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口歸一,回頭是岸

《教父》裡說:“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以前不懂,以為方就是方,正就是正,醜就是看著不好看的東西。現在看來,可能不是,世生萬物,形無美醜,但意有不同,沒有正,方也失去了意義。

口口歸一,回頭是岸

世事之繁,窮其一生不可歷辨。

因此,人類在其文明的進行化過程中,逐漸把萬物化繁成簡,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身邊事物的形象,刻畫在巖壁上,以記錄活動的場景。在很多遠古時代的墓室、洞穴中皆有古人留下的這種壁畫。

口口歸一,回頭是岸

後來,這種刻石記事的形式,慢慢演化成兩個方向:一是繪畫,另一個就是我們現在的符號文字。

口口歸一,回頭是岸

甲骨文

中國的甲骨文,古蘇美爾人所創的楔形文字都是比較典型的人類早期符號文字。

口口歸一,回頭是岸

楔形文字

到了近現代,各種文字進一步簡化,形成了線條更為簡潔符號。

我國文字從陶器文字開始,歷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的變化。

20世紀50年代以後,新中國為提高國家人口識字率,又進行了進一步簡化,也就是目前我國使用的簡體字形式。

口口歸一,回頭是岸

魚字的演變

中國文字第一次實現真正統一書寫形式的,是在秦朝嬴政時期,以小篆為標準文字,推行全國“書同文,車同軌”。小篆是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制出的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口口歸一,回頭是岸

人類觀察世界,創造了符號文字,並且通過組合賦予了一定的意義

現在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兩種類型,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中國漢字屬於前一種類型。也是單字意義最豐富的符號文字。

口口歸一,回頭是岸

例如“口”字,是漢字中典型的象形文字。口,字,其甲骨文像一個向上的嘴形,上面部分有出的意思,所以多用於指發音說話。也可看成四角形。本義為嘴,引申為容器通外邊的部分,出入通過的地方等。

後來,中國通過“口”字與其它字組合創造的四字成語,意義比單體字更豐富。

比如形容人品德惡劣,道德敗壞的口字成語:“飯來開口,口是心非,衝口而出,口不擇言,搬口弄舌,赤口毒舌,出口傷人,狗口裡生不出象牙“。

形容人處境尷尬的口字成語有:“百口莫辯,目瞪口呆,風口浪尖,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形容眾人同聲一氣的成語有:“

百口同聲,口誅筆伐”。

形容人道德高尚的成語有:“交口稱讚”。比如說:鍾院士、李院士心繫百姓,為民拼命,老百姓提起來都交口稱讚。

“口”字成語,形容美好的少而不良的多,更說明了品德高貴者少,所謂“賢者寡也”。

口口歸一,回頭是岸

“口”字成語如此,“口”字旁字同樣也是博大精深富有很強的哲理性。一些“口”字旁字,引申出一些做人的道理,撥雲去霧,給人以啟迪,使人心向善,修身齊家,利民利國。

“口”字方方正正,代表正直,但是,老是張著說也不好,“君子不重則不威”,所謂“言多必失”。

字有時候也會形象化的比喻成其它事物,如:“城,籠子,家,窗口等”。有意義的口字旁字有:“囚”表示,籠子裡的人,意指犯人。“固”意指圍起來的人,可組詞“固執”“頑固”等。“囹圄”指古時監獄。《風俗通》:“囹,令也,圄,與也。言令人幽閉思愆,改惡為善因原之也。”

口口歸一,回頭是岸

關於“口”旁字,還有一些有趣的口字謎詩:

因:千夫所指皆有因,

口:道聽途說口失真。

國:城中有玉真國士,

囚:閉門造謠籠中人。

寫到最後,竟不禁暗歎:沒想到一個口字竟如此深奧。頓感:人生如螺,世事如山,跋山而行,有荊棘亂石,有嫩葉甜果,荊棘處許能存身安,若為利誘,甜果旁恐有身後險。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