的執行,不理解時是自己的腦子笨,也要執行。

理論迷信式

有一部分人非常迷信書本的理論,非常崇拜企業的名人,認為效仿成功的名人是自己職場取得成功的標誌,書本的理論是前人經驗的總結乃“聖經”,言必講德魯克,行必學GE,忘了中國的國情,遠離了自己這個年代和企業的實際,到頭來只是建造了一個“空中樓閣”。

墨守陳規式

有的人表現在只願意相信自己的經驗,從而固執己見。遇到問題時,常常講“我過去就是這樣做的,沒錯”,頑固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能用發展的觀點、變化的觀點看問題,就像“守株待兔”一樣,根據經驗相信會有許多兔子撞死在這棵大樹下。

懼怕風險式

有的人比較膽小怕事,願意隨大流,即使認識了此事不對,也不願意講出來。美其名曰:“天塌砸大家,又不是我一個,讓他們去說吧,我隨著”。

以上五種表現,部分展現了職場中的“毛毛蟲效應”的流行的根源。從股市上“買漲不買落,經常被套牢”的股民思想上,可看出“毛毛蟲效應”在中國人的市場是非常大的。

03

“毛毛蟲效應”解析與啟示:

導致這種悲劇的原因就在於毛毛蟲習慣於固守原有的本能、習慣、先例和經驗,毛毛蟲付出了生命,卻沒有任何成果。其實,如果有一個毛毛蟲能夠破除尾隨的習慣而轉向去覓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無論在工作、生活還是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犯毛毛蟲似的錯誤,一是思維存在惰性,二是目光短淺,三是害怕風險,四是缺乏膽識和魄力,五是缺乏創新的思想,六是缺乏可行性目標。

04

如何避免“毛毛蟲效應”?

瞭解自己

這一點說明的是,企業管理者一定要了解目前自己所處的環境和狀態,充分的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瞭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才是對固有經驗和思維分析的前提。

分析思維模式

要想借鑑已有經驗,或是準備按照特定思維行事之前,一定要知道,這種方法,這種經驗是在哪一種情況下所得到的。如果情況發生改變,那麼應該加上環境變量再考慮特定思維。

創新精神

創新這個詞已經被人說了很多遍,其實創新就是在特有經驗和前人經驗的基礎之上,隨著市場因素的不斷變換,而改變自己思維方法。這其實就是創新,其實我們發現,創新和守舊就只差很小的一步,其實這一步就是市場變化,或是環境變化,如果發現情況不一樣了,而還是在用以前的方法,那麼就一定要注意了,毛毛蟲效應已經開始慢慢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