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严会”学术座谈回放·康宇丹:马严先贤,亘古两丰碑

首届“马严会”(马革顺严良堃合唱与指挥学术座谈会)上,各位专家的发言视频,未到场专家的贺信和纪念文章,中国合唱e家专门设立了专栏【名家声音·“马严会”学术座谈回放】。

本期全文登载指挥家康宇丹的纪念文章《在苦难中我们会记得“欢乐颂”》。康老师从马严二老的艺术生涯及崇高师德,进行了简单回顾和分享,并以“八闽山水,四序皆音律。马严先贤,亘古两丰碑!吾将上下求索以志之”的激情与豪迈,诠释对中国合唱事业的不懈追求。

【专家简介】

“马严会”学术座谈回放·康宇丹:马严先贤,亘古两丰碑

康宇丹

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初等音乐教育中心副主任

合唱学术委会主任

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理事

福建省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在苦难中我们会记得“欢乐颂”

——有感于中国合唱音乐奠基者的纪念日

接到广东中山合唱协会的邀请,我既高兴又难过。一者,为中国合唱指挥泰斗、中国合唱事业的奠基人马革顺诞辰104周年,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创办人、中国专业合唱事业的奠基人严良堃诞辰95周年纪念座谈会举行在即而欣喜;二者,事务缠身未能亲临座谈会不仅遗憾也实感愧疚。念导师音容宛在,难免戚戚,岂不恸哉!

音乐舞台上的合唱指挥家们,谁没有得到过马革顺先生的指点和教诲?马革顺教授关于合唱艺术的学术思想,是在立足于汉民族的思维、情感、语言、声调基础之上,吸取国际合唱艺术的学术精粹创造性地发展形成的。其音乐表现重风格、重情感、重深度,合唱音响谐和典雅、色调丰富。他不仅仅在咬字吐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更在运用声调、语调以加强合唱感染力方面有其极宝贵的成功经验。中国第一本《合唱学》的诞生,彰显了其鲜明的个性及民族特征。

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先生从事指挥40余年,为中国合唱艺术事业的发展及合唱队伍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指挥艺术上刻意发掘作品的内涵来构织各种不同的音乐图景,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性与严谨性,有着登峰造极的造诣。他指挥过《黄河大合唱》《长恨歌》、贝多芬的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莫扎特的《安魂曲》,以及西欧歌剧合唱等百余首古今中外合唱名曲。他还热情地扶持许多新作的首演,并使一些被遗忘的作品获得新生。

以上成就虽众所周知,然纵使日夜缅怀亦不为过!追先贤,寄情思,励吾辈!唯不懈努力与严格训练,培养较高指挥、演唱水平和音乐素养,普及合唱艺术,聊以慰藉。

时光荏苒,两位中国合唱事业的奠基人离世日久,虽风骨永存却是吾辈苦难。这让我想起了马革顺先生一生以贝多芬的生命理念激励自己——“在苦难中我们会记得‘欢乐颂'”。这是马革顺先生对合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也当是你我之孜孜以求。再者逝者已矣,于苦难中强颜欢笑,寄离情于音乐,托志业于交响,应是逝者所期。

马革顺先生、严良堃先生艺术思想博大精深,丰厚的积淀可谓取之不竭的音乐宝藏。从先辈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进行艺术再造与深加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的是独有的中国味道和东方神韵,传递的是发自心底的文化自信,当会赢得世界性的“欢乐”。音乐是成风化人、反映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是音乐工作者应尽的本分,坚守的底线。用高尚的音乐引领社会风尚,让受众在精神上获得陶冶,于心智上实现丰盈,创造出真正动人、暖人的佳作,音乐工作者责无旁贷。

八闽山水,四序皆音律。马严先贤,亘古两丰碑!吾将上下求索以志之。恩师往日指导点滴历历在目,无论任何境况我将铭记“欢乐颂”。

康宇丹/于福建福州

“马严会”学术座谈回放·康宇丹:马严先贤,亘古两丰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