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

小谈《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叔本华

深秋的日子,宁静的傍晚,我在家中书房安静地读完了《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其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不出所料,我在书中看到了与奥野宣之、赤羽雄二等作家相似的观点,例如阅读同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阅读经典著作、慎读畅销书籍、买书而非借书、勤做笔记......

果然英雄所见略同。

我是带着问题来阅读这本书的,所以我在书的扉页写下了自己的问题。

不过在实践之后发现有些地方需要调整。例如以后阅读前思考的问题不能只写在书的扉页上,还得写在一张白纸上面。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时有遗忘,如果把问题集中写在一张纸上,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时刻看见,真正做到边阅读边思考。

以下是我思考的五个问题:


小谈《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

深阅读,深思考


1、什么是深阅读

在书中,斋藤孝希望读者们不仅精读作品,深入了解书籍内容,而且还要理解书籍背后的深刻思想。

事实上,作者在精读、跳读、略读等方面讲得比较少。他从信息爆炸时代的阅读现象说起,告诫人们要警惕信息的表浅化。

他强调“深阅读”,增强阅读的深度和对书籍思想的理解度。在大量阅读经典名著、人物传记等有深刻内涵的书籍之后锻造一个人的阅读深度。

当知识架构搭建成功,知识储备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人们的阅读起点变高,阅读深度变强,对于那些晦涩难懂却又富有价值的书籍便能耐心品读,时下流行的畅销书或略为浅显的书则不在话下。

简言之,阅读起点变高了,阅读选择就变多了,阅读深度就更深了


小谈《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

阅读


2、与赤羽雄二、奥野宣之提倡的阅读法有何异同

同的部分在上文已经列举了。

异的部分在于作者十分强调经典名著、人物传记等富有内涵书籍的重要性。

大概是因为斋藤孝身为人师,他不仅自己注重阅读经典,更是不遗余力地用实际行动推动学生效仿,并且认为“学生以后会感谢我的”。

嗯,也许吧,毕竟如果能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但也不排除个别学生真的不喜欢读书,那估计就会对其产生心理阴影了。


小谈《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

亮点


3、书中有哪些亮点能够打动我

书中有许多亮点,我做了一些标记。其中两处观点很有意思,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想法或表达方法:

(1)我在读书时若遇到作者的提问,会用括号把问题括起来。

我觉得这种做法很有意思。

我们经常说,要想提高阅读效率,就要带着问题阅读,边读边思考。然而事实却是我们经常在读着读着的过程中就忘记了自己阅读前所持有的问题。同时对于书中作者的提问也只是一眼扫过,并未加以思考。

斋藤孝的这种括号法能快速提炼出问题,了解作者是以怎样的问题意识来写此书的。

当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对于书中内容的展开、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也会有所理解,这样不仅能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关注力度,而且能够更高效率地吸收书中内容,促进知识内化,提高实践几率。


小谈《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

电子书


(2)电子书是极谦虚的存在,就算有一万本电子书,使用者若不调用,它们就不会现身,像忠实的仆人一样。与此相比,真实存在的书,即使用恭维的话来讲,也称不上谦虚,其厚重的躯体,展现出使房间变局促的存在感。若是还没有读过的书,甚至会给人以“快读我!”的压力。

哈哈哈!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真的笑了!

作者使用这样的修辞手法真是妙极了!我的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一个谦逊鞠躬的日本人形象和一个肥胖臃肿、趾高气扬的男人形象,它们正是电子书和实体书的模样!

不得不说,日本作家有些时候的修辞手法真是运用地惟妙惟肖,犹如神来之笔,通俗易懂之余还无比贴切,读来甚是舒适。

我突然想起了自己那闲置已久的Kindle,里面还装着我买的许多书。

如此看来,它真的是很低调谦虚了,因为我居然那么久都没有想起它。

作为传统读者,我很不习惯阅读电子书,觉得不能做笔记、不能触摸会很不方便,所以使用频率极低。我喜欢真实存在的、可以翻页书写的纸质书。

这事关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分对错。

不过我认为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如果只是一味地购书而不去阅读的话,都将会让人心头产生压力。因为能够扼住人的精神咽喉的东西,往往不是有形的手,而是无形的压力。


小谈《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

感受


4、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对于一个未能见面的陌生人,我无法通过他的外表、表情、言谈、举止来认识他。

但是透过书籍和文字,所有的语言都告诉我作者是一位学识渊博、认真负责的教育工作者。

他的文字带有读书人的慈悲与怜悯,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体会到他对社会、对年轻人的点点期望,这一点与中国文人是相通的。

对此,我非常感动。


小谈《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

收获


5、我能从中获得什么

通过阅读此书,我更加坚定了读书的决心

这个社会很浮躁,快餐文化和娱乐风盛行,但是无论如何要保持初心。

娱乐固然重要,但获得直达心灵深处的知识更重要。当舒适成为理所当然,不舒适的状态就会变得难以忍受,于是也就不想读书这样的麻烦的事了。可是,如果因为觉得麻烦就不加重视,自己得到的知识就会极其有限,精神也很浅薄,脆弱,最后难免吃大亏。

这是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高速发展的网络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会已经从“信息匮乏”变成了“信息过剩”。各种噪声变得越来越大,人心更加焦虑,不安,唯恐自己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被时代狠狠抛弃。

信息的高速便捷催生了一系列慵懒的现代行为,从衣食住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例外。

当人们开始习惯不费脑子稍微动动手就可以解决生活所需的状态之后,所有需要费脑耗氧的事情都变成了麻烦。这其中包括读书。读书需要细品,思考,吸收,没有哪一道工序是简单的。如此一来,贪图方便舒适的人们是拒绝读书的。

久而久之,这些人在“信息过剩”的时代活成了“信息弱者”。

所以,要避免成为“信息弱者”,就要不断读书,不断进步。

写在最后

我们平时生活中面对的各种麻烦,就像是河流表面的浊水,人类的崇高思想就是流淌在地层深处的纯水。

浊水喝着很苦,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

要清流,不要浊水。

与君共勉。


关于作者:欢欢不是一条狗,原名欢欢,一位热爱读书热爱跑步经常笑眯眯的90后女孩,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