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人都有成长性思维

我们的生活常常有着许多思维模式,影响着我们。美国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著作的《终身成长》,把这些思维模式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固定性思维,一种是成长性思维。本书的中文版大概有26万字。这26万字告诉我们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可以造就不同的人生。

杰出的人都有成长性思维


那么生活中、工作中,如何运用对我们成长有帮助的思维模式呢?我从书中提炼了三个方法。


一、 不是会了才去做,而是勇于尝试,吸取宝贵经验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去尝试新的事物,常常以我不会当做借口,其实这是我们害怕失败。失败会让我们受到责备或者心灵的伤害。这是固定性思维的自我保护能力。只有一切在我们会的安全范围内,才敢去做。这也恰恰让我们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高尔夫球员魏圣美,年仅十几岁时,参加了索尼公开塞,这是只有世界级男子球员才能参加的一项美国职业高尔夫巡回赛。大家都警告她,如果表现得不好,会严重损害她的自信心。包括巡回赛的杰出球员维杰.新格也警告她说:“输掉比赛总是令人郁闷的。”


但魏圣美不这么认为。她去参加巡回赛并不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信心。她追求的是学习的经历,想知道在巡回赛中与世界最佳高尔夫球员们比赛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在比赛过后,自信心没有受到一点损害,还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体验,并成了2002年LPGA巡回赛最年幼的球员。


其实每个人都天生对学习拥有热情的,只是有时因为固定性思维,认为我不会,我做不到,为失败而恐惧,让我们失去了热情。但如果我们用‘我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什么?’‘我怎么才能借此成长?’这些问题代替固定性思维,你将会打开新的方向。

杰出的人都有成长性思维


二、 不随意贴标签,做到正确引导、跨越认知障碍


我们是不是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真笨,这都做不好。”或者是“你是个天才。”这样看式正面和负面的标签,不断的在生活中影响着我们。让很多人得了“不愿努力”的综合征。认为天才不用努力也能成功,反之怎么学都没有用。有多少小神童长大后与常人再无区别?其实这是陷入了固定性思维,让很多人浪费了潜能。


有一个小朋友,帮父亲拿一盒钉子,不小心把钉子散落一地。小朋友伤心道:“我真笨,连钉子都拿不好。”这时父亲说:“不,你不能这样说,你应该说钉子散落在地上了,我要把它们捡起来。”小朋友问:“就这么简单吗?”父亲回答:“对,就这么简单。”


其实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这么简单,就一条: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怨天尤人。


无论你是不是天才,你都需要努力。《射雕英雄传》里郭靖被大家说笨,但洪七公教他学会了降龙十八掌,成了一代枭雄。14岁考入大学的王思涵,毕业考试时仅一门英语及格,被退学。每个人都有不定的潜能,不要因为标签,而浪费了时光。正确引导,寻找方法,才能跨越障碍,开拓新天地。

杰出的人都有成长性思维


三、 不固守现有技能,接受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修正


很多时候我们做错事,会有被伤害的感觉,会找很多借口,甚至去责备他人,来保护自尊。我们不愿看到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固定性思维在我们里面,阻碍着我们成长。


我们需要的是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足,去仔细观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犯错的,然后去改正就好了。


迟到了被领导骂了,内心特别不舒服。那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迟到的呢?是起床晚了。那为什么起床晚了?没定闹钟。那我们下次就把闹钟定好,准时起床,避免再因没定闹钟而起床晚,影响了上班时间。不找借口,不逃避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学习一项新事物,确实很痛苦,有时还不被理解。要学会像魏圣美那样,不管别人怎么看,也不管自己现在的新学的技能,做出来的东西有多可笑。勇敢的去做,现在做不好,不可怕。勇于面对自我的不足,去努力学习,痛苦也许只是一时的,但固步自封,痛苦有可能就是永远的。

杰出的人都有成长性思维


霍华德.加德在《非凡头脑》中说过:“杰出的人有着一种能够准确评估自己能力和不足的独特本能。”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利大于弊的。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并不是天赋与能力,而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选择思维方式。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提醒自己:人生只有一次,成败也在一念之间,关于成长值得我们终身为之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