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庸之国?

普慈贤


中庸思想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这一思想的主要意思是凡事讲求适中,无过无不及,致达中和。“和”是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是上升到了哲学层面的认知。

《三字经》对中庸论述为:“中不偏,庸不易。”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是适中的意思,不易是不改变的意思。即中庸就是坚持适中,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目的是致和。

所谓中庸之国,就是在战争时期,不结盟,不参战,不为任何一方提供战争支援(包括土地物质人员),恪守中立,坚持适中,不偏不倚的国家。

春秋时期,春秋无义战,大大小小上百个国家拉帮结盟,互相吞并,从来就没有产生过中庸之国。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七国争霸,也没有产生中庸之国。

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国与国之间要么是附庸关系,要么是敌对关系,要么是姻亲结盟关系,基本上不存在中庸之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分为同盟国与协约国两个集团。没有中庸之国。

二战时期,中华民国的总统蒋介石,字,中正。中正有不偏不倚的含义。可是二战中,中国是被侵略的国家,是加入了同盟国的国家,不是中庸之国。

世界上称得上中庸之国的国家只有瑞士。在二战中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国家没有遭受战争摧残。


陈秦岭


中庸就是中间立场不偏不倚,不是左右派,不是上下派,是中间派,就是和事老。中庸之国也是这样吧。


条头津津有味


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实用。只有中庸之道,哪来的中庸之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