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白喜事”,你认为是去繁就简,还是入乡随俗?

用户59035686791


白喜事通常是高寿的老人去世,虽是丧事,但也都带有喜的成分。农村习俗多年流传下来的,还是入乡随俗吧。农村人都说:出棺材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也是亲人们的一份思念和寄托。但也不要铺张、炫耀、攀比,招摇过市,应本着人性、乡俗、传统、节俭的原则。


顾陇桃园广


我地农村“白喜事”,原来年过60岁离世,家人论辈披麻戴孝,死了以后棺材有8个人抬,满镇兜一个大圈子,吹吹打打一条龙,很长一个队伍,称作一辈子活够本了。

如今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各个方面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农村无论什么年龄离世,都按老习惯用冰棺材,摆放在家二夜一天,清晨7点左右用车送火葬场火化,无论农村市镇都大操大办,村上有人离世了。

整个村子灭烟囱,全村老小都到这户人家吃三天,死者必须在家里,摆放2夜1天然后火化回来,直接送墓地入土为安。


靠山4


在回答此问题前,先说一个题外话,农夫想请各位文友帮忙解释一个困惑。

在悟空问答答题上方有三个小标题,即邀请,推荐,和文化,农夫始终不明白,在文化小标题下的答题是否都属于文化领域的问题?因为有些问题单从题目来看是分不清属于什么领域的。就如这个题目,认为是三农领域的问题,也无不可,究竟回答与否,笔者还是感到非常困惑地。所以恳请有懂得这个的,给予解释一下。

转入正题。如何看待农村"白喜事"?是去繁就简好,还是入乡随俗好?

对于这个问题,农夫始终认为,还是入乡随俗好一些。因为能称得上是"白喜事"。肯定是一位长寿的老人,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在老人永远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在力能所及的情况下,适当地举办一些活动,例如,家祭,追思会等,对于缅怀老人一生的功绩,对于教育子孙后代,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是大有好处的。

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过份的简单,草率反倒不好,给活着的人一个"活人真没意思"的凄凉感。但反过来说,对于那些借着丧事大操大办,过于奢华,借机敛财的,另当别论。农夫最反对的就是那些唱大戏,请歌舞团,放电影等,真正把丧事当喜事来办的行为。在古时,父母亡,对于子女来说是天塌下来了,不但要披麻戴孝,而且要守孝三年。现在虽然时代不同了,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繁文缛节可以不要,但一些传统的程序该走的还是要走一下。总之一句话,文明办丧事,入乡随俗,适可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