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發展途中,一個企業要獲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完成企業使命。企業使命是一種抽象意義上的任務陳述,一般不涉及具體的產品或服務。
例如,中國移動的使命是“創無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會棟樑”;沃爾瑪的使命是“為百姓提供購買與富人一樣的東西的機會”;惠普的使命是“創造信息產品,提高人類效能”。
企業使命是從目標顧客的角度出發,對企業業務經營高度概括和精巧凝練,以明確經營方向,界定經營範圍,理解經營意義,通常包括“做什麼”和“為什麼”兩個方面,前者是對企業業務經營活動的抽象描述,而後者是對企業業務經營宗旨的闡釋,反映了企業業務經營的核心價值理念。
所以想要完成企業使命,企業就必須作出正確的業務決策。
而“做什麼”正是在企業與其環境之間建立有機聯繫的決定因素。一方面,“做什麼”表達了企業對其所處環境的承諾;另一方面,“做什麼”決定了外部環境將從企業那裡獲得什麼樣的成果。在企業使命的構成要素中,“做什麼”是一個不斷變化的要素,而“為什麼”是一個恆久不變的因素,二者構成了對立統一的陰陽兩極,它們的交互作用促進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因為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所以“做什麼”也是不斷變化的。但是,無論“做什麼”如何變化,回答“為什麼”的企業核心價值理念是不會變化的。例如,阿里巴巴無論是“線上業務”,還是“線下業務”,抑或是“線上到線下業務”,其宗旨都是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所以要作出正確的業務決策,就必須發現和把握外部環境中的機會。
在企業發展上,企業必須認識到,外部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企業需要不斷改變方法和途徑來完成外部環境賦予的任務。這就意味著,企業的業務經營是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所以在企業發展途中一定要明白,一旦企業作出關於業務經營的決策時,那麼該決策就已經開始過時了。
然而,管理者往往因為缺乏這方面的意識使企業陷入困境。尤其在企業當前經營業績比較理想的情況下,管理者會認為,當前理想的經營業績證明了企業的業務決策是正確的。如果有必要只需作些相應的調整即可,根本不必擔心決策過時。
而這就要我們明白一個企業發展哲理:當前的經營業績是由過去的業務決策所帶來的,而未來的經營業績取決於現在的業務決策。因此,企業如果不能根據今天的環境變化作出新決策,明天就會成為“溫水中的青蛙”。許多曾經的行業霸主,如摩托羅拉、諾基亞、柯達的命運正是如此。
所以,管理者只有將資源分配給機會,才能創造出成果。由於成果在企業外部,因此,對企業而言,環境變化並不是問題和威脅,而是新的業務經營機會。
例如,IBM從世界最大的計算機公司轉型為不生產計算機的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從製造型企業轉型為服務型企業,而現在又準備迴歸製造業。企業都要完成外部環境賦予的任務,而這就需要落實到具體的業務經營活動上。
在企業發展上,企業只有將資源分配給“機會”,才能創造出“成果”,這是企業應做的“正確的事情”;“解決問題”在本質上只是一個效率改善的問題,是為了“正確地做事”。
而從企業經營的邏輯來看,“企業首先需要的是效果,然後才是效率”。因為
沒有效果的效率是無意義的,而沒有效率的效果是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