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要,我們上”——為故鄉30小時搶運捐贈口罩和額溫儀

當悉尼時間2020年2月21日1:20分,(北京時間2月20日晚上10:20分)重慶慈善總會李世東部長在群裡發出由重慶逐夢人出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四川外國語大學澳洲校友會(籌)和重慶巴蜀中學澳洲校友會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平安到達重慶江北機場的圖片,特別是看到大家站在重慶機場出口“行千里,致廣大”的背景前面和物資合影的相片時,還是有點小感動,也終於放下心,好好地睡了一覺。


“有需要,我們上”——為故鄉30小時搶運捐贈口罩和額溫儀

物資平安抵達重慶江北機場


現在醒來,把這次捐贈活動如實做個記錄,也向大家做個彙報,特別感謝所有參與幫助提供支持的各位人士和機構。

自從20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我們作為在澳大利亞的海外華人,無時無刻不關注疫情的發展,也在積極參與各個社團發起的為國內抗疫一線捐款捐物活動,1月底,我們為母校西北工業大學採購到額溫儀96臺,順利送達西安。進入2月份,疫情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澳洲對中國的各種簽證實行禁止令,航空公司紛紛停航,國內除了武漢,家鄉重慶的疫情也非常令人焦心,工廠企業不能開工,學校不能開學。

伍明秋和兒子說:“我們還是為我們的母校做點事情吧!”

伍明秋(Nina)和周淑瑾(Susan)都是1992年畢業於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現在分別是悉尼和墨爾本的移民律師,受學校委託籌建成立四川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校友會,我們公司還有很多川外的學子。我們一家三口連同侄女,都是重慶巴蜀中學的畢業生。我們能夠為母校做點什麼呢?


“有需要,我們上”——為故鄉30小時搶運捐贈口罩和額溫儀

著名的重慶巴蜀中學


所有的醫療物資在澳洲都是一物難求,口罩、手套、額溫儀、防護服、消毒劑,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來的猝不及防。市面上,朋友圈各種信息真假難辨,各種物資良莠不齊,畢竟我們都不是專業的醫衛人士,也有不良商人囤貨居奇,以次充好。疫情發生以來,由於澳大利亞政府的過度反應,許多留學生和客人滯留國內,我們澳洲公司的同事積極善後,提供附加服務,特別忙碌。她們還是積極到各個藥店,零售終端去尋找貨源,事實證明,效果不彰。幾天下來,只買到200個醫用一次性口罩和6臺額溫儀。天無絕人之路,打聽到一個巴蜀校友朱曼(Mandy)手上有一批貨,硬從她手上分了10箱共3000個口罩出來。她是做衛生防護用品的,因為疫情,國內沒有原材料供應,她也快斷貨了。2月13號,我們定下這批貨後,馬上聯繫四川外國語大學的鄒渝書記和巴蜀中學的王國華校長,他們非常支持,立即分別安排川外辦公室常慧明主任和巴蜀中學辦公室宋傑主任同我們對接。


“有需要,我們上”——為故鄉30小時搶運捐贈口罩和額溫儀

迎來建校七十華誕,歌樂山腳下的四川外國語大學


2月17日,貨到了我們悉尼辦公室,心裡踏實了,我發了一個朋友圈,“貨到了,怎麼運回去呢?”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朋友紛紛關心,獻計獻策,出主意,想辦法,特別是悉尼的楊東東和重慶市外辦的範青處長。範處長告訴我們可以捐贈給重慶慈善總會然後定向給四川外國語大學和重慶巴蜀中學,並且發來許多相關的捐贈文件,讓我們先著手準備。我看了一下,以為很簡單。其實不然,中間牽涉到很多法律法規,非常的嚴謹,一不小心就會耽誤時間或者前功盡棄,這是後話,回頭再說。我當時著急的是如何儘快把這批物資送達重慶。平時熟悉的川航和國航都已經停飛,走海運太慢,走快遞要拆分,需要很多人的身份證號碼,又貴又特別麻煩,並且據說因為是口罩等防疫物資,還不一定能夠安全送達,這是我們最擔心的。雖然不管哪裡用了我們捐助的口罩防疫,都一樣。但畢竟我們對兩個學校有了承諾,我們不能失信啊,我們校訓裡面就有“公、誠”二字。到了第三天2月19號一早,範青處長在微信裡面問我,我一看也有點著急,有朋友提醒我南方航空還在飛,我馬上聯繫兩個在南航的朋友,一個是南方航空總部財務處的楊智Ronnie Yang,還有一個是南航澳新區域悉尼辦事處銷售經理葉陽先生。他們都非常的爽快,楊智讓我等等,他通過他們的系統聯繫悉尼的同事。

“有需要,我們上”——為故鄉30小時搶運捐贈口罩和額溫儀

葉經理剛剛結束在悉尼的任期,已經回到總部,他更加熟悉流程,馬上在系統一查,告訴我明天早上11:20南方航空CZ3439航班從悉尼到廣州,我們的貨可以通過旅客免費帶到廣州,我們必須在早上8:30前把貨送到悉尼機場。那時候是2月19日澳洲時間下午四點。從那時候開始,一直到晚上半夜2:00,我們還在保持聯繫,敲定所有細節。我們先後申請了南方航空的運費豁免,因為貨物到廣州以後,如果沒有人直接帶回重慶,找人在廣州取貨,再轉運也是一個問題。葉經理考慮到我們的困難,在系統上查到那個航班上正好有兩個旅客要轉機到重慶,又幫我們解決了這一大難題。平時我們覺得有人從廣州轉回重慶太平常不過,但在這個特殊時期,有這兩個貴人,真是上天眷顧。由於疫情的影響,平時他們幾百人的航班現在只有稀稀拉拉不到五十人。

南航的葉經理在我的微信聯繫人裡,其實我們也只是一面之緣。我記得當年他剛到悉尼的時候,他在國內一個新入職大學畢業生同事的父親還是母親在鄉村老家因為車禍去世,他的同事們私下發起捐款幫助,因為一些政策原因,需要我們小火柴公益基金的賬戶幫忙收錢轉交國內,我們小火柴公益基金協助他們達成了這一義舉。下午5:20的時候,楊智也把南方航空澳新公司財務總監曾總的電話發給我了,我看葉經理安排的如此細緻周到,我就沒有打擾曾總,我想等這件事辦完了,我再電話向曾總致謝吧。其實要致謝的何止葉經理,楊智,曾總啊,第二天一早南航悉尼站的陳、郭兩位站長老鄉,也是非常認真,上心,他們親自幫我們的物資打包託運,同幫忙帶貨的旅客溝通交代,都讓我們非常感動。他們代表的是南航這個偉大的群體,代表的是央企上下的員工在疫情期間展現出來的精神面貌。我突然想起一個在網上流傳的視頻,一架南航的班機,沒有乘客,所有的座位上都裝滿防疫物資,從澳洲飛回中國!致敬南航!

在澳洲,不僅是華人,我們隔壁的印度尼西亞打印店老闆,聽說我們運回去的抗疫物資需要打印一些標誌和橫幅,已經下班了重新從家裡趕到店裡加班,免費為我們設計打印。一直到晚上10點。

另一方面國內的範青處長,把重慶市外辦的同事和重慶慈善總會的翁順春部長拉到一個工作群,工作群裡面陸陸續續把川外的常主任、巴蜀的宋主任、安捷清關公司的同事和重慶逐夢人出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員拉在一起,組織了一個龐大的工作群,每個人都隨時關注著群裡的動態和信息。群裡的人好多都不熟悉,但是配合起來卻相當默契,沒有爭論,各司其職。重慶慈善總會關於捐贈有很多非常嚴格的規定,遠非我們外人想象的那麼簡單和馬虎,從一個小數點的金額,從捐助物資的品牌、產地、材質,捐贈人是海外還是國內,是個人還是機構,從接受人到指定受益人,怎麼辦理海關通關,怎麼辦理減免稅,好多環節。以前沒有同慈善總會打交道,因為網上的一些流言,心裡還是很忐忑的,通過這一次交道下來,坦率地說,我對中國的慈善和公益是有信心的。群裡的每一個人都不知疲倦,高效有序地忙碌著,沒有分上班下班。

我也要感謝我們悉尼公司的美女們,她們有的頭天晚上準備到10:00,因為第二天我們必須要8:30把物資送到機場,她們7:30就趕到了公司,她們有的家離公司有30公里遠,為了不遲到,早上5:00就起床了,當我們早上趕到機場同南航的陳梅站長和郭東先生匯合的時候,機場的辦票櫃檯冷冷清清,沒有幾個人。郭東先生讓我們在旁邊等等,幫我們帶貨的客人還沒有來,我們等到10:30離飛機起飛不到一個小時,客人還是沒有出現,我有點著急了,害怕客人不會出現。陳梅站長給我們解釋:航空公司只知道有兩個客人去重慶,但是由於隱私原因,航空公司沒有客人的電話。這兩個客人做了網上值機,所以他們不著急。客人知不知道要幫我們帶物資呢?客人不知道,因為聯繫不上客人,所以只有等他們來了同他們協商和交代。我那時候的心情真是七上八下,我想的都是萬一他們不來怎麼辦,萬一他們不願意帶怎麼辦。

“有需要,我們上”——為故鄉30小時搶運捐贈口罩和額溫儀


10:45的時候,客人終於出現了,是兩個說普通話的重慶人,聽了航空公司的介紹,他們非常樂意,其中一個聽說我們是捐給兩個學校的,很急迫地問:“你們還有沒有,能不能捐給我們一點?”一瞭解才知道,他們一個是重慶郵電大學校辦的趙豔霞老師,一個是重慶重慶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李成剛處長,他們年前來澳洲旅遊,現在趕回去準備復工。實在太巧了,我作為重慶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校外導師,其實是想過給重郵捐贈一些的,但確實物資有限,我只能答應他們,下次我們儘量努力。

物資送上飛機以後,事情並沒有結束,因為時間緊張,必須在帶貨的乘客下飛機出關之前辦理好海關的放行單。接貨人重慶慈善總會在重慶,安捷清關公司也在重慶,出關在廣州,而我們公司的小姑娘辦理這些手續又是頭一次,幾個來回下來,時間一分一分地過去。南航的葉經理和陳梅站長們非常著急。作為一家負責任的航空公司,旅客的利益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沒有海關的放行單,下飛機以後不能正常減免稅清關,旅客的信譽會有影響。而旅客幫我們帶貨完全是義務,所以慈善總會的翁部長和清關公司也很著急,畢竟現在是非常時期。也許是大家的努力和誠心,蒼天有眼,在飛機著陸前十分鐘,放行單拿到了。隔著顯示屏,我都能夠感受到每個素不相識的人緊張的心跳,當李成剛處長和趙豔霞老師在微信群裡報告平安出關的消息的時候,我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忍不住打開一瓶紅酒喝了起來。

是的,當前我的家鄉、我的祖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疫情。正如一些人看到的,曾經熱鬧的中國,曾經活力四射的中國,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但是,通過這樣短短30個小時臨時發起的一次小小愛心帶貨活動,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無不是滿滿的正能量,直接參與這個活動的數十人,分佈在兩國三地,涉及七八家單位和機構,距離上萬裡,因為愛和善,憑著義聚在一起的時候,沒有人矯情,沒有人退縮,沒有人討價還價,每個人都展現出響噹噹的中國人在災難面前,在人性面前的光輝,不管他是官員還是平民,不管當時他是在崗還是休息。中國有這樣的人和精神,還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還有什麼瘟疫是戰勝不了的呢?這種精神就像冰河下奔湧的一股溫暖的春潮,遲早會融化冰河,噴薄而出,迎接春天的來臨。

有人問我,在異國他鄉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喝了一口酒回答他:這樣做,就像喝酒一樣高興。只要疫情不結束,只要有需要,我們會繼續這樣做。就像我會繼續喝酒一樣。等疫情結束了,我們一起喝酒,為我們的努力!

感謝所有參與和關注的人們,祝你們平平安安,健康快樂。重慶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