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大鷹談“方方日記”:沒什麼“不可見人”的事,無需上綱上線

【撰文/申伊妮 統籌/王梅梅】

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於武漢爆發後,1月23日起武漢被封城,25日開始,身在武漢的作家方方以日記的方式,記錄“封城”後她在這座城市的所思所感,直到3月25日停止,共計60篇,稱“方方日記”,兩個多月以來,“方方日記”備受公眾關注。

4月8日,“方方日記”在亞馬遜官網掛出英文和德文版的預售消息後,引發輿論譁然。據瞭解,葉挺將軍之孫葉大鷹對“方方日記”引發的風波發表了一些觀點,再度引起波瀾。對此,我們聯繫到葉大鷹,他表示:“方方日記”這件事其實就記錄了一個武漢的普通百姓說些家長裡短的“片兒湯話”,真正該上熱搜、歌頌的是那些逆行者,還有我們了不起的國家,甚至武漢的市民等等,這些都是可歌可泣的。

葉大鷹談“方方日記”:沒什麼“不可見人”的事,無需上綱上線

葉大鷹(圖片來源:網絡)

對於“方方日記”屢上熱搜,並持續引發輿論譁然,您有什麼看法?為什麼會站出來“幫”方方說話?

葉大鷹:在這場巨大的疫情災難之下,“方方日記”這件事是一件非常小的事,真正該上熱搜、歌頌的是那些逆行者,醫生、護士,包括抵抗病魔的病人,還有我們了不起的國家,還有許許多多疫情一線工作的人員,甚至武漢的市民等等,這些都是可歌可泣的。

而“方方日記”這件事其實就記錄了一個武漢的普通百姓,一個奶奶級別的老奶奶說些家長裡短的“片兒湯話”,因為身處武漢,而擔心著所有人的擔心、害怕著所有人的害怕,她的消息未必是官方的,但他們都在尋求消息的來源,表達自己的心願。

其實疫情爆發到今天,我們從官方或主流媒體報道中,慢慢都要有一個認識的過程,而“方方日記”其實就是如實記錄了這個被突發災難關閉在家中的老奶奶的擔驚、害怕、緊張、猜測的心情。現在一些人把這件事炒成一個很大的事情,我覺得它不應該成為一個主流話題。

一開始對方方日記內容並沒有瞭解,很多網友攻擊方方日記,我才開始看,看了之後就是覺得內容沒什麼可攻擊的,可能有時候她過度緊張,有一些不實的信息導致了一個誤差,但第二天她也進行解釋說明了。

對於這件事,身邊也有好朋友與我有各種爭論的,我一開始並不太當真。客觀的說,當下誰又能脫離網絡、自媒體,我們有時或多或少會無意傳遞一些不實的信息。

為什麼說“方方日記”不應該成為主流熱點話題?

葉大鷹:“方方日記”事件是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卻讓大家注意力從八個吹哨人轉移,也很少再討論那些醫生護士的故事。

前幾天,有一個特別感動的畫面,我從電視上看到一個所有醫生、護士摘口罩的畫面,瞬間就被感動落淚。這些人才真正應該是我們話題的焦點、熱點。

還有護士張靜靜去世後,我們的國家和政府在七天之內把在塞拉利昂的她的愛人接回來,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我們現在的注意力卻是熱衷於罵方方,方方不應該成為熱點,方方日記更不應該成為熱點。我們更應該關心這次疫情中我們國家所做的,我們還有哪些不足。我們有些官員的確做法不對的,我們可以指出來。

但這次疫情中,我們的國家、政府、人民不惜“血本”遏制疫情,現在才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我們的國家在全世界都是值得稱頌的、是偉大的。我們真正不應該忘記的、該討論歌頌的是這些。

對於因“方方日記”片面消極或某些不實引發的網友對方方的謾罵攻擊,您可以表達一些自己的觀點嗎?

葉大鷹:武漢封城,所有的武漢老百姓被關在家裡,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我們將心比心地想:“武漢的老百姓得多害怕,他們甚至不清楚病毒會不會通過排水管道傳播。

而身處武漢的人和我們這些“外地人”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而方方也是他們的其中一員,她所說的“牢騷”話也就是老百姓惦記的那些話。但因此被上綱上線。我覺得輿論的災難並非方方,而是把老百姓對疫情關注的轉移分散。

您又如何看待“方方日記”在美國出版?

葉大鷹:這次疫情是一個世界性的災難,這次災難程度大到可以說是二戰之後最大的一次災難,對於全世界人民、各國政府都非常想了解是怎麼一回事兒,他們也想了解中國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除了主流媒體所報道的之外,還有中國民間的說法。難道疫情中真有多少“隱情”需要我們掩蓋?你不覺得越想掩蓋,他們(西方)可能會越好奇嗎?

世界想了解中國的時候,為什麼我們不能看成一件好事兒,方方日記中並沒有什麼“不可見人”的事兒,更比不上八個“吹哨人”所帶來的影響,有很多沒看過方方日記的人,他們愛國的情感很樸素,但可能根本懶得看日記內容,便被煽動性的言論所影響,認為方方日記是“賣國”的。

“方方日記”是個人紀錄的個人感受,是非常主觀的,並不是央媒,也並不能代表官方,所以我們無需指責她個人的東西,不能像對待官媒一樣看方方日記,那對她的要求可能就有些高了。

當然,對於方方日記在美國出版,大家有疑問有想法也正常,因為我們要嚴防別有用心的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惡意的攻擊,而很多人是出於擔心、為國家著急。我覺得不論是著急的人,還是指責方方“出賣祖國”的人,出發點也許都是發自內心的“愛國心”,但是你們應該看看方方日記,再出來“指責”。這不僅是對事實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您能談談您發表在微博上的有關文章嗎?

葉大鷹:我其實覺得不用特別正經地站出來說這件事,事實上是打岔開玩笑,我覺得沒必要再正兒八經寫篇文章去駁斥,半夜醒來翻翻微博,看著有些人罵我,我也挺“樂呵”,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鬧劇,我也和大家逗悶子。可能會引起大家不滿的情緒,我也請大家原諒。

但那些為搶眼球、煽動大家的人,我覺得並不值得我尊重。而被煽動的人,我覺得難免大家想法不同,這些不同觀點、不同想法在一個包容的國家、社會都可以存在,我們可以觀點駁斥,其實最終爭論出的是一顆愛國心。歸根到底,我們的情感是在一塊的,並不是畫一條線,一刀切成所謂的“賣國”與“愛國”。

作為革命後人,當站出來針對這件事情發表與很多網友不同觀點的時候,有沒有擔心會造成現在的輿論,會被攻擊或者誤解?面對網友的一些攻擊,您想說些什麼嗎?

葉大鷹:我是一個烈士後代,不是高幹子弟,沒有享受過任何高官厚祿帶來的所謂“好處”,我就是一個普通百姓,在感情上,我更容易站在老百姓的立場想問題,所以不會先入為主的為某一個階級說話,這個國家是人民的,我爺爺他們那一代共產黨人出生入死是為了建立一個人人吃飽穿暖、人人受教育,所有人平等的社會,而不是建造一批特權。

我爺爺解放前就去世了,我們這些後代並沒有享受過任何特權,我們和所有老百姓一樣,經歷著國家的繁榮昌盛以及國家的災難。但因為我們是烈士後代,所以我們身上有一種光環,大家就會用不一樣的眼光注視。

面對一些攻擊我的網友,我其實是感激的,因為他們真的把我當成了一個紅色革命後代,他們把我當成是自己人,我覺得我一點兒都不怪他們。

他們覺得:“你怎麼能站在方方那一面呢?”

我要說:“恰恰相反,他們(煽動輿論的人)做的那些事才是真正對黨的事業不利的事情。”

大家對我理解也好或者誤解攻擊也罷,我都不埋怨,但是別有用心挑唆的人,對我們的國家一點好處都沒有。希望大家能明白,這是我的心願。最後,我想通過大白新聞對大家說:在“方方日記”的這場爭論中,我選擇站在弱者一邊,站在人性一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