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很清新的一首诗,开篇7个字美妙绝伦,令人沉醉了一千余年

王昌龄很清新的一首诗,开篇7个字美妙绝伦,令人沉醉了一千余年

五一这几天真的是提前体会到了“酷暑”的炎热,而小编也只有在诗词中寻找一丝的“凉意”。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莲花开放的时节,而在古代时候,很多诗人都非常喜爱赏莲,更爱写莲。在写莲的作品中,“采莲曲”是一种经常使用的题目。

01“采莲曲”的由来

“采莲曲”本是一个乐府古曲名,而在这个题目中最主要的是突出采莲之人,重点描写采莲之事。在这样的题材中,许多诗人都曾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唯美无比的名篇。

夏天来临之际,少女们乘一叶小舟在莲荡中摇桨轻游,高兴之时就会轻歌互答,采摘莲子,采莲曲由此得名。

在南朝梁元帝《采莲赋》中就有对采莲一事比较详尽的描述: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

后世的诗人们常用这样的题材来表达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于莲的喜爱。采莲曲往往都代表着诗人愉悦的心情,他们看到采莲女的活泼由心底焕发出来的轻松惬意的诗兴,由此写下了一篇篇经典唯美的采莲诗。

王昌龄很清新的一首诗,开篇7个字美妙绝伦,令人沉醉了一千余年

李白、白居易、贺知章等著名的诗人都曾经以采莲曲为主题写过多篇经典之作。而采莲曲的风格基本都保持得比较一致,因为这样轻松欢愉的诗题,也只有从心里没有压力的诗人笔下才能流露出来。比如李白与贺知章两人一生都比较顺风顺水没有大的坎坷发生,而白居易相比较而言也只是在晚年时期有些不顺,总体上来讲他对于美的观察与欣赏水平还是很高的。

在他们的笔下,采莲诗的风格多见有清淡或华丽。而如果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一生创作风格更加豪放壮烈的诗人在进行如此轻松怡人风格的诗人创作是,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02王昌龄之采莲曲

今天小赫赫要与大家分享一首王昌龄笔下的《采莲曲》。说到王昌龄,可能大家最为熟悉的是他的边塞诗,那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在一片壮怀激烈中被千古传诵着。

王昌龄出身贫贱,连年的科考中都没能考取一个功名,知道自己四十岁左右的时候才中了进士。本来人生就这样下去,当一个汜水蔚其实很好的,但是由于一些原因而遭到贬谪,而后又改迁龙标尉,最终死于刺史闾丘之手,他的死甚至连一个理由都没有,死的不明不白,令人叹息。

王昌龄很清新的一首诗,开篇7个字美妙绝伦,令人沉醉了一千余年

王昌龄以七言边塞诗见长,而他的边塞诗多是在中进士之前,为了抒发自己的激情豪迈而写的,后世称其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了解完王昌龄的一生,很难想到在这样的人生履历中,他还会有静下来欣赏采莲女的心情吗?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很清新的一首诗,开篇7个字美妙绝伦,令人沉醉了一千余年

这首诗是王昌龄作于在公元748年夏天,此诗诗人自己已经在龙标尉上上任有了一段时间。采莲曲中的女子是一位酋长的公主——阿朵。当王昌龄第一次与阿朵见面时,他正在龙标城外独自散步,当走到一处荷花池时看到阿朵正在架舟采莲的绝美画面 ,诗兴瞬间涌上心头,遂作下这一首采莲曲。

这首诗在读后其实比较简单,表面上写的是采莲少女,但实际上运用大自然的美来衬托采莲少女的别样风情之美、诗意之韵!

03首句描绘一幅绝美的采莲图

采莲少女的脸庞从那正盛开着的荷花中间时而显现出来,有那么一个瞬间,我觉得她周围的荷花都在向她脸庞开放,好像荷花都喜欢这位美丽活泼的姑娘似的!

首句中,王昌龄就以一种映衬的手法描写出了采莲姑娘们的秀美,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绝美的采莲图。采莲少女的衣着似乎已经与自然中的美妙颜色交织在一起,这样的风光这样的情怀都是那么美好,如此的美好是属于此时的诗人、更属于此时的夏天。在这样的美好的时刻,诗人看到了一位掩映在摇曳多姿、鲜艳欲滴的荷花中的少女,少女娇美无比,周围的荷花竟然也与她比起了美,看究竟是谁更加娇艳与靓丽!

王昌龄很清新的一首诗,开篇7个字美妙绝伦,令人沉醉了一千余年

开头两句的映衬始终不见采莲人的出现,她到哪里去了呢?后两句会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04​采莲人歌声“乱入”

本意:采莲人究竟去了那里?这满池塘的荷叶,遮盖得太过隐蔽,加之那采莲少女身着的罗裙与荷花交相辉映,采莲少女面若芙蓉的脸庞更加使辨认增加了难度。就在这样的恍惚时刻,莲塘中的歌声飘荡在空气中,我才意识到,她就在那娇艳艳的荷花之中

本诗在读到此处我们才知道,前面为何会描写荷叶罗裙一色裁这样自然优美的诗句了。原来首句是因,尾句是果。有了与荷叶一样的“罗裙”,与荷花一样的脸庞才有了后面“乱入”般惆怅、恍若梦境的结果,才导致了直到听见荷塘里歌声四起的时候才知道荷塘里边有人在采莲。

王昌龄很清新的一首诗,开篇7个字美妙绝伦,令人沉醉了一千余年

​纵观全诗,王昌龄笔下的采莲少女自始至终没有露出自己的“真身”,但是这样的朦胧之美更加说明了采莲女的美艳动人,我们从那荷花丛中就能够感受想象到少女的曼妙身姿,从歌声里感受采莲少女此时的欢愉以及她对生活的向往。

人的美与大自然的美浑然一体,令人心驰神往,易发难收。这就是这首诗的独到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