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都在洞察生命“源問題”之如何驅動普通人實現“圈層躍遷”

高手都在洞察生命“源問題”之如何驅動普通人實現“圈層躍遷”

文:二師兄

接著昨天的內容。那麼怎麼看到果背後的因,又怎麼掌控念呢。

看到事物背後的因,這個需要一定的鍛鍊,原則上只要用心專研,經過時間的有效疊加,每個人都會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

當成為專家後,就具備了獨特的價值,而這個價值可以讓普通人改變現有圈層,融入更大的圈層。在新的圈層會進一步當大人的價值,這就是實現階層躍遷。

這裡說的躍遷並不等同於網絡上段子說的,“成功在於你與誰同行,你身邊的朋友決定了你的財富”。這句話對也不對,單純的講道理,而不講這個這個道理應用的場景和條件,那麼這就是有毒的雞湯。


這種雞湯性質的道理,往往通過偷換概念,斷章取義引起人的共鳴。現實中道理產生的原理,道理的應用場景和使用條件絲毫不提,只是給到人們一個道理。


這個道理的毒害就在於它滿足了,人們大腦想要簡單化的處理問題,厭煩複雜處理的念。這種單一邏輯的道理,往往會使得人們要麼遵循道理一根筋埋頭苦幹,要麼好高騖遠,要麼追求某個細節忽略關鍵。


而且由於其具有簡單性和滲透性,使得它根深蒂固的紮根於很多人的心理,成為他們的行為準則。但社會自有其規律,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就是規律的反噬。

世界的發展自有規律,這個規律就是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根源,也都有其應用的場景和使用限制。

企圖用一套道理,解釋世界,指導自己的行為,那麼必然會被真實的規律反噬。結果從來不會因為某個人道理邏輯上講的通,就按照他的道理來作為運行準則。

這個世界的規律不會對任何人網開一面,也不會故意刁難任何一個人。即使我們現實中碰到的人際迫害,它也是規律的一部分。

規律不會因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道德而改變,相反道德也是規律的一部分;規律也不會因為人性的貪婪而該改變,相反貪婪也是人在進化過程中,因為叢林時代各種稀缺導致的創傷性經歷後,烙印在我們基因裡的需求,它也是規律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要想在這個世界活的好,首先要堅信一點,“任何存在都是有道理的”,沒有無緣無故的存在。這些存在要麼是規律發展的結果,要麼是規律反噬的結果,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依據規律,完成我們在這個歌世界上想要獲得的一切。


高手都在洞察生命“源問題”之如何驅動普通人實現“圈層躍遷”


具體再說到到網絡上的段子,“成功在於你與誰同行,你身邊的朋友決定了你的財富”。

很多人盲目使用這句話,導致盲目社交,盲目攀附高層次圈子,希望獲得圈子的資源。

但事實是在攀附的過程中,不斷的在消耗自己唯一可以掌控的時間和寶貴的精力,看似直接奔著“果”努力。

但事實是沒有相應的價值,又怎麼能融入相應的圈子。

圈子的實質是價值的交換,人脈的本質不是能幫到你的人,更不是場面上陪你喝酒聊天的人,而是你能幫到的人。任何人想要進階,必須要有自己的價值。


對於大多既沒錢又沒權的普通人來說,有兩種進階的方式。


一種是,閹割掉自己的自尊體系,閹割掉自己的各種想法,對上階層絕對忠誠。這樣可以使用忠誠對象階層的資源,這個過程稍微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必然面臨上層的拋棄和反擊。這也是規律,如果用這個方式進階,絕對忠誠就是他能提供的價值,絕對忠誠也是這種方式的天規,不能觸碰,一旦觸碰就意味著失去價值。


另一種方式是,用心的紮根某一領域,用自己的擁有時間和付出,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成為專家就是能看到選定領域表象背後的因,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擁有這樣價值的人,會自然被相應需求的高層圈子接納,然後自然躍遷。


在積累的階段,必須用心沉浸在選定的領域中,且不斷保持精進,這是上天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機會。也是我們階層躍遷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沒有這個階段的沉澱,即使我們再努力的社交,也只能是上層圈子可有可無的奴僕而已。


但要做到用心並不容易,首先是需要選定用心的領域,其次要做到用心本身也不容易。


如今世界發展很快,各種信息每天以幾何倍的增加,巨大信息帶來人們方便的時候,也不斷傳遞者焦慮,各種各樣的創業傳奇,各種各樣的成功故事。這些都在不斷的刺激這人們的感觀,進而生髮出躁動的念,這些念使得一部分人夢想和現實不分,急功近利的想要獲得成功。

但世界的規律並不會因為內心的急迫,就有絲毫的改變。

於是在各種追夢中,很多人敗下陣來,債務纏身,在失敗後又繼續折騰,連續多少次失敗後,人開始反思,究竟錯在哪裡,究竟我適合幹什麼?


人在不知道下一步行動目標的時候,就開始產生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幹什麼,究竟什麼是自己擅長的,究竟什麼是自己能夠堅持的,究竟幹什麼能夠獲得心力加持。


但擅長的事真的是找出來的嗎?失敗真的是不適合嗎?不能堅持真的是沒有獲得心力加持嗎?


也有很多人,長久在找事業緣起,心中懷有的夢是找到緣起就可以事半功倍的做事,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得不說,人的大腦很有意思。


大腦對我們固有的一切,迷戀到不可自拔的程度,會不斷的生產自己想要的念,並且堅持履行。直到收穫結果的苦,但還是屢教不改,重複性的犯同樣的錯誤。大腦以自己為衡量萬物的尺度,一切以自己為中心。即使那些明白大腦機制的人,也會每天會被大腦生產的念控制,需要通過保持覺知來甄別。


有的人什麼都可以捨棄,卻唯獨不能捨棄自己的念。


在這樣的社會信息洪流下,這些舍不掉固有的唸的人,深深被念頭控制,結果就是這個社會在不斷生產迷茫的人,而迷茫的人都在尋找我究竟該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改在哪個領域用心。

其實,緣起也罷,天賦擅長也罷從來不是找出來的,它是在被需要的場景下發揮作用後的呈現出的一種結果,所以緣起就是不斷的釋放自己價值,從周邊人開始開釋放。否則沒有應用場景,又怎麼來的結果呈現。


天賦時刻都在等待我們將其表達,生命時刻都在準備全新的事件和機會到我們跟前,一動不動的是我們。當我們不認同現有的東西,那麼我們就不能做到對其用心,即使那是機會。


現實是即便機會,在我們眼前也會無動於衷。我們舍不掉自己的念,將我們的意識給屏蔽了。我們只會看到我們想看到,只會期盼自己內心想象的機會,但其實身邊的機會,一直都在,只是自己從來沒有發現。


這真是像網絡上的段子說到,我一直在身邊,但從來沒有被看見。

所以,找到用心的領域,並不是真的找新心中所想,而是沉浸在被需要中。

在解決別人的被需要中,不斷釋放自己天賦,然後感知令自己喜悅的方向。

能持續沉浸其中的,這就是事業的緣起。所以,所謂的緣起,就是能做令自己當下沉浸其中,不斷精進的事。

在選定領域的過程中,自然做到用心。

用心是沉浸的結果,沉浸是目標足夠專注的結果。

所以要持續的保持在某一領域精進,需要做到的是,讓念頭時刻專注於當下要做的事,想要的結果自然就會在時間的疊加下順勢而出。


高手都在洞察生命“源問題”之如何驅動普通人實現“圈層躍遷”


越是信息爆炸時代的,內心越是躁動。


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獨立思考越是一件困難的事。很多信息不斷在釋放各種假象,背離原理的知識盲目接受都可能會成為知識的毒;

信息方便快捷的查詢,使得我們越發不能思考, 越是在這樣一個似乎什麼都能看到的時代,我們越什麼都看不見。

所以,在這個時代,越發我們需要冷靜下來,尋找自己的源問題,主動掌控念,持續的某一領域精進,實現階層躍進。

否則念就可能掌控我們,被念驅動的我們,看不到外界的真相,最後自然被這個世界的規律反噬,人生的所有痛苦都是規律反噬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