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本系列文章将完整地解开《山海经》之谜并系统地阐明上古中华文明主干部分的问题,欢迎关注。

=======================================================

  《山海经》虽然所记山脉水流地理大多都已经改变,但是是汇编而成,总的来说是以汇编者所在地为起点来编撰的,所以,根据记录的地理指向,可以大致确定汇编者所在地;并根据记录重点,大致分析汇编者所处时期。


  先看看《山海经》全本排名前三十的词频表: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从表中可以看出,《山海经》更多的是一部地理志,介绍水流、矿产和动植物,其中“多金”、“白玉”、“雄黄”说明了目的,“北流”、“东流”、“东南”、“西北”标注了所在地大致方位,“赤水”、“流沙”、“黑水”、“昆仑”、“东海”、“大泽”显示了地理性特征,“颛顼”、“黄帝”标注了亲缘关系和记载事迹的大致时代,偏重“雄黄”、“白玉”、“黄金”显示了发展时期。比较有趣的是“百里”和“三百”,之前作者看《山海经》的一个疑惑就是:那么多山,山连山,为什么只记录其中几座?这里显示了方法和标准,以X百里为基数定位,将地理分为一个个模块区域,方便定位,和现在的经纬线有异曲同工之妙。


  各山经中的山首及走向表: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各山首及走向说明了汇编者是以中山经范围为起点,向四方以X百里为经纬探查,其中南山经东向,西山经西向,北山经北向,东山经南向。中山经多为东西向,且多以X十里为单位,代表了已开发地带或汇编者所处文化聚集地。以图显示如下: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各山经词频表: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简述如下:

  南山经(东西向):自西向东,水南流,多金多草木,继续向东为东海,有华山,有河,应为北高南低;

  西山经(东西向):自东向西,水源丰沛,各向均有流注。由所在地往西,先多北流,间杂西流,后南流,最尾东流。应为西高东低,盆地间杂其中。多雄黄、草木、白玉、黄金,有铜铁,有昆仑,有河,有赤水,有洛水,有汉水;

  北山经(南北向):由南往北,水源亦丰,但较少北流,应为北高南低。先水为西流,后水为东流,最尾南流。有铜铁,多美玉多草木多松柏,有汾水,彭水,有雁门,有太行山,有王屋山;

  东山经(南北向):由北往南,水先东流,后多山,尾水北流多泽,多草木多金,对比其他山经貌似比较匮乏,有泰山,有海;

  中山经(东西向):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皆有,但从水流方向分析应是西高东低,物产丰富,水资源丰富,草木丰富但无草木地带也一样多,多金,黄金赤金白金种类丰富,美玉、赤铜、雄黄也多,水流多东南、南流、北流和东流,有青要山,有熊耳山,有岷山,有荆山,有洛水,有伊水,有江,有河,有汉水。


  因为过了几千年,所述山河估计有的河流已改道、有的山峰也已铲平,甚至名称估计早已更改,但是中国整体地势几乎无改变,均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所以水流朝向所确定的地势高低是判断所在地的一个重要依据。另外一些特定的名称几乎没有重复,可以用作定位,如“华山”、“雁门”等,水系因为容易改道,可以辅助判断,如“汾水”、“洛水”等。


  中国山脉图: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中国地势图: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中国水系图: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这之中有一个问题,先民们探查的时候,是按直线前进的吗?还是按路前进的呢?显然直线是不可能。那时虽然经过黄帝统一,但是探查如此远的距离显然也不会有直通的路,那么是按照什么来探查的呢?考虑到中国自古着重“龙脉”,《山海经》记录中多有山首,并且山首中还有“首”,可以理解为山系中的第一座山,所以,《山海经》的探查方式应该是以山脉走向为依据。


  于是,根据分析大致判断汇编者所在地为图中所示: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再分析一下汇编者所处时代。

  从记录上来说,所着重的矿藏有“雄黄”、“青镬”、“金”(不一定是现代所指的黄金,而是指金属,)、“银”、“铜”、“铁”、“玉”、“垩”,其中“雄黄”、“青镬”为陶器颜料,“垩”为陶土,但相较于“金”、“玉”来说关于陶器的方面并不多,甚至略低于“铜”、“铁”,说明此时应为陶器向铜铁器过渡,铜铁并用的阶段。但是奇怪的是南山经和东山经并没有“铜铁”矿藏,而是西向和北向较多,说明东向、南向较为贫瘠、落后或虽有统权但无治权。另外铁除了制造铁器外,还可以作为颜料使用,石峁遗址中出土的彩色壁画就有提取自铁矿石的铁红和铁黄,大量的铁并不能代表此时已经转向铁器,不过如此多的铁还是说明了当时应该已开始冶铁,是铁器早期或早中期阶段,应为商末周初。而如此大规模且较为安全地进行探查,应该是一个稳定且国力较盛的时期,初步判断为周初。此时,成为华夏统治者的周天子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疆域考察计划。


再来看看西周疆域图和首都镐京(西安)所在位置: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由谁写的?书中早已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和分析相符。


  综上,《山海经》是西周统治者为探查疆域所进行的计划,是以西周都城镐京为起点的,派遣不止一人,沿周边山脉考察,并汇集国民所述而成。因记录的有西周之前先民口口相传的记忆(包括古人类),所以有些荒诞,但可以结合现实山脉分析出所述生物的原型(只要没灭绝),也可以分析出当年的原始地貌,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本地理风物志了。作为地理志,《山经》是相对严谨的,不过,最有趣的还是先民们的视野和角度,这在《海经》中才有体现。海经为考察时的访谈录,访谈当地的居民,所以多以“一曰”来记录。而因为有些记录的记忆过于远古(这也是山经和海经分开的原因,全部合起来更加荒诞不经),后面的朝代有更真实详尽的记录,且经过战乱后当初作《山海经》的动机被遗忘,所以《山海经》逐渐被弃用,沦落为“志怪古籍”。


  为什么《山海经》以南山经为始?因为西安坐北朝南,以朝向为始,而西周以右为贵,左为贱,所以《山海经》的排序是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最后由外归内到中山经。

=======================================================

  独立研究不易,欢迎各位打赏支持。另外,本系列文章已成书,也欢迎各位出版界、学界的朋友联系交流。#我要上头条# #青云计划##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