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怎麼教育才能不走自己的路?

木昜廣隸


您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您能這麼問,說明您比較清楚自己的特點,包括優點和缺點。但通過您的問題似乎也看到了您對自己某些方面的否定。其實大可不必這樣。

首先,否定自己會讓自己不自信,而從“言傳身教”的角度來看,您會把這樣的不自信“教”給孩子。每個人都有閃光點,人與人也盡相同,所以,不用否定自己。

另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家長沒有什麼方法或者教育知識,以自己為鏡也是一個好的辦法。

我有一個朋友,有一點點的小氣,就是不愛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她也知道這個習慣不好,但總過不去心理的習慣。有一次她的兒子和電視臺去拍節目需要住在另外一個城市,而當天出發的時間又比正常的計劃時間晚了許多,這讓她意識到孩子帶的食物有些少,就想和孩子說東西別給別人吃,不然會不夠吃,餓著自己。

同時,她想到了男孩子不應該有這樣的心理,於是她忍住了沒有說。結果,孩子真的把吃的給了其她的女孩子,孩子的理由是:我是男孩子,應該把這些東西給她們吃,因為我可以抗得住餓。那是孩子三年級的時候,現在的他已經是大男孩兒了,已經成為一個特別大度的孩子,並沒有成為自己的家長那樣子的“小氣”。

相信這個故事可以給您一些啟發!

同時,我還想說,當您的孩子出現和您的童年或者青春時期一樣的問題時,不要用您長輩的方法來管理孩子,因為只能得到和你的成長軌跡一樣的結果,重蹈覆轍。

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自己的感受再清楚不過,從這個角度看,解決的辦法也就明瞭了!


李七月的育兒經


孩子是一個家的希望,孩子更是祖國的希望,他們的每一種表現都是天性,他們身上被寄予的重任與生俱來。如果家長愛孩子更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的責任,否則他們將來很可能會讓父母乃至社會失望。不要讓家長的愛變成孩子驕縱的藉口,讓他們學會獨立應該是首要目標。

娃娃要從小抓起,孩子在三歲到六歲這段時間是他們成長的關鍵期,就像烤瓷一樣,這段時期是固定形狀的重要期,也是最適合教育孩子的時候。現在的人最需要的就是養成良好的品質,比如獨立、自律、善良等等。但不論如何,做任何事情的基礎應該是獨立。

親戚家有個孩子,從小就十分依賴他的媽媽。因為他是家裡的獨子,所以爸媽都很寵他,平時想要什麼玩具就買什麼,不管做錯什麼事都慣著他。媽媽走到哪兒他就跟到哪兒,一找不到媽媽他就嚎啕大哭,誰都勸不住。長期下來,直到四五歲孩子還是黏著媽媽,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吃飯時家長也要追著孩子餵飯,讓人十分頭疼。

其實只是家長太愛孩子了,但他們往往會在愛與溺愛之間漸漸迷失,“回頭是岸,尚且不晚”,早點醒悟吧!放養的孩子並不比圈養的孩子差,家長應該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給予孩子關懷,什麼時候要讓孩子吃點苦頭。如果只是小感冒不會引起危及生命的問題,家長不要過於緊張,一直圍著他們轉,甚至達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程度,不如放手讓孩子去體驗生活。

朋友的朋友在學校裡跟其他同學打架,他的父親跟他說:“如果你打贏了,我不會幫你。如果你沒打贏,打輸了,我也不會幫你。”是父親太狠心嗎?不是。孩子到了學校後總會經歷叛逆期,惹出麻煩的時候家長不要總想著幫他們“擦屁股”,你能擦一輩子?要讓他們知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家長不可能為他們解決一輩子的麻煩,只有學會自己成長。

確實,沒有父母能陪伴孩子一生,要試著讓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他們做得不完美也沒有關係。要讓他們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從中獲取經驗,形成獨立意識。不論孩子處在哪一時期,在他們踏入社會之前,都還有成長的機會。在家時孩子還可以只做爸媽的小綿羊,但走入社會後,外面都是會吃人的大灰狼,如果沒有足夠的生活技能,只能被社會淘汰。

如果父母一方面想著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一方面又要什麼都為孩子包辦好,孩子還怎麼學會獨立呢?不管是蒼勁的雄鷹還是奔騰的駿馬都需要強勁的對手和廣闊的草原去鍛鍊他們的能力,我們視為寶貝的孩子也要讓他們自己闖一闖,將來才能在社會更好的立足。


教育圈子


你的問題說白了其實就是叛逆和規矩之爭,孩子想要表現個性走自己的路,而這些事在家長看來可能對未來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家長就會有一種期待在一些特定問題希望孩子不要過於自主能夠參照自己的意見,這也就是你所說的孩子要怎麼教育才能不走自己的路。

一、孩子從出生到成年有幾個叛逆期

由於你並沒有說清楚孩子有多大,只能從孩子一般情況來分析,從孩子出生到成年一般會經歷叛逆期會有這麼幾個:2歲左右——第一個叛逆期;7-9歲第二個叛逆期;12--15歲第三個叛逆期。

二、孩子為什麼要叛逆:

1、心態發生變化:

在發展階段中的孩子他們會尋求自我同一性,他們從最初那個需要父母照顧的孩子,逐漸變成了開始探索自己是誰,和未來發展方向的成長狀態。

---心理學家艾利克森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期或者你所說的走自己的路,就是他們隨著年紀增長開始想要弄清楚自己是誰,體現出來自己的個性,弄清楚自己未來想走的路。因此在各個叛逆期過程中,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開始希望能走上自己為自己規劃的路,哪怕這條路在成人看來是錯誤的。

2、來自父母的壓力

“別人家的孩子”這句口頭禪可能是很多父母給孩子最為顯而易見的壓力,盾似父母在做是比較,而在孩子看來可能就是貶低。其它易見的情況有父母將自己無法完成的目標轉嫁給孩子;又或者是父母因為某些小事而與他人大打出手等都有可能讓孩子感到無形壓力。

3、孩子得不到爸爸媽媽愛:

眾所周知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一個健康家庭氛圍,可是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可能將他們不喜歡的生活狀態延續到孩子身上,使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愛。當內心缺乏這種情感時,他們往往會在學校社會結交一些朋友來填補這種空虛,這個過程就使得孩子難免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

4、教育方法不當:

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父母總覺得孩子做什麼都不對,對於孩子總有一種控制慾望,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衝突、矛盾。


以上只是分析孩子可能叛逆的原因,但並不代表全部,個體不同,生長環境不同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叛逆原因各不相同,家長需要儘早關注孩子心態變化,最為明顯的就是“鏡子效應”,孩子的一切變化相信大部分時候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下面來談談面對孩子的叛逆,父母該如何讓孩子避免走自己的路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呢。

三、父母該如何引導呢:

1、時刻反醒自己:

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是國家的一樁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父母只有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給孩子帶來正向的力量,從而改變孩子。------高爾基

正如前文所說的,自己有沒有口頭禪"XX家孩子怎麼樣",或者有沒有把孩子所有事情包辦,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我們愛孩子,但是更要給孩子帶來正向的力量,煅煉他們成長的。

2、定期和孩子溝通:

傳統教育觀點裡,家長的權威的是至高無上的,也根無不用在意孩子想什麼。因此當孩子出現叛逆期時,家長往往發現棍棒無效後就會顯得束手無策,其實這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和孩子缺乏溝通。不如現在起,每天或者每週都定出具體和孩子溝通時間,讓孩子說說自己對父母有哪些不滿,自己有哪些合理要求沒有滿足等等。這樣一來就能父母就能及時瞭解孩子想法,將一些細小危險及時化解。

3、給予適度的自由:

這裡主要是指青春期的孩子,也就是最後一個叛逆期孩子,我們做父母也從那個時間段過來,其實這個時候過度說教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後果不嚴重不如讓孩子去嘗試一下。社會會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其實我的孩子也經歷叛逆期,我的親身體會是一味強調孩子聽自己的真的不會有什麼效果,不如坐下來和孩子好好交流,畢竟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不是我們的影子。尤其是我們這些做家長的,真的不要到孩子出現叛逆時就單純認為孩子不聽話,其實很多錯誤都是我們長期教育的產物。

最後願每一個孩子都被童年治癒,被家長呵護,在快樂溫暖的家庭中長大,耳邊是鼓勵的話語,身邊是關懷的雙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