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豬肉市場供應“週期性”明顯

“解析生豬產業 備戰生豬期貨”系列報道(二)

“全球豬肉供應和消費較為均衡,作為生豬主要生產地區的中國、歐盟和美國,同時也是豬肉的主要消費國。長期以來,全球豬肉市場供應呈現明顯的週期性變化。”有市場人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相關數據顯示,2005—2018年,全球生豬年存欄量變化明顯,但整體保持在7.5億頭以上。2007年,全球生豬存欄達到8.26億頭的區間峰值,隨後下降至8億頭以下,並進入振盪階段。2012年,全球生豬存欄回升至8億頭,而後逐年下降,於2016年達到7.71億頭的區間低值,並進入緩慢增長階段。2018年,全球生豬存欄量7.73億頭,較2007年峰值下降6.41%。

“中國是生豬養殖大國,2018年生豬存欄量為4.28億頭,約佔全球生豬存欄總量的55.38%,排在第一位。”上述人士介紹,其次是歐盟27國,佔比約為19.43%;再次是美國、巴西、俄羅斯等國,佔比分別為9.46%、5.02%、2.97%。

據介紹,在全球生豬出欄及分佈方面,2005—2018年,全球生豬年出欄量呈週期性波動趨勢。2018年全球生豬出欄量為12.98億頭,環比上升2.49%,較2005年增加7.28%。中國是全球生豬出欄量最大的國家,約佔全球生豬出欄總量的54.56%,接著是歐盟27國,佔比為20.96%,之後為美國、巴西、俄羅斯等國,佔比分別為10.33%、3.16%、3.49%。

全球生豬消費方面,2005—2018年,全球豬肉消費呈振盪上升態勢,2013年之後年增速變緩,2018年消費量達到最高,為1.12億噸,環比上漲1.78%,較2005年增長20.68%,年均增長約138萬噸。全球豬肉主要消費地區按年消費量排名依次為中國、歐盟27國、美國、俄羅斯、巴西、日本、越南、墨西哥、菲律賓、加拿大。其中,2018年中國消費量佔比在49.26%,遠超排在第二位歐盟27國的19.01%,是其豬肉消費量的2.59倍。

“生豬進口對我國生豬供給影響明顯。”上述市場人士說,在豬肉出口方面,2018年,歐盟豬肉出口量居第一位,佔據世界豬肉出口總量的34.74%,美國緊隨其後,所佔份額略低於歐盟,美國、歐盟的出口量之和佔據了世界出口總量的66.27%,其他國家豬肉出口總量共計佔比在33%左右。在去產能及生豬行情高位運行背景下,2016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豬肉進口國。世界主要養豬國看好中國市場,其低養殖成本優勢突顯,價格低廉的豬肉產品大量出口至中國。

顯然,作為全球第一大豬肉進口國,歐盟、美國、巴西等地區生豬生產和出口情況對於我國生豬價格影響明顯。

據介紹,歐盟27國是全球第二大生豬生產區,2018年生豬出欄量在2.72億頭,環比增長1.49%;豬肉產量2430萬噸,環比增長4.25%。歐盟的養豬模式為規模化飼養和散戶飼養並存。

美國是世界第三大生豬生產地區和消費地區,2018年生豬出欄量約1.34億頭,環比增長3.54%,佔全球生豬出欄總量的10.33%。美國生豬養殖以家庭農場為主,飼養規模一般較大,市場上96.6%的豬肉供給是由規模養殖戶提供,年產5000頭以上的大規模養殖企業提供了全國豬肉總供給的60%以上。

2004年至今,巴西生豬出欄量整體呈增長之勢,2018年出欄量為4095萬頭,環比增長1.79%。隨著生豬產能和豬肉產量的增長,巴西成為世界第四大豬肉生產國及出口國。在巴西養豬業中,一體化生產模式約佔70%,其餘30%生豬是由獨立的養豬場生產的。巴西生豬傳統主產區位於南部各州,以中型和大型養豬場為主,母豬數量在50—5000頭之間。

而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國及豬肉消費國,生豬出欄量及豬肉消費量佔全球比重均在50%以上,但我國並非養豬強國,在種豬育種技術和行業整體規模化水平方面與美國、歐盟等養豬發達國家及地區仍存在較大差距。2018年,我國生豬出欄量佔全球生豬出欄總量的54.56%,豬肉消費量佔全球消費總量的49.26%,遠超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歐盟27國。

2005—2014年,我國生豬出欄整體呈增長趨勢,2014年達歷史高值的7.35億頭,而後回落並趨於穩定。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18年我國生豬出欄量為6.94億頭,環比增長0.76%,年末生豬存欄量為4.33億頭,環比減少0.41%。從市場實際情況來看,影響生豬出欄量變化的因素主要有養殖規模化程度、疫病、行情及政策等。2019年國內非洲豬瘟疫情蔓延,生豬出欄量降至5.44億頭,環比大幅度下滑21.61%。目前國內生豬產能處於緩慢增長態勢,但由於產能恢復週期較長,2020年年底或仍難恢復至原有水平。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