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徐宁:32年获得31项研发专利

在广德,有一名供电工人,他扎根在检修一线,执着专注,一干就是32年,在这32年的检修生涯中,他潜心钻研、坚持创新,先后获得31项专利,他也获得了诸多殊荣: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省五一劳动奖章、市五一劳动奖章、“江淮工匠标兵”、省供电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省公司群众性创新奖……他就是广德县供电公司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兼综合班班长徐宁。

  扎根一线,练就行家里手

  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徐宁一直坚守在检修一线岗位上。从普通供电工人到工作负责人,再到检修班班长,他严于律己,踏实肯干,始终走在为电力设备安全“体检”的道路上,成为了供电公司员工中的行家里手。经过他检修的设备,从未出现检修调试失误的情况。每次遇到技术难关的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大家一起攻克技术难题。

  “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正常情况下一天要栽24根电线杆,构架、焊接、开关……每一颗螺丝我们都得亲手拧好。”徐宁告诉记者,当初修建四合35千伏变电站,花了3个月时间。正赶上夏季高温,荒郊野岭里的工地,周围连围墙都没有,天天在太阳下暴晒。由于工期比较赶,每天需要栽24根电线杆,“那时候体力劳动强度是真的大。”

  2009年,徐宁被查出患有甲状腺恶性肿瘤,在医院做手术时,他仍然在总结工作经验,制定工作计划,记录自己对工作的想法。对于家人的担心和责备,徐宁显得非常乐观。“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感受不到疼痛。努力工作就是我最好的止疼药。”面对繁重的电网建设工作,徐宁放弃了修养,一出院就再次投身到一线的紧张工作中。

  务实创新,成就蓝领创客

  走进徐宁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摆着一摞一摞的申报材料,墙上挂满了专利证书,展示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他发明的产品。

  “沉下心来,好好干一份工作,就能厚积薄发,取得突破。”多年来,徐宁一直秉持着这份信条,先后总结出“三最”、“四步”、“五多”等一系列“徐宁工作法”、思考创新方式。2007年,他精心探索,经过不断地总结思考,研制出了“锥度涨紧联接头”,2009年正式拿到发明专利。以前安装电缆时需要一个接头拧4个螺丝,耗时30多分钟,现在只需拧一颗螺丝便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在原来的“锥度涨紧联接头”的基础上,徐宁还设计了“高空锥度涨紧联接头”,从原来的更换耗费1个小时、拧动8颗螺栓降低到15分钟、3颗螺栓便可解决,为员工赢得了抢修时间。

  然而,徐宁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发明创造,在平时工作过程中,他积极开动脑筋,务实创新,真正成为了一名蓝领创客。2014年,他发明创造出“快速移动配电一体化装置”。以前,一旦出现断电情况,检查故障、修理设备、恢复通电……常常需要花费3、4天的时间,只要使用了“快速移动配电一体化装置”,短短的20分钟就能解决断电影响,甚至在发热、防震、磁场环境、变压器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提高安全度200%。

  在2016年“6·20”广德那场罕见的特大暴雨中,面对金茂公馆地下室配电房已经受淹的局面,他将自己获得国家专利的“快速移动配电一体化装置”应用到现场,发挥出临时变电站的效用,为洪灾现场的电力恢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口传心授,化身良师益友

  “2017年我刚来这边工作的时候,就很惊讶师傅竟然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广德城区配电运检中心班长杨小葛说道。

  2013年,徐宁工作室正式成立,这为“创新梦”的树苗培养了生长的土壤,托举起薪火相传的责任。“我带过的徒弟,现在很多都已经当上班组长了。”谈到传帮带,徐宁显得格外自豪。作为检修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徐宁一直都在努力当好青年员工的好师傅。

  工作以来,他已经带了20多个徒弟,主要是省公司新进员工和学生,在检修、计量、配电运营等领域几乎是全覆盖。在工作室这个小天地里,徐宁和同事及徒弟们充分发挥着各自的创新思维,带领着大家讨论着各种QC课题,从工作中总结出想法,再把想法转化为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去,生活中也时刻关心徒弟们,营造出了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

  交谈中,徐宁指着“智能电表计量精度可视化监测平台”,自豪地说,这就是他和徒弟们共同探讨出的成果。刚开始徒弟们设计出草图给他看的时候,他并不是太满意,在一次次研讨、修改中,“智能电表计量精度可视化监测平台”不断优化,最终一举拿下“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公司2016年度优秀QC成果一等奖”。徒弟杨小葛也表示,在这次研究中,与师傅一次次的思想碰撞,让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徐宁扎根一线32年,先后获得31项专利。今年正在申报10项专利,其中5项专利,5项发明专利。他以徐宁工作室为平台,领跑带动一群人创新,真正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