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公開課 歐麗娟 ----惜春(一)

臺大公開課 歐麗娟 ----惜春(一)

臺大公開課 歐麗娟 ----惜春(一)

四春隱含原應嘆息

儒--入世--探春

道--忘世--迎春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生於世界 不在世界

佛--出世--惜春

惜---不應是珍惜愛惜而是吝惜

“表面韶華,要將其打滅”

惜春無代表花---苗而不秀

幼小是性格根源-----沒有判斷力

生命進展緩慢

第三回 林黛玉初見惜春 身量不足 形容尚小

四十回 劉姥姥進大觀園 惜春笑道請奶孃揉腸子 奶孃體現年幼

五十五回沒有談到會否重用惜春 四姑娘還小

六十五回 四姑娘還小

七十四回 小型抄家貼身丫鬟入畫的房間搜到外來男子所給之物(但實為兄長所給賞賜被入畫私藏)

惜春表現:不可原諒

惜春是賈珍的親妹妹屬於寧國府 和嫂子劉氏爆發衝突

到此為止 依然不涉世事

第七回送花給他戴 他說剃了頭就沒法戴花了

她的玩伴是小尼姑(智能兒) 在大概六歲時就體現了佛家思想---出世思想的啟蒙

艾格勒所說:你個人的最早記憶表明了你的自身估計

最早事件在四五歲之前就可以構築生活樣式和思考方式

幼兒遊戲是通過模仿來接軌成人世界 惜春幼時就想當尼姑體現她和常人不同

如學者所說四歲決定50%的知識 八歲決定80%的知識

幼時的思想體現了惜春的性格總基調

二十二回有關猜謎時惜春所寫之謎

前身色相總無成 不聽菱歌曲聽佛經

莫道此生沉黑海 性中自有大光明

謎底是海燈

其中有好幾層的對比

光明和黑海 追求世界的光明 世界是黑海

菱歌和佛經 菱歌多為情歌(不雅春天春天暗指性衝動)

惜春所在的寧國府(其所在的生存環境骯髒不貞潔)

惜春唯一認可的好友 智能兒(出家人最乾淨) but 其後期也和秦鍾偷晴(但這樣的人也離不開菱歌的汙穢)

賈政看著她的燈謎 聞之鼻酸

惜春是寧府千金 其後期也出家甚至要乞食

對惜春的出家的解讀

王國維認為:關他人之苦痛(出家人的境界兩種 除了這個還有體自身之苦痛)非常之人

紅樓夢中有非常之人只有紫鵑和惜春

另一種想法惜春的出家源於近乎鮮豔對紅塵的汙濁的恐懼 潔身自好

七十四回 被搜檢惜春年少被嚇到 入畫被檢出黃金疙瘩和男人衣靴(只是小過錯將哥哥的賞賜私自傳遞進來收藏)

但惜春要王熙鳳拖出去打。在王熙鳳給臺階下時,惜春確要求王熙鳳不要饒她

回到寧府也強烈要求懲罰入畫

憐介孤獨 百折不回

努力排斥黑暗 基本焦慮---- 感覺渺小孤獨世界充滿黑暗無情汙濁但又因為幼小無法反抗

惜春在王夫人手下生活產生病態的敵意逃避(迎春是病態的順從)

壓抑感情的傾向 冷漠以求不被傷害

出家以求脫離塵世追求解脫

(不同於黛玉的出世天性轉到接受塵世)

後不要入畫發表獨立宣言和寧國府斷絕關係(因為寧國府的情色傳聞避免他人議論)

“今後有事別累我”

不到十歲的孩紙 讓嫂子好笑又好氣

(體現了惜春的精神潔癖)惜春自以為明白 認為自己讀書有慧根

然後“我不了無,我捨不得入畫了”從這句看出,她不是自私她很有情感,只是在壓抑是源於她自己的情感逃避追求當“自了漢”。惜春追求自保而不是渡人(因為力量弱小)

惜春的世界觀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論。追求了悟明白,保持清淨。

小總結:惜春是過於求全責備以至於達到病態的精神潔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