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併購,快遞圈“地震級”交易,市佔有率69%,從此獨步江湖?

豐巢“空降”一則收費標準

將自己捲入了漩渦之中

五一假期最後一天

快遞圈又迎來一項“地震級”交易

豐巢收購速遞易的消息再度引發關注


漲價+併購,快遞圈“地震級”交易,市佔有率69%,從此獨步江湖?


頭部整合壟斷加劇


5月5日,順豐控股發佈公告宣佈,豐巢擬與中郵智遞(中郵速遞易運營主體)進行股權重組,交易完成後,中郵智遞原股東中郵資本、三泰控股將合計持有豐巢28.68%股權,中郵智遞成為豐巢全資子公司運營。


這意味著,豐巢將併購中郵速遞易,作為快遞櫃兩大頭部企業,此次整合似乎意味著相關市場的壟斷加劇,標誌著智能快件箱市場格局由“兩強爭霸”正式變為“一家獨大”。


雙方為何在此時選擇重組?

5月6日,天風證券交運姜明團隊發文指出,“豐巢與中郵速遞易分別為當前市佔率最高的快遞櫃運營商,截至2020年3月31日,豐巢目前投入約178000個快遞櫃,櫃機佔比約44%;中郵速遞易佔比約25%。收購后豐巢市佔率將達69%。從網絡效應來看,豐巢在一二線城市市佔率更高,一線城市市佔率超過70%,中郵速遞易在低線城市網絡更強,因此本次豐巢完成收購之後,豐巢網絡效應有望進一步增強,將實現高中低線城市的全面覆蓋。”

此外,一位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指出,“豐巢與中郵合作,雙方可以實現大數據接口的互通”。一位豐巢相關人士,其回覆稱,“截至到目前,通過智能櫃進行交付的快遞件量約佔全國總快遞件量的10.5%,行業可挖掘的市場空間廣闊,雙方整合之後,可實現成本結構、網絡規劃、資源共享的優化與協同,進一步打造場景化、多元化、標準化的末端服務,為最後一公里提供成本與效率更優的解決方案。此次重組後雙方將致力於深耕快遞最後一公里經營,共同為消費者和合作夥伴提供更好的服務。”

不過,目前來看,豐巢開曼和中郵智遞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據順豐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1-3月,豐巢未經審計的淨利潤虧損約2.45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約為7.81億元。中郵智遞2020年1-3月未經審計的淨利潤虧損約1.59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約5.17億元。

這一系列動作很難不讓人回想起四年前速遞易的收費事件。2016年“雙11”後,速遞易因“超時4小時收費1元”成為眾矢之的。11天后,新政戛然而止。之後,速遞易將4小時改為24小時。

試水收費的背後,是其營收下滑的焦慮,據其母公司三泰控股的財報數據,2016年速遞易營收同比下降27.1%,毛利率跌至11.7%。2017年,三泰控股出售速遞易股權才扭轉盈虧。

而獲得四輪融資共55億元的豐巢,則在2017-2019年以約40%的增速在全國鋪設智能櫃。而按照豐巢於2019年給出的數據,其在全國已經擁有超15萬個智能櫃網點。意味著豐巢佔據37%以上的市場份額。

據官方統計,目前,豐巢已經為全國110餘城市、超過2億的用戶提供無接觸的交付服務,一線城市的市佔率超過70%,與得到中國郵政、菜鳥等注資的另一智能快遞櫃企業中郵速遞易、以及菜鳥自身的自提櫃,共同佔據快遞櫃領域主要份額。

如今,兩大快遞櫃頭部企業的整合似乎將帶來壟斷的加劇,收費成為大勢所趨。而在快遞專業人士徐勇看來,豐巢收取延期費用無法從根本上遏制虧損的局面,“沒有盈利模式的企業是難以持續的”。

快遞櫃連年虧損,循環何解

從三泰控股披露的歷史數據來看,快遞櫃業務投入的成本較為可觀。2016年,速遞易網點數達15萬個,全年投遞量4.4億,折舊及運營成本分別為1.19億元和7890萬元。市場、管理、財務三項費用佔據總營收的71%。在2014-2016年速遞易網點擴張期間,三泰控股投資活動現金淨流出高達32.7億元。

“在快遞櫃企業運營難獲利的情況下,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就會打折扣,比如未通知便進行投櫃,或者是櫃機出現問題後,沒有及時維修,結果消費者取不了件,就會對快遞櫃取件這一方式產生消極印象。”深耕於智能櫃業務的負責人羅傑(化名)如是說。

不僅如此,羅傑還指出,部分企業為了增加收入,開通了寄件服務,也存在較強的風險性,“現在快遞櫃還沒有檢驗包裹的技術,萬一有不法分子在裡面放入危險品,將造成嚴重的後果”。

而從近日出臺的政策內容來看,未來全國在末端配送環節,其基礎設施、資源配套等方面將會進一步推進。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要打破這個死循環,需要將智能櫃服務納入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與信報箱一樣成為小區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業可以成為快遞櫃的運營方,而企業則提供技術等服務。這樣既能提升社區的設施配套,又能讓居民感受到更好的取件體驗。”

◆來源:南方都市報、北京商報、21世紀經濟報道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在一個月內與本公號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