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的提問
@亂劈柴
有人說,梁武帝因佞佛而亡國。請問法師,如何看待信佛和佞佛?
法師的回答
@常敏法師 潼南大佛寺
據小僧所知,一般認為梁武帝“佞佛”是公論,這個異議不大。但因此而亡國的結論恐怕是某些勢力為了掩飾真相而別有用心刻意強調的言論。一些學者經考證後認為:“梁亡國以前,國土面積已經最小,社會風氣已經最壞,世家子弟幾經最不中用。侯景殺進來時,他們毫無還手之力和自救之方。只能抱著玉器餓著肚子,穿得漂漂亮亮的坐在家裡等死。”(有點古典宅男的意思)
梁武帝也最可悲。他並非不努力,卻無論怎麼樣都事與願違:
善待宗室卻眾叛親離;
調和士庶卻勢如水火;
以德治國卻道德淪喪;
建立信仰卻失魂落魄。
他就像陷入了沼澤,越是掙扎,滅頂之災就來的越快。只不過這沼澤不是他個人的,而是整個時代,民族和社會的。讀到這裡亡國的重點已經浮現出來了 --- “士族”的問題。這個展開討論篇幅太大,暫存。
也就是說無論梁武帝佞不佞佛,國終將亡。歷史上有不少信佛的帝王,雍正虔誠佛法,卻勵精圖治。使國家從康熙晚期的爛攤子重回興旺。他若稱第二勞模,就沒人敢稱第一。古印度的偉大帝王 --- 阿育王。不但功業彪炳千秋,對佛教的國際化更是居功至偉。而梁武帝作為當時的佛教第一讚助商,其所作所為卻一言難盡。
既能搞出佛、儒、道“三教同源”的笑話,也能大講涅槃經;既能為了信仰捨身出家,也能順勢敲詐勒索朝廷四個億;既能下“斷酒肉令”的御旨讓漢傳佛教從此吃素,也能推動出“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窮奢宏麗。為佛門埋下法難的導火索。這恐怕和他的學問路線有關係。
梁武帝先習儒,再奉道,後入佛。什麼都有學,什麼都不精,卻未能避免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妄想“集大成”的毛病。再加上有權便可任性的皇帝身份,因緣際會成最終結果。
大家的看法
@笑觀眾生相
梁武帝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
529年,梁武帝第二次出家,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梁武帝還俗;
546年,梁武帝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財才將其贖回;
547年,三月三日,梁武帝第四次出家,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再次將其贖回。
瞧瞧,君臣之間,好說好商量,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其樂融融啊。國政如同兒戲。只是沒有查資料無法確定錢財到底出自群臣的私人腰包還是動用了公款消費。梁武帝搞不好還為自己的創意點了個贊,“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埋了單”。互聯網應該將此話語版權歸還梁武帝。
但是鑑於“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來自印度街頭雜耍”。保不齊梁武帝的套路也有出處。或許梁武帝以為自己並沒有利用皇權強買強賣,都是你們自願供養的。然而自嗨畢竟只能是自嗨。同泰寺裡大約也是沒啥高僧,即便有某某“高僧”,也不過是名不符實。忽悠得了梁武帝卻忽悠不了群臣。這種狀況已經很明顯是要出大事了。梁武帝沒落山還罷了,一旦寺廟失去這個大靠山,被清算的結局已經是木板上釘釘,剩下的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可惜當時的佛門長老未能悟透“實相”,力柬拒收“四個億”的不義之財,即便退還大部分,結局當不至此。也不知長老們常常引以為傲的“實證”證到哪裡去了?連這麼簡單的因果都證不出來。
不怕現在鬧得歡,就怕將來拉清單。因果報應很快就來了。佛門長老一門心思想榜上大款實現跨越式發展,搞大躍進,彎道超車,結果車毀人亡,透支發展也是犯了佛門貪戒。時過境遷,在儒生陰惻惻的獰笑下,檣櫓灰飛煙滅,多少樓臺煙雨中!這下好,雞飛蛋打,不但和尚跑了,廟也跑了。這是多大的浪費啊!罪過!罪過!
本來蓄謀已久的儒家正愁苦無良藥,對佛門長老們自行奉上的“授人以柄”當然全盤笑納。後世皇帝一支持,佛門的法難就來了。並且是以人民的名義!
這下長老們不知長記性沒有,記住不要完全聽領導滴,“領導有時是要犯渾的”這個因素一定要銘記在心。處於對領導的愛護,該吐槽還是要吐槽,該反對還是要反對。實在不行也可溜到一邊讓領導先上嘛。依靠梁武帝這個帶頭大哥,的確可以集中力量幹大事,遺憾的是,縱觀青史,集中力量幹蠢事才是主打歌。佛門長老們知見都未曾過關,見惑未斷除,實修實證必然堪憂。
綜上,在那個時代弘揚佛法的主題被扭曲成了多佔地、多修廟、廣收徒眾的面子工程,呈現出一派“虛假繁榮”的假象。儘管梁武帝特別努力,但佛法修學體系的建立受限於各種因素並未跟上,即使修廟五百也只是:“門徒廣而信仰不純,寺廟多而法師不強!”
弄那麼多廟有毛用啊!一陣風一過,啥都木有了。
更多網友回答或是加入討論,請加入“莊嚴樂土”辯論平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