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那些年的那些事——採購老司機實戰紀實(1)

採購那些年的那些事——採購老司機實戰紀實(1)

老司機曾擔任多家企業的採購負責人,不少朋友一直催促老司機寫一些關於採購技巧的文章,分享給採購新入行小朋友,可又一直不在狀態。

雙十一近了,一下想起好多往事,那就聊點往事吧。

考慮行業的專業度,為了幫助理解,老司機決定用故事的方式來呈現。

第1回 老司機緊急接任務

1

眾所周知,近幾年電商行業風起雲湧。

除了“傳統”平臺淘寶、京東和網易考拉等仍穩健前行外,還有很多新勢力層出不窮。朋友圈內隨處可見拼多多、小紅書、貝店、雲集、環球捕手、愛庫存等新平臺的優惠推薦。

由於價格的透明和易對比,低價成了各大平臺跑馬圈地的核心手段。

由於商品價格的採購價格大都比較接近,倉儲配送成本的PK就成了各平臺和大品牌的重中之重。而快遞成本,則是其中最大的一部分。

陰差陽錯,老司機“失足”進入了某物流三方企業,該企業的客戶是上述的幾個大型平臺,擔任該企業的採購總監。

故事就從這開始了。

2

那是某年某月的一個夏天,老司機接到一個重大的任務:“為拿下上述某平臺的生意機會,需要3天內找到一家比目前客戶的快遞商票均價低1.5元的快遞資源”,“對時效要求中等,較為合適的供方是三通(中通、申通、圓通)一達(韻達),百世匯通和其他小快遞時效太差,難以符合要求”。

該平臺當時正通過通達系的某網點發貨,快遞價格發全國首重4元,續重2元。

查看該電商平臺銷售的主要貨物,均重為2KG。降1.5元,意味著降價25%。

先定個目標吧:把首重單價降低1元,續重調低0.5元。

當然,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

老司機馬上找到熟悉的幾個三通一達的網點老闆,挨個電話打過去:“有個大的生意機會,每天接近1萬票,均重2公斤,你看價格最低能做到多少?”

網點老闆們早就見慣了這套路:“好的啦,我儘快回覆”。

“這個很著急,一定要今天內回覆”。我補充道。

當日晚上,價格逐個的報過來,韻達網點的價格最低,首重3.6,續重1.8。其餘都比這個高。

馬上電話再打過去:“這價格太高了,能不能再降?”

對方回答:“我真的每票只掙你2毛錢,再低真沒法做了。”

磨破嘴皮,網點老闆咬咬牙說:“這樣,首重和續重我再分別給你降5分,真的到底了”。

降5分,那麼首重價格就是3.55,續重價格1.75。距離目標還差的遠。

看看時間,已經晚上11點,一天馬上過去了。

3

次日一早7點,還在睡夢中,CEO電話吵醒了我:“談的怎麼樣”?。

“三通一達都聊過了,因為量大,2公斤最低可以做到5.3。他們說這個價格已經接近成本,實在不能再低了”。

“這個價格生意肯定拿不下,你要多想辦法”,老闆很火。

我也很無奈:“咱們合作的通達系老闆我都問過一遍了,磨了很久。但是他們告訴我這已經是微利了,如果再降0.7元,就要虧錢了,他們肯定不幹。”

老闆在電話了安靜一會,還是很堅持:“就是因為別人做不到,我們做到才有機會。你開闊點思路,想點其他辦法。比如,我們現在合作的做不到,你看看周邊有沒有其他資源,比如可以發貨地點轉到YW去,哪裡價格應該更低”。

好吧,此路不通,換其他路。

4

洗把臉清醒一下,打個電話給韻達的網點老闆老陳:“知道你昨晚肯定熬夜了,兄弟有點事找你,在不在公司”;

對方在電話裡打個哈欠:“你電話怎麼打這麼早了。好吧,過來吧,我在公司等你。”

火速開車到韻達網點,老陳睡眼惺忪的開門了:“也太早了,進來喝口茶”;

我沒空跟他閒扯:“沒辦法,老闆催的急。說,你這價格到底還能不能再低?”

他叫起屈來:“真不騙你啊。你看我這網點,每票面單費我要叫給總部2.8,從你那拉過來每票成本又要加4毛。再給你開6個點的票,這淨成本已經是3.4了,再加上我這人工費,場地費,成本都3.6了。天地良心啊,我給你這麼低的價,真的沒賺你錢,都是看大家關係好。”

我嘆了口氣:“兄弟給你透個底,客戶希望的價格是你的報價基礎上再降7毛到1塊。這價格是真不成,到底有沒有辦法?”

他低下頭想了想,又抬頭來:“靠,這地方沒有人可以做這麼低。除非,你能把發貨地點轉出去。YW倒有可能,但估計價格也很難做這麼低。”

我大叫起來:“就等你這句話了,YW有沒有熟人?”

他使勁吸了口煙:"好吧,我把老方介紹給你。他是YW韻達的車隊的老大,他自己也有個網點,你去跟他聊聊,看能不能聊點機會出來"。

5

給他要了老方的電話,又催著老陳當面給老方打個電話簡短介紹後。買了條煙,馬上驅車去YW。

YW是著名的小商品之城,每天從這個城市發出的快遞佔據全國的一成,每天發出的快遞超過兩百萬單。

到達YW韻達公司見到老方時候,已經是中午11點半。

老方是個精瘦的短髮漢子,閃爍的眼光裡透著精明。

我把煙遞上去,正要說明來意,他制止了我:“走,先上我的車,一起出去吃飯”。

(未完待續)

老司機心得:

1)把握客戶需求:要先弄清客戶想要什麼,這是選擇方案的基礎;成本和價格是方案決定的。方案合理,價格才能合理。

2)與供應商建立互信:和供應商建立良好關係,有了信任才能把事談透;即使合作不成,也能委託其介紹資源,對方的出面也能快速與新的潛在供方建立信任。

3)成本結構:要多方面瞭解和掌握供應商的成本結構,才能弄清楚對方說的到底是真是假。

4)談判不是爾虞我詐:是在彼此瞭解和互信基礎上的條件互換。

5)重中之重:接地氣,接地氣!虛頭八腦只會把自己弄成局外人。

瞭解更多後續故事和心得,請關注公眾號“網採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