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只股票集體跌停,277萬散戶踩雷!但這只是開始…

每經編輯:孫志成

儘管五一假期海外市場一度大跌,但今天A股並沒有跟隨下跌,截至上午收盤,滬指微漲,但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低開高走,表現強勢。 在絕大多數股民長舒一口氣的時候,有277萬股民卻在痛苦中煎熬。今日上午,兩市總計有55只ST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垃圾股)跌停,市值總計損失約60億元。 但這可能只是痛苦的開始,隨著註冊制在創業板啟動,A股註冊制改革也擴展到了存量市場,徹底關閉暫停上市、重新上市等“後門”後,垃圾股的殼價值終究將變得一文不值。對於那些熱衷於炒作ST股的股民來說,承認決策失誤,擁抱價值投資、長期投資才是理性的選擇。

55只股票集體跌停,277萬散戶踩雷!但這只是開始…

ST股上演跌停潮,30年“不死鳥”也沒幸免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統計,截至今日早盤收盤,滬深兩市總計有55只ST股票跌停,這些股票總市值1294億元,股東總戶數高達277萬。但與近1300億元的總市值不匹配的是,這55家公司2019年創造的總營收只有997億元,總計虧損高達517億元,賬上貨幣資金只有可憐的200億元。

垃圾股究竟能有多垃圾?這55只跌停的ST股,就能給你最直觀的體驗。 比如股價,最高的ST金宇也只有11元,最低的則在1元線掙扎,比如*ST夢舟(1.07元)、*ST兆新(1.23元),如果這些股票連續20天股價低於1元,則將被直接退市。在A股有過炒作低價股的風潮,認為股價低就意味著便宜,可以抄底,現在這些股民將為這樣輕率的判斷而埋單。 垃圾股退市難一直是A股的頑疾,一些長期業績很差甚至長期虧損的公司無法退市。這55只股票當中,上市最早的*ST飛樂1990年12月上市,是滬市“老八股”之一,和A股的歷史一樣久遠;另外還有15只股票也是在2000年上市。這些“不死鳥”長期佔據寶貴的上市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市場是該需要出清了。 既然是殼,那這些公司究竟有多空?Wind統計數據顯示,這55家公司當中:

有8家公司員工總數少於100人,其中最少的是ST群興,只有17人,但公司總市值為22億;去年全年總營收低於1億元的有5家公司,最少的*ST海創營收只有1513萬元。

55只股票集體跌停,277萬散戶踩雷!但這只是開始…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據wind數據,今日(5月6日)有26只個股被ST。從觸及退市風險警示紅線的具體指標來看,這些公司不盡相同。其中,因觸及兩連虧而將披星戴帽的情況居多。比如飛樂音響、貴人鳥、恆康醫療、美都能源等。

除了上述披露年報後連續虧損戴帽的,還有兩家公司連年報都無法按時披露。

暴風集團,因找不到首席財務官和審計機構而財報難產,公司僅剩10人。同樣的,神霧環保、由於公司尚未完成聘任年度審計機構的工作,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暴風集團和神霧環保都是當年的大牛股,最新股東戶數分別為6.35萬戶和5.33萬戶。目前兩家上市公司都處於停牌狀態。

而據wind數據,今年4月份,因退市風險警示(*ST)停牌的股票則多達40只。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4月30日,當月被實施ST的股票平均跌幅9.22%,華塑控股、一汽夏利、群興玩具跌幅分別達到35.14%、33.87%和30.07%。天津松江、華東科技、兆新股份、青海華鼎、法爾勝、樂通股份、融捷股份等跌幅超過10%。湘電股份逆市漲近20%。

縱觀這些即將被*ST的公司,不乏諸如ST中新上市不足五年即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此外,也存在類似於ST東電撤銷退市風險警示不足一年便再度被*ST的情況。

垃圾股炒作讓人“看不懂”

今天ST板塊的跌停潮,讓人聯想到A股市場上屢見不鮮的炒作垃圾股的行為。

“炒差”是A股市場的一個突出現象,不少投資者出於博公司通過資本運作手段實現脫胎換骨的預期,買入業績薄弱、積重難返的ST公司,甚至僅僅是搏第二天技術性上漲。

比如,2019年9月10日早盤,連續跌停的*ST信威在吃下第43個跌停板後,竟然在盤中打開跌停,隨後大批量資金瘋狂湧入,上演了一場快速的“地天板”行情。而這家公司當時半年就虧損155億、市值蒸發超1900億。

當年8月27日至9月3日,寶塔實業(現證券簡稱*ST寶實)連續六個交易日收報漲停,股價幾乎翻倍。

而這家受資金追捧的上市公司實際問題百出,從實控人被捕、財務總監等一眾高管離職到銀行賬戶遭凍結、股權轉讓款遲遲未支付以及半年報業績變臉,幾乎每一類爆雷,寶塔實業都會來上一種。

55只股票集體跌停,277萬散戶踩雷!但這只是開始…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然而由於軍工板塊的火熱,不少遊資藉機炒作概念板塊,而寶塔實業也在其中之列。從龍虎榜數據來看,不少知名遊資機構在寶塔實業成交量放大階段反覆進場進行大量買賣,放大市場交易量,因而引發了這隻問題股的短線拉昇。

當年8月19日至8月29日,深大通連續九個交易日創下8個漲停板的記錄,股價也接近翻倍。當5月,證監會稽查總隊工作人員換前往深大通公司送達立案調查書並進行調查工作,卻遭遇阻礙,其中一名執法人員還被打傷到醫院治療。事件曝光後,深大通深陷輿論風波,股價大幅受挫。

但過了四個月後,深大通股價意外上漲,其原因則僅僅因深大通公司註冊地在深圳,因蹭上“深圳先行示範區”題材熱點,引發股價飆升。

原本問題百出、負面纏身的上市公司卻在短期成為資金追捧的熱點,垃圾股搖身一變成為“妖股”,其背後往往缺乏支撐上漲的邏輯。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樣的垃圾股炒作行情屢屢出現,一方面說明了市場活躍度再提升,另一方面也說明投資者盲目投資、缺乏投資風險意識。對於投資者而言,如果跟風追漲進入這些問題公司,最終公司面臨停牌退市風險,則投資損失的概率更高,需要提高投資的風險意識。

註冊制進入存量改革時代

垃圾股炒作能否得到遏制?

4月27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獲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證監會隨即第一時間發佈了4部註冊制的制度文件向市場公開徵求意見,創業板註冊制“靴子”正式落地。伴隨註冊制而來的,是堪稱史上最嚴的創業板退市制度,業績差、內控弱殼資源品種首當其衝。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隨著註冊制及嚴格退市的推進,殼價值已經不大。市場投資邏輯已發生變化,質地優良的公司價值將更為突出。尤其是通過主營業務出色,或注入盈利能力強的優質資產,這些公司長期發展前景向好,質量不佳的公司加快被淘汰。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之前一些殼公司通過調整財務淨利潤、資產重組、政府補助、甚至虛增收入等方式達到規避退市的目的,本次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將極大縮小上述行為的操作空間。

55只股票集體跌停,277萬散戶踩雷!但這只是開始…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國盛證券認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健全了退市機制,加快劣質企業出清。豐富完善退市指標,且退市觸發年限統一為兩年,加大“殭屍”企業和空殼公司的出清力度。簡化退市流程,提升退市效率,優化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停牌安排,保障投資者交易權利。強化風險警示,對財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退市設置退市風險警示制度。

財信證券認為,作為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一部分,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在繼科創板後再次邁出重要一步,對於中國資本市場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一是更多行業的創業企業有望惠及註冊制改革紅利,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將拓寬科創板原本所覆蓋的高新科技行業,更多創業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將獲得更多的融資渠道和機會。二是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進一步增加上市企業的供給,供給的增加將削弱存量市場的炒殼行為,加快優勝劣汰的進程,具備核心競爭力、經營管理優秀的企業將有機會獲得更多溢價。三是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將優化資本市場結構,與科創板形成優勢互補。

安信證券認為,全面推行註冊制後,IPO供給增多將消耗大量資金,從而導致A股流動性緊張,帶來A股長期承壓。緩解這種流動性緊張的渠道必然是完善上市退出機制。註冊制的推進和退市力度的加大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上市公司尾部風險將面臨緩慢出清。從結構上看,註冊制將加速A股兩極分化,投資趨勢轉向龍頭,成交量逐漸向龍頭集中。2014年以來,市值排名前五十上市公司的成交量在整個羅素3000指數樣本中平均佔到20%,而A股市值排名前五十上市公司的成交量佔比只有10%左右,遠遠低於美股的水平。招商證券預計,未來A股市場中能活躍成交的公司,將在兩千家左右。這意味著大量公司即使沒有退市,也會淪落成為仙股,有助於市場優勝劣汰。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wind資訊、證券時報·e公司、券商研報)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