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忍氣吞聲,初中三年被欺凌,我父母依然不改變看法,為什麼?

古茗葛


小時候,我曾經被別人欺負。那兩兄弟甚至到去家門口耀武揚威。我爸終於發火了,教訓了那兩個壞小子。結果壞小子的爸氣勢洶洶地找上門來。我爸說,本來小孩子打鬧沒什麼,欺負人那可不行,你自己不教,我來教。如果,你是來講道理的,我們慢慢談,你是來打架的,我一定奉陪到底,要打架的我們大人和大人打!壞小子的老爸一看老爸的架勢,馬上慫了。

講這件往事不是說提倡武力解決問題。而是想說在這類事件中,作為家長的態度很重要。遇到欺凌,一味的忍讓只會讓欺負你的人更加得寸進尺,特別是家長的漠不關心,會讓孩子掉進無助的深淵。做人不要惹是生非,但也決不能不能怕事。這是我老爸用自己的行動教會我的。


kidhead


被欺負,在小朋友中很常見。小朋友們明確人間是非要比大人們少得多。所以,小朋友一起鬥勁鬥嘴鬥狠是經常在存的,輸的不服氣,贏的很得意,真弄清對錯的很少。如在學校受到影響,錯的,有校紀校規制約,有老師們管理教育。如受到傷害,傷害人的同學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鬥嘴鬥勁鬥狠對每學生來說,都是不該有的錯誤行為,所以,一般不要牽扯到"鬥"字中去,忍讓、迴避是一種智慧,是跳出麻煩和實現自我保護,更重要的是可集中精力讀書。父母想的不是看法問題,我想他們一方面希望你智慧,忍讓、迴避達到自我完善和保護,更重要的是不希望你"鬥"進去,另外,也許因工作忙,無睱顧及,也因家中條件影響,不可能邦你改換新的環境。再說,改換環境了,就沒有被欺負的情況了嗎?所以,我認為小朋友平時關健是多思考自己的行為表現正不正確,如不正確,要自改,另外向同學道謙。


老黃8012


圖文製作/在水那方

因為忍氣吞聲,初中三年被欺凌,父母依舊不改變“讓你忍讓”的教育思想,因此你感到憤怒和不解。

父母千千萬,他們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會直接影響他們的為人處世觀和教育子女的方法。

你的父母“本著咱把自己管好”的孩子教育好的想法,有他們的偉大之處,其實也幫了在學校的你。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芝麻點的事,搞得班主任和對方孩子筋疲力竭。最後,班級老師和同學都只好離他遠點,這樣的情況也很多。當然,對你碰到的問題,父母應該給予安慰,並給出一些建議(也許,他們也給不出合理的建議,你是當事人應該更瞭解這點),幫助你渡過心理和現實的難關。

例子:孩子預初到新的學校,一個孩子(且叫他小王)在上學第一週就為難他,在出教室門時有意伸腳,搞得孩子摔跤;做課間操也是如此。好幾次以後,他感覺小王是有意的!回來給我們說了,還說小王成績很差,其他同學對小王也不友好。我就對孩子說:“小王成績不好,很可能以前同學都看不起他,但是他也需要友情。

如果你能夠善意給他說,在題不懂的時候可以幫忙講解,平時有需要可以答疑,並且真心幫助他,看看會不會改變他的行為。若還沒有改變,我們再做下一步打算。”一個月之後,孩子告訴我,小王已經把他當朋友了,要是有人對我孩子不好,小王還會幫忙,出去秋遊,孩子主動申請和小王一組(因為其他同學不願意和小王一起)。爭取把敵人變成朋友!

當時你應該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學習上,變得優秀強大。成績好了,行為習慣正了,老師會誇獎(至少我是一看到孩子有一絲進步立馬錶揚),班級同學的態度會改變。同學針對你,是不是你一開始成績太好,目中無人;或者你學習還行,但行為習慣比較差,這也容易引起同學的不公平對待;再或者是完全行為習慣不好(和實際有出入不要生氣)。這幾點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攻擊,我看過很多這樣的現象:有個學生因為長時間不交作業,其他所有同學不喜歡他。我批評了同學們,但也告訴這個孩子,你必須認真起來,讓同學們刮目相看)。我不知道你因為什麼,但是,如果自己想要努力變得強大起來,應該會改變一些當時狀況。也要恭喜你,大學也念出來了,說明你還是很努力!路是自己走的!

你已經是個大學生,但用“死性不改、胡說八道”來形容你的父母,特別不太認同。再怎麼說,也是這樣的父母把你養到大學了。如果說,你父母因為缺少教育水平而使你悲催;但你有大學文化,說話也這麼欠思考,反過來是不是應該原諒你認為的父母當初教育水平欠缺。至於你弟弟的教育,還是交給父母,你就教會弟弟怎樣變得積極向上,健康成長就好!

自己強大,欺負你的人自然少了;面對惡人:繞道、少鬥、智鬥,不要讓自己陷入更被動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