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灵魂的声音

很久没有看书看哭了。遇到《那时上帝是只兔子》,凌晨12点半,小雨的夜,一个人坐在窗台看书,看着看着,眼泪涌上眼,当我发现时,它已经流下眼眶,滑落脸颊……

追寻灵魂的声音

当时我正在读金吉离开人世间那一瞬埃莉的心历之路,这样的文字像是从作者莎拉·韦曼灵魂深处发出来的,当你的灵魂与这些文字碰撞时,两者会缠绕在一起,让你内心深处不常触动到的琴弦不自然的颤动起来,与之产生共鸣。

大多数人的一生是平凡的。相对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成功的商业奇才、或是伟大的科学家,我们的人生如此渺小。我们常常把自己实现不了、做不到的事称之为理想,把能实现我们理想之人视为偶像。

电影中我们更愿意看拯救地球的大英雄,或是英雄抱得美人归。我们习惯于自己的生活,并不认为有什么感动,伟大永远是属于书本上,电视中,而我们依然麻木地行走在平凡的生活中。这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

追寻灵魂的声音

《那时上帝是只兔子》却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真正了解自己的生活吗?我看过很多自传,有一些人仿佛生活在阳光中,遇到困难从不放弃,在重要的人生时刻从不手软。这些人似乎很阳光,但这样的人离我们的生活又很远,我很难把他的世界和我所认知的世界联系起来。

当每天的太阳升起,阳光照射在大地、森林、大树上,我认真的观察着树下拳头般大小的小石头,它的正面被阳光照得澄亮,但就算这么亮的阳光依然驱赶不了石头背后的阴影,光线越强阴影反而越亮。我好像明白了什么,也许完整人生就和这石头一样,有光亮的地方就有黑暗,有阳的一面就会有阴的一面。如果只是描述其中之一,所述说的人生都将是不完整的。

追寻灵魂的声音

作者莎拉在《那时上帝是只兔子》中述说着一个平凡的故事,主人翁小埃莉从小生活在英国一个普通小镇的普通社区。那里有她最好的朋友和爱她的家人(父母和两个哥哥)。后来爸爸中了彩票,家里有了钱,全家搬到了更好的社区,有了独栋的房子,有了新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长大,最后埃莉成为了编辑,从事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而哥哥则进入金融业,在纽约最牛金融区工作。更重要的是一家人依然深爱着对方。

如果说以上部分是书中的光芒,在埃莉几十年的人生中黑暗的一面作者从来没有回避。成长过程中遇到欺骗、伤害、爱情的背叛、亲人的病逝、性与暴力。这些内容始终贯穿于全书。直面这些内容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也只有如实的把人生的阴暗面写出来,这样的人生才接近真实。

非黑即白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两种完全对立的世界很难融为一体,人的一生还有很多东西是灰色的。也只有加入了灰色,黑白相间的图画才能过度平滑,形成一幅深度的画面。所以我们在书中看到埃莉会和他的家庭教师常常坐着小船出现在黑暗的海上,也会看到她一个人在森林中默默的哭泣,或是有时会听到善意的谎言。

追寻灵魂的声音

我想 《那时上帝是只兔子》只是想述说一段真实的人生,它包括人生的所有的阳光、阴影的和那些灰色的情感。而这样的故事更贴近于真实的人生,书中我们读懂了别人,也读懂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